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构建绿色课程“教育链”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如何构建绿色课程“教育链”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06-28 14:05

如何构建绿色课程“教育链”

劳动课程中,西山小学的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的空中农场观察水稻抽穗。学校供图

  建立教育可持续性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育人机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命题。绿色教育就是借用环保概念、体现上述教育理念的一种新的探索。它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更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发展、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课程改革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如何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工具营造绿色多维育人空间,整合课程、课堂、文化、活动、实践等多种要素,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力量,以及一切可用资源,形成以学生能力与素质进阶为目标、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链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将绿色教育理念落实到课程改革中,以融合与创新的思路对绿色课程“教育链”进行系统化的全面再造。

  打造绿色课程的基础空间

  绿色课程“教育链”的基础空间构建,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由绿色人文空间、健康成长生本空间、科学创新拓展空间以及重塑未来形态的智慧空间四部分组成。这些空间的构建,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回应。

  诗意栖息的绿色人文空间,强调生态环境观,营造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系统。西山小学围绕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现代校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精神传承与弘扬的学习环境。围墙外面有制作精美的教育故事和文字方形壁画,校园内有庄严、慈爱的孔圣雕像,还有不停变幻、不断刷屏的校园LED和模拟手机视频……学校每一扇门窗、每一块地砖,都成为传递书香文化的阵地。

  学校还建设了梦想教室,教室的墙上涂满了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斑驳色彩,教室的桌子可以摆出童话的城堡,演讲台鲜艳但低矮,可供孩子们面对“公众”侃侃而谈,图书和互联网是开放的……

  “六艺”并举的健康成长生本空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全面育人观。这一氛围空间的构建,旨在通过诗歌朗诵、书法比赛、戏剧表演、体育、科技等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

  科创引领的创新创意空间,强调个性发展观,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搭建科创平台,建立科创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场所和机会;组织开展各类科创竞赛、科创讲座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创热情和兴趣;积极引入企业、高校等方面的科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创视野和机会。科创引领让每个学生在创新创意实践中都能实现自我价值。

  智能高效的智慧教育空间,强调高效发展观,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校作为广东省首批智慧校园实验校,通过建设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等场所,引入智能教学系统和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服务。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和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学生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建设激发生命活力的绿色课程

  绿色课程观主张课程顺应学生的生命自然、生长规律,挖掘学生的成长环境特点和教育资源优势,用生态思维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自主、全面、可持续成长。西山小学设置了完整的绿色生态课程群,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学科类拓展、活动类拓展、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探究型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梦想课程),在绿色课程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以劳动课程润泽生命力、以创客课程激发创新力的实践路径。

  以劳动课程润泽生命力

  绿色教育理念强调将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而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具有岭南风格的特色劳动教育体系。

  学校建设的“西山厨神培训中心”占地约230平方米,配备了智能电气化的灶具等厨房设备,拥有优美整洁的室内环境、卫生安全的现代化设备。中心聘请专业烹饪教师,与学校的教师一起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开发了凤城炒牛奶、四杯鸡翼、黄金炒饭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学习实践的中西餐烹饪课程。

  学校开设“厨神班”和烘焙班,利用每天放学后的45分钟打造适合儿童的烹饪课堂。课程从基础烹饪技能开始,教授学生如何安全使用厨房工具,掌握基本的烹饪技巧;结合营养学知识,教育学生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学会搭配、均衡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烹饪这一具有人间烟火气的载体,学生亲自劳动,不仅学习烹饪技艺,更深入地了解了岭南饮食文化,也激发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学校采取跨学科融合、多主体参与的劳动课程教学模式。比如在烹饪教学中融入科学原理和数学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数学应用;鼓励学生在烹饪中发挥创意,设计新颖的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与创意力。通过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烹饪课程和活动中,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创客课程激发创新力

  西山小学围绕科技、智能、农业等,设立了绿享农业创客中心、绿享智能创客中心、绿享科学创客中心,开设特色拓展型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绿享农业创客中心为例,学校将最新的农业科技引入教育系统,以体验式教育为学生搭建生物科技学习平台——种子馆。种子馆储存了200多种植物种子,供科普教育使用。同时配备12台智能植物成长箱、超级工作台、灭菌锅、加湿器等实验设备。依托种子馆科创平台,学校开设了三大主题课程:一是“种子的奥秘”,有种子静态展示、桑基鱼塘展示、中草药种植;二是“种子的实验”,包括成长箱实验课程、生物克隆课程等;三是“种子旅行家”,设有菌类、灵芝、温室大棚等品类。三大主题课程将现代生活、现代农业和现代生物技术融入教育之中,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提升劳动科技素养。

  农业创客课程实施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发STEAM校本课程,构建特色主题活动。如农业创客与艺术融合,低年级学生在了解种子习性、结构的基础上,开展拼接、拓印、粘贴、榨汁等创意劳作;农业创客与信息技术融合,中高年级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记录植物成长数据,然后制作成Flash动画、视频等,对家人、朋友等进行科普展示。

  一些学生自发组建创客社团,成为种子馆常客,在教师指导下,渐渐成长为记录员、解说员和实验员,分别负责种子馆的不同板块,为来访嘉宾讲解,甚至开展课题研究,参加各级创客比赛。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调查体验活动中,社团成员黄亦可等的《声音对绿豆种子萌发影响》实验报告,获得省一等奖。

  智能创客中心与科技创客中心设置的项目有机器人智能班、机器人创新班、创客家智能班、创客家创新班、无人机智能班、无人机创新班、校园微电影班、创新编程班、小小魔术师、自然探险采矿、大自然观鸟、STEAM等。这些项目反映了当前科技教育领域的新趋势,即注重跨学科学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索“融创1+X”绿色课堂模式

  西山小学要求教师以融创为抓手,以基础型课堂为落脚点,引导学生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智能工具观察社会、融入社会,从而建立起整体、多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

  与学生相关的一切要素与资源,都可以融入课堂;更重要的是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场所,充分激发“创”的力量。而要开展更加创意灵动的教学活动,如何融入信息技术成为关键。

  西山小学探索信息技术和高效课堂深度融合,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用于课堂抢答、投票、传图、拼读。比如在讲授语文课《宝葫芦的秘密》时,教师将预习单以文件形式传送至学生客户端,落实基础字词和课文情节梳理,高效瞬时的数据回馈,让任课教师方便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随后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利用抢答、投票等互动方式,引燃课堂气氛。课堂活动设计以生为本,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引导,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走向课堂的核心目标。学生们最后的创编演绎惟妙惟肖、生动有趣,将童话课堂的“趣”展现无遗。

  数学课程中抽象的思维如何具象地呈现?《密铺》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紧扣“什么是密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为什么能密铺?”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在情境的探究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平板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图形能够密铺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探究图形的奥秘。生动直观的图形演变,让学生们兴趣盎然。讨论之后小组长将结果拍照上传,方便教师在后台清晰了解学生讨论结果。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生成性好,学生在参与中学、在学中创、在创中悟,不断追寻与重塑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党总支书记)

  作者:陈志斌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28日第6版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