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站在正阳门箭楼三层,透过窗户拍摄北京中轴线,正阳门南的前门大街繁华景象尽收眼底。
历时十二载,成功就在今天!2024年7月27日,这条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终于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这条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钟楼和鼓楼,作为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不仅是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也是中轴线最初形成的地方。”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所长李荫心介绍,2021年至2023年间,我们见证了它们的“重生”。鼓楼对外立面、二层顶部内墙面以及墙上柱子进行了粉刷,钟楼对外立面、台阶和防水进行了处理。
悠悠三载时光,钟鼓楼经历了两场声势浩大的修缮工程。李荫心说,当时人们满怀期许,愿这两座标志性建筑,能历经岁月的洗礼与沉淀,继续诉说历史故事,焕发属于它们的独特魅力。
如果说钟鼓楼是这条中轴线北部终点的标志,那么万宁桥则是连接城市南北的“桥梁”。
万宁桥是大运河和北京中轴线的交汇点,始建于元代,横跨在什刹海前海东岸的玉河上,西邻什刹海前海。随着岁月的流转,万宁桥不仅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变迁,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顺着万宁桥向南走,景山公园用精巧设计,展现了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2019年,对景山公园来说,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景山公园基建科科长都艳辉颇为感慨。
彼时,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景山公园恢复了观德殿建筑群,按历史原状修复了二宫门,园内围墙、卡子墙,都一一得到了修整……景山,作为北京中轴线上唯一一座山体及制高点,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离开景山公园,向南走到故宫,可以看到故宫东南角坐落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这就是太庙。
历史上的太庙,是北京中轴线上仪式级最高的祭祀活动场所。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副主任简耀先回忆,2018年后的系列举措,不仅为文物修缮与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太庙这片历史宝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社稷坛位于故宫西侧,与太庙相对,两者的“遥遥对视”,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中的东西对称美学,共同构成了皇城的文化和宗教中心。自2018年起,社稷坛的蜕变之旅悄然启程。北京市中山公园管理处遗产办公室主任盖建中说,中山公园对部分地区进行了草坪的补植、景观的恢复和古树的保护等修复工作。
同样位于故宫南端的,还有一座历史悠久、气势恢宏的城门——正阳门。正阳门由南北纵置的城楼与箭楼两座高大建筑构成,城楼居北,箭楼居南。
“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因此正阳门的规制也是在内城九门之中规制最高的。”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利芳说。作为明清北京内城正南门,正阳门是北京内、外城城门中规模最大、形制等级最高的城门建筑,是登高眺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和北京中轴线南段的重要景观视点。
天坛作为古代皇家祭坛,每一棵古树宛如时间的守护者,镌刻着岁月流转带来的印记。“我们通过对大众的科普宣教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古树故事,感受到保护工作的意义,共同守护这份历史的馈赠。”天坛公园副园长刘勇说。
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南端西侧,与天坛遥相呼应的先农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和举行亲耕典礼的地方,也是如今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所在地。2019年至今,先农坛持续开展保护性修缮。随着保护修缮工作的推进,先农坛那沉睡已久的历史风貌重新焕发光彩。
“未来三到五年里,完整的先农坛古建筑群将会向公众开放。这里将会是一个园林式的博物馆,既有文化展示的空间,也有公众休闲的园林空间。尘封于历史的明清建筑,将重新融入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说。历经百年沧桑,先农坛经历了由皇家坛庙到大众公园的重要转变,如今更是被打造成为中轴线上展示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重要窗口。
明清时期,永定门是皇帝赴南苑围猎、南方巡行等国事活动的必经之路。因此,永定门除了防御功能之外,也具有重要的礼仪功能,这也让它成为外城7 座城门楼建筑中最高的一座,雄踞于北京中轴线的南端,成为眺望北京中轴线南段的重要景观视点。
“北京中轴线”,一条穿越700多年时光长河,宛若一根坚韧的纽带,将远古的智慧与当代的活力紧紧相连,在北京城区交织成一幅画卷。它是静的,见证了朝代更替、历史兴衰;它是动的,“目睹”了这座城市的繁荣和当代中国的崛起。
“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在世界遗产大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中国将切实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应对自然灾害影响、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科学引导旅游发展、提高阐释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北京中轴线”得到妥善保护传承。
十二载申遗路,锲而不舍;今朝终入世遗,恍如隔世。穿越历史的洪流,“这条线”始终保持着那份独有的壮美,以它独有的方式,述说着中国故事,传递着中国声音,让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焦在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上。
钟楼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鼓楼、钟楼南北纵置。明清时期,钟鼓楼承担着城市计时与报时功能,为重要的城市管理设施,见证了中国古代钟、鼓报时的传统生活方式。
鼓楼分上下两层,下方是拱券结构的砖石台基,上方则是木结构楼阁建筑。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上单体最高的古代建筑,现仍为观赏北段景观的关键地点。
中外游客观看鼓楼击鼓表演。在古代,当达到预定的时刻时,便会击鼓定更并告知钟楼。
从鼓楼上向南眺望的景山万春亭。
万宁桥是北京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初为木桥,后改建为单孔石拱桥,这种拱桥结构抗压,高高的拱券也为船只提供了航行空间。
这座世界遗产的界桩,是 2014 年“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所立。万宁桥、澄清上闸、桥下的玉河故道都是“大运河”的遗产构成要素。
从景山上向北眺望,可以俯瞰寿皇殿建筑群,同时远望到鼓楼。寿皇殿是景山园内规模最大、建筑形制等级最高的建筑院落。
故宫是北京中轴线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中心突出、左右对称的巨大建筑群。图为站在景山上拍摄故宫。
景山公园山顶的万春亭,是北京中轴线的制高点,位于山体正中。它的建筑形制也代表着中国古亭中的最高等级,采用黄琉璃瓦屋面和罕见的三重檐屋顶形式。
太庙作为明清两代皇家祖庙,是重要的国家礼制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祖先祭祀建筑群。
从太庙眺望可以看到故宫一角。
社稷坛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皇家祭祀太社(代表土地)和太稷(代表谷物)的祭坛,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国土的认识和崇拜,以及祈求国家政权与疆土永固的愿望。
作为明清北京内城正南门,正阳门是北京老城中规模最大、形制等级最高的城门建筑,见证了中国传统城市管理方式。
游客在天坛游览。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是北京中轴线建筑群中古树最多的地方,现存3562株。其种植方式纵横分明,规模宏大,与天坛空旷的空间布局、独特的建筑造型紧密结合,共同塑造了祭祀场所独特的神圣感。
先农坛位于北京中轴线南段西侧,在选址上延续了明清南郊祭祀的传统,与天坛以中轴线东西布局。太岁殿是先农坛内巨大的单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先农坛台位于开放的古坛区内,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时期,仲春时节皇帝亲临或遣官来此拜祭先农。
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包括珠市口南中轴道路排水沟渠遗址、永定门内中轴历史道路遗存及永定门北侧石板道遗存,承载国家礼仪文化,是皇帝祭祀必经之路。
永定门城楼始建于1553年,是明嘉靖时期随着北京老城外城城墙的建设而形成的。其建成标志着北京中轴线由明北京内城延伸至外城,最终形成完整的7.8公里。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文图:刘昊 马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