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申遗十年 “豫”见运河新风光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申遗十年 “豫”见运河新风光

来源:大河网2024-07-02 11:19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弋/文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一首《长相思·汴水流》,绵绵运河水,将白居易的相思之情,从中原带到了江南。流的是水,传的是情,连接的是中原与江南,更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这便是唐宋时期以洛阳、开封为中心的汴河水运。

  沧海桑田,繁华落尽,唯有这运河还在静静流淌,向往来的行旅客商诉说着千百年来的人和事。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恰逢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带你走进大运河河南段,一睹千年运河的前世今生。

  古老商都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

  惠济桥位于郑州北四环外的惠济村,是郑州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隋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惠济桥正是建于通济渠之上,既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珍贵遗存,也是古城郑州千年变迁的重要见证。

  惠济桥是一座由青石雕砌而成的三孔拱桥,东西走向,长40余米,宽约5米,桥两侧共有18根石栏杆,每根栏杆顶部皆“蹲”着一只姿态各异的小狮子,或威严,或嬉戏,或滚绣球,惟妙惟肖,十分精美。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而惠济桥所在的通济渠郑州段也成为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后的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的第一批重点工程,汴河遗址公园是展现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其以惠济桥为核心,以南北向通济渠故道为轴线,通过运河遗址展示、历史场景模拟、运河文化体验、博物展览馆等方式,重点围绕漕运规划、运河仓储、隋唐古都等文化主题,深入阐释大运河中华文明发展演进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权花落郑州,本届花博会选址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这也是我国唯一汇聚“黄河文明”“运河文化”“中原历史”的文化核心区域,这将是花博会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初遇”。

  道口为啥被人称为“小天津”?

  提及安阳道口,你一定会想起美味的道口烧鸡。但是你知道吗?紧邻大运河的道口,在明清时期则是豫北重镇,往来商贾云集,贸易兴盛,被人称为“小天津”。

  位于道口的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古称白沟,最早修建于公元204年,隋朝时期成为大运河永济渠段,明代改称卫河并沿用至今,曾持续通航1800年,是华北平原上连通南北的重要通道。

  此段现存原生态古河道8240米、古码头9座、古城墙3000余米、历史街区古建筑1000余间,丰富的历史遗存见证了昔日航运的繁荣。

  滑县如何更好地延续运河文脉?近年来,滑县利用道口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先后建立了运河历史文化展馆、同和裕银号旧址展馆、古镇民俗展馆等公益性展示场馆,使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得到了系统展示和有效传播。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运河河道清淤工程,关停污染企业、提升水质;统筹环境管理和遗产巡护,使文物本体得到有效保护;实施绿化、亮化和美化运河工程,重现河道景观;通过西湖、大运河森林公园提质等大运河生态涵养工程实施使运河文化带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大运河滑县段已形成北有运河森林公园堆青织翠,南有西湖波光涌金叠银,西有特色农业园区演示四季风华,东连繁华市井、辐辏人烟,一幅大美运河人文风光画卷正徐徐展开。

  解开1000多年前古人的“存粮密码”?

  在位于浚县大伾山北麓的黎阳仓遗址,这里蕴藏着1000多年前古人的“存粮密码”。

  黎阳仓是隋朝的国仓之一。隋唐时期,黄河以北各州征收的粮食,都先集中在黎阳仓,然后经黄河或者永济渠运往洛阳。

  由于黄河与御河之间并不通航,从黄河来的漕船过黄河后卸船,需经过陆运转运至黎阳仓,再装船入御河,向北运往华北的边境地区。

  走进一个仓窖内,建筑基址、仓窖、夯土台基、排水路便映入眼帘。据了解,隋唐时代的粮仓是地下仓储式,所有仓窖都是口大底小,是当时广泛使用的一种粮仓制式。

  古人存粮的黑科技,主要是靠芦苇席、谷草和草拌泥。

  仓窖坑底采用硬质木板拼接平铺,周壁采用竖向木板由下而上拼合固定而成,同时在窖口周边均匀地设置多个柱础用于设立木柱,窖底中心设中柱,用木椽连接,地面以上做圆形伞状窖顶,然后可能用苇席铺底,用谷草、草拌泥围墙搭顶,用来防热防潮、防霉防虫等。

  古代“国家粮仓”里都有啥?

  在洛阳,有两个隋朝时期国家级粮仓,分别是回洛仓和含嘉仓。

  回洛仓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7世纪初),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仓城设有东西两个仓窖区,各由十字形道路将其分为4个独立的存储区。根据仓窖分布规律推算,整个仓城约有700座仓窖,每座仓窖储粮约50万斤,总储粮量约3.55亿斤,目前已探出仓窖220座。

  含嘉仓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阳城之内的皇家粮仓,沿用至宋代。考古勘探结果显示,完整的含嘉仓城南北长725米,东西宽615米,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有400余座仓窖,每座仓窖储粮约50万斤,总储粮量约2.5亿斤。目前已探知仓窖287座。

  如今展示的含嘉仓160号仓窖于1972年发掘清理,是含嘉仓迄今发现的最完整、储量最大的仓窖遗存。该仓窖现存大半窖的黑色炭化谷子,还出土有一块铭砖和少量灰瓦、铁器、瓷器残片等遗物。

  “河南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特别是大运河开凿以来,物资流通更为便利,所以古代建造国家大型粮仓多选择于此。”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长史家珍曾表示,“这些粮仓遗址的考古发掘,为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赋税制度、仓储建筑构造以及大运河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佐证价值。”

  “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衰”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东京城一隅,画卷中长达1/3的画面描摹的是汴河两岸的繁盛情景,汴河就是宋代大运河的最重要一段。

  北宋之所以定都开封,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汴河漕运分不开的。北宋灭亡之后,中原成为宋金两国对峙的前线,汴河得不到疏浚,很快断流,开封也没有了往日繁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衰”。

  2018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开封北宋州桥遗址进行发掘。经考古工作者持续努力,州桥遗址的真容已完全显露,其中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河道两侧的石壁,石壁上祥瑞图案与《东京梦华录》记载完全一致,可谓历史照进现实。

  州桥还是北宋东京城的文化高地和精神标识,是运河遗产中的典型代表,其考古发掘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的宏大历史场景,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也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等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 成都:非遗精品展演进中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