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来源:新华社2024-07-16 22:01

  

   00:55

  埭美村位于

  福建省漳州龙海区东园镇九龙江南溪下游

  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

  距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这是7月10日拍摄的龙海区东园镇埭美村全景(无人机照片)。

  埭美村有着闽南地区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

  村民代代坚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

  建房全部统一坐向、统一造址

  统一风格、统一配套、统一排水

  276座古厝按“九宫”格局呈轴对称排列

  格局、形态、大小几乎一致

  横竖对齐、整齐划一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埭美村水系发达,形成了“绿水绕村、玉带环社”的独特景观(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漳州龙海区东园镇埭美村的古厝,横竖对齐、整齐划一(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横竖对齐、整齐划一的埭美村古厝群(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埭美村水系发达

  被誉为闽南水乡

  明末清初,村民们利用自家门前水路

  把农副产品运输到外地贸易

  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从空中俯瞰,河水如长龙玉带般紧绕埭美村(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河水如长龙玉带般紧绕村庄,埭美村因水而灵动(7月10日摄)。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十几年前

  一次偶然的机会

  埭美村的照片在网络走红

  村民们也逐渐意识到保护古厝的重要价值

  开始参与村落的相关治理

  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发成立

  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员会

  2014年,埭美村获得了两张国家级的名片

  国家级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两名游客走过漳州龙海区东园镇埭美村古厝(7月10日摄)。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埭美村村民在古厝间乘凉聊天(7月10日摄)。

  近年来

  当地政府持续加大对埭美村古建筑群的

  保护性开发和修缮力度

  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

  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村民安置等工作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芗剧演员在埭美村广场为村民们表演芗剧(资料照片)。

  埭美村

  这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

  闽南传统古村落

  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以其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埭美村:闽南水乡的古韵今风

  这是夕阳下的埭美水上古村景色(资料照片)。


  记者:魏培全

  编辑:林立平 宋为伟 韩芳 陈恩琪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农人“种”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 天津至中亚图定班列首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