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临夏有约:东乡族聚集地的“守”与“创”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临夏有约:东乡族聚集地的“守”与“创”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6-26 17:57

  中新网兰州6月26日电 (艾庆龙 高展)东乡县,作为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其独特的东乡族文化与壮丽的自然景观,重新定义其在文化旅游版图上的角色。布楞沟、林家遗址和唐蕃云舍等标志性地点,展示了当地历史深度与现代发展。

  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的东乡县,地形复杂,1700余条梁峁与3000多条沟壑构成了一幅“地球的肋骨”画卷。这种地貌虽崎岖,却孕育了丰富的文化传统,成为游客探索东乡族风情的宝贵资源,也承载着当地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布楞沟的蝶变之程

  布楞沟,在东乡语里意为悬崖边。诚如其名,这座村庄隐匿于深沟腹地之中,曾经是最为贫困的地方之一。然而,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布楞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业也悄然兴起。

  走进布楞沟,整洁的巷道和错落的新居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全国扶贫攻坚重点区域。村口“感恩碑”诉说着村庄变化,村史馆集中展示着红色记忆,馆内老照片和实物记录着脱贫历程。

2024年6月,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布楞沟村拍摄的东乡刺绣产品。高展 摄

  “不仅要展示过去的贫穷,更要体现如今的变化发展。”布楞沟村党支部书记张翼庆表示,为解决部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困惑,村党组织组织村民去临夏八坊十三巷参观学习,并在村民知情大会上讨论挖掘文化特色、提升服务质量、有效营销等问题。

  布楞沟景区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布楞沟村史馆馆长汪枝俏称,当地依托村史馆,配套建设了东乡民俗记忆展示体验区、民族特色文化商业区和“党建书屋”,每年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

  如今,布楞沟硬化路通到各家,自来水通畅,新居矗立,配套设施齐全。已有村民建农家乐,开始探索新的致富路。张翼庆说,布楞沟凭借原生态生活方式,从红色故事、手工艺展示到东乡美食,向游客讲述励志篇章。

  林家遗址的焕新之路

  在东乡县东塬乡林家村的彩陶文化传承发展基地,一节手工课正在进行,孩子们在“彩陶复制修复技艺”传承人马黑麦的引领下,将陶土置于旋转的陶轮上,凭借手部动作和力度的把控,创作出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陶制品。

  基地设有工作室、展示厅等众多设施,仿制陶器琳琅满目,场景布置逼真多样。外地引进人才马黑麦已在此从事彩陶复制、修复和讲解工作3年。他的工作室里,陈列着各类彩陶作品,有复刻古陶,也有融入现代审美元素的创新之作。

2024年6月,“彩陶复制修复技艺”传承人马黑麦展示复刻的古陶。高展 摄

  林家村包村工作组组长林俊介绍说,村党组织在上级支持下发动民众建立基地,引进专业老师,设置彩陶修复体验等互动活动,让游客亲手感受传统技艺魅力,增强参与性和趣味性。2023年,基地接待游客超2.8万人次。

  此外,林家村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彩陶露营基地,提供 DIY彩陶技艺教学等。在林俊看来,此举让彩陶成为展示东乡的窗口。

  据悉,林家遗址因出土石器、骨器等文物闻名,还因出土国家一级文物“中华第一刀”而声名大噪。东乡县林家遗址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史清明透露,遗址将再启考古发掘,这对学术研究和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意义重大。

  唐蕃云舍的崛起之途

  行走在东乡县唐汪镇马巷村,仿佛置身于天然的氧气乐园。满目翠绿中,清风携着杏果的甜美香气,枝头挂满即将成熟的杏子,采摘品尝,酸甜可口、爽脆多汁。

  如果说杏子产业是马巷村的物质财富,那么唐蕃云舍则是精神瑰宝。这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其设计灵感源于唐蕃古道遗迹,融合唐代典雅与吐蕃粗犷,独具艺术美感。

  走进唐蕃云舍,房间内家具和壁画既有民族元素,又具现代简约风格,窗外是无边杏林和连绵山脉,让人尽享舒适与自然宁静。

图为航拍视角下,被杏花簇拥的唐蕃云舍。(资料图)东乡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巷村是唐汪大接杏主产区,有“陇上杏花第一村”之称。原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周生峰说,唐蕃云舍由中石化援建,村党组织成立村办企业并引进第三方运营,2021年5月开门营业,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

  在马巷村党支部书记马维俊看来,唐蕃云舍不仅激活乡村旅游潜力,还为农家妇女开辟职业道路,成为民宿管家。如今,她们已成长为民宿文化传播者,还受邀前往天水等地分享经验。

  据悉,马巷村党组织在上级支持下,谋划实施“百美村宿·杏香马巷”项目。项目现场,车辆穿梭,工匠忙碌,旧屋变创意民宿,还在建造自然风情游泳池。周生峰说,这是综合性民宿集群,聚焦多元文旅体验,规划有农业体验游等项目,提供沉浸式文化探索之旅,旨在挖掘旅游消费潜力。

  东乡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任务,各级党组织在旅游领域的“守”与“创”,不仅体现在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与活化,更在于对现代旅游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创新满足。

  布楞沟、林家遗址与唐蕃云舍,如同三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东乡县从过去走向未来的旅游发展之路,讲述着一个关于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故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前来探寻这份独特的魅力。(完)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服贸会媒体吹风会及场馆探营活动在京举行

  • 甘肃榆中: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