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考古研学游要有“颜值”,也要拓内涵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考古研学游要有“颜值”,也要拓内涵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07-31 10:17

  近年来,随着考古的大门逐渐敞开,亲访古迹、进入考古发掘现场、到考古工地去看看,成为文旅新趋势。今年暑期,多地推出考古遗址研学、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等活动,让考古从“高冷”走向大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在揭开考古神秘面纱的同时,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公众可参与到何种程度的考古活动中等话题,也受到多方关注。

  走近考古:研学游新方式日益“升温”

  近日,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迎来40多名研学学生,他们在老师和讲解员带领下参加“考古小课堂”活动,了解统万城遗址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为推动考古研学游发展,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设置了模拟考古体验区,游客可参与考古发掘过程,了解夯土工艺流程等。“除参观和体验项目外,我们在产品设计方面增加了互动内容,如集章打卡,让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学习。”陕西统万城景区运营管理公司负责人赵勇表示。

  作为文物大省,河南省目前拥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7处、立项10处,新获批立项大遗址保护工程18个。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当地发展考古旅游、考古研学游的有利条件。

  7月12日,“老家河南·青春登场”大学生文旅体验官河南大遗址探秘之旅宣传推广活动正式启动。其间,百名大学生在河南开展5天4晚的深度体验游,分别走进开封、郑州、洛阳、安阳,与夏商文明、北宋文明“亲密接触”,实地领略“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气象。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暑期热门打卡地。文博爱好者孙彤近来被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作为商代都城的标志性建筑,公园内壮观的夯土城墙巍然屹立,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位于‘公园之心’的商都遗址博物院,通过虚拟现实复原等技术手段,让我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商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习俗。”她说。

  “盘龙城被称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武汉城市文明之根……”在湖北,近日,武汉商学院的30余名师生组团来到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源荆楚文化根脉。近年来,围绕“公共考古”和“盘龙城文化”两大主题,该公园打造“小小考古人 研学盘龙城”等系列课程,开发“考古勘探”“田野发掘”“泥条盘筑”等特色体验内容,形成深受在校学生和文博爱好者喜爱的研学品牌。据介绍,自2019年对外开放以来,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提炼内涵:各显特色成为引客“门道”

  “考古+旅游”有多热?《2023年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报告》显示,全国55家公园2023年接待游客总量超6700万,同比增长135%。

  据了解,目前,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已有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29家,47家公园建有考古遗址博物馆,这成为考古研学游蓬勃发展的驱动条件。

  这些公园亮点突出、各有特色。比如,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遗址保护为前提,以展现史前文明、体验农耕文化为目标,形成集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在研学规划方面,该公园围绕考古科普、考古体验打造沉浸式场景,既吸引大批青少年参与,也让偏僻乡村成为文化打卡地。再如,河南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制定的 “请君只看洛阳城——寻城记”等研学线路入选该省特色研学旅行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深入了解城市历史文脉。

  与此同时,多处考古工地、考古遗址博物馆等以突出古迹特色和科技范儿的融合性活动,为游客带来丰富体验。

  走进建设在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山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展厅核心位置即墓葬原址。站在透明玻璃上向下望去,幽深墓道清晰可见;戴上互动VR(虚拟现实)眼镜,尘封千年的壁画跃然眼前,来自北齐的人物、街景与生活场景,在科技助力下拂去历史的烟尘、重现华彩。该馆依托墓葬本体、融入多元亮点的特色展陈方式,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陶寺考古领队高江涛看来,考古遗址多在野外、贴近自然,是研学之“研”的主题,而通过探寻遗迹、遗物等,能够与古人交流、感知古老文明。“这些特点,是考古遗址研学的独特魅力,因此受到年轻人欢迎。”他说。

  热度之下,如何更好发挥“考古+”的“破圈”效应?以河南为例,在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各显特色的同时,还积极发挥大遗址名片带动作用,实施文旅融合项目。“大遗址借力文旅融合发展‘火’起来,文旅产业依托丰厚的大遗址资源,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两者相互促进,意义深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继焦表示。

  科学规划:保护开发并重凝聚“底气”

  开放考古工地、在遗址原址建展厅……随着考古不再“高冷”,公众究竟可以参与到何种程度、哪些过程的考古活动中?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开展考古工地开放日、考古研学游、考古夏令营等公众考古活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王永波说,目前,全国多地探索将考古工地打造成为“蓝天为幕、大地为台”的博物馆,展现了学术研究与公众互动的可能性。“比如,在考古工地,开展公众考古一般需要考古队选好时间、做好准备,有序接待社会团体,在保障文物安全、人员安全等情况下,允许进入内部参观或在相应人员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他说。

  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多地推动文化遗产“守”得住、“活”起来,为考古旅游、考古研学游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在山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等坚持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物样本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文物“鲜活可触”。“墓葬原址呈现,无疑会使遗址博物馆保护难度增大。”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介绍,该馆坚持保护第一,在封闭保存原址的空间里,温度常年控制在15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5%-60%,展厅区域则会根据季节调节室温。

  “统万城考古研学在开发过程中,首先遵循的是考古学的原则和方法,确保研学活动不损害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因此,我们选择在统万城遗址区外围的游客服务站内进行模拟考古体验。”赵勇说,统万城将继续平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做好科学规划,推出更多“颜值”与内涵俱佳的项目,发挥好引导游客漫步历史长河、感受古老文明的积极作用。

  王永波同样认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保持其主体部分严肃性的同时,不妨开辟承载其他旅游要素功能的“第二区域”,两者做好衔接,既能彰显出考古方面的独特气质,也能更大程度地吸引游客参与。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统稿:孙丛丛 参与采写:秦毅、张莹莹、瞿祥涛、朱萌、孙丛丛)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28日晚,2025中国・E-TOWN电竞节超级冠军杯开幕式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又称“北京亦庄”)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举行。
2025-11-28 20:51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