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苏无锡:产业融合、经贸往来、人文交流 双湾携手并肩奏响“夏之乐章”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江苏无锡:产业融合、经贸往来、人文交流 双湾携手并肩奏响“夏之乐章”

来源:无锡博报2024-07-31 08:28

  盛夏炎炎,万物并秀。大湾区的新风,带着勃勃生机与无限创意,频频吹拂太湖湾。

  从香港科技大学科创考察团来锡开展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到超百名港澳台中学生来锡参加文化交流夏令营、再到“无锡-澳门”美食节燃情启动,双湾融合奏响“夏之乐章”。

  太湖湾→大湾区

  发展活力在双湾间奔涌

  自2021年起,“太湖湾”与“大湾区”携手并肩,从产业融合到科技创新、从经贸往来到人文交流,聚力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新篇章,双湾间的纽带愈发坚固,合作之路越走越宽阔。今年以来,无锡向新前行,持续深化与大湾区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多元对接。强强联手,更多的发展活力在双湾间奔涌。

  今年年初,无锡经开区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锡港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用,进一步驱动两地在数字经济、集成电路、文化创意、人形机器人等产业领域的融合互补;3个月后,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签约落户经开区,由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团队共同建设,计划三年内引进培育10家具有产业化能力的机器人创新型企业。

  本周,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组团”来锡,深入考察了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成果展示区、东南大学无锡研究院、无锡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以及优奇智能、华进半导体等知名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专家们对无锡在创新创业发展、机器人行业、新能源行业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给予高度评价,并表达了携手合作的强烈意愿。

  “三天的行程非常充实,我们感受到了无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香港科技大学应用经济社会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鹏宇此言,道出了所有来访专家的共同心声,“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区块链架构,希望能和无锡政府探讨一些具体的落地应用场景。”不光是产业对接加速,双湾人文交流也有了新的故事。在无锡市匡园双语学校,来自港澳台的117名中学生开启缤纷夏令营,聆听讲座、学习水墨画、制作鲁班锁、烘焙小点心……“为期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澳苏中学生阳光成长’文化交流营是同学增进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了解内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本次交流营团长、活动主办方代表何泉记慈善会理事何嘉慈指出。

  香港→无锡乐脉助力城市新一轮华彩

  从“民乐之乡”到“爱乐之城”,让“梦华江南”更“声动未来”,正如无锡文脉、画脉一般,无锡的乐脉也正在助力着城市名片新一轮的华彩。近日,从“东方之珠”香港传来好消息,又一重要音乐文化赛事将花落“太湖明珠”无锡——7月27日,第四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落下帷幕。大赛闭幕式上,香港中乐团举行了大赛“授旗仪式”,宣布将与无锡民族乐团共同主办“第五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

  国际中乐指挥大赛,由香港中乐团于2011年首创,深得海内外专家和音乐院校、机构的鼎力支持。在第四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中,无锡民族乐团助理指挥郭盼脱颖而出,荣获大赛季军及最佳香港作品演绎奖,成为首位获得此项殊荣的青年女指挥家,凭才华与实力得到了全场观众、乐团及评审团的高度认可。

  无锡与香港虽相隔千里,但两地深厚的文化根基与精神纽带紧密相连。2023年,无锡(香港)文化旅游推介会在香港成功举行,无锡民族乐团和香港中乐团结成“忘年交”,两支职业乐团签约结对,共建友好院团。据悉,今年下半年,无锡民族乐团还将联合香港中乐团、珠海民族管弦乐团举办合作音乐会。同时,为深化文化交流与传承,乐团将开启民族交响音画《梦华江南》大湾区巡演,带领大湾区观众领略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与风情。

  对于无锡而言,国际中乐指挥大赛的举办将让更多人了解无锡、认识无锡,进而推动无锡民族音乐文化走向世界。这场大赛不仅彰显无锡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展示无锡在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方面的决心与实力。通过这场国际性赛事,无锡将进一步扩大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影响力,为申报世界音乐之都奠定坚实基础,展现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踏浪前行风正劲,奋楫扬帆启新程。7月29日至8月3日,双湾融合向“新”而行——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异地采访调研活动将在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委统战部、无锡市科技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带领下,重点央媒、省市主流媒体、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20余家近30位记者深入改革发展最前沿,学习借鉴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经验,探索破译无锡城市发展新密码,奋力续写太湖湾x大湾区“双向奔赴”新篇章。

  无锡以开放的姿态和前瞻的视野,向新向未来!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修复古围墙:香港保育抗战遗址

  • 四川泸州:晨雾弥漫乡村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