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每月大备课 每周有精品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每月大备课 每周有精品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06-04 08:27

  河南扣好时间点推进思政教育

  每月大备课 每周有精品

  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孙诗文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豫践豫强”话题讨论、“豫答豫勇”答题挑战、“豫言豫行”主题直播、“豫拍豫美”光影家乡……在今年3月落幕的河南省大中小学“豫践青春,我是主角”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全省1881所学校111.9万名学子积极响应。河南学子在有趣味、有意义的深度参与中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爱上家乡,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近年来,河南省将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相连接,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善用“大思政课”,做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备课、周周有精品、假期有实践,不断给大思政课以新的“打开方式”,创新育人格局。

  每年大主题,育人有温度

  “二七塔前人来人往,豫剧演员英姿飒爽”是郑州大学学生徐玉佳镜头里的家乡;“如果你问我来自哪里,我一定自豪地说,我来自河南”是安阳师范学院学生赵一冰内心深处的回答……

  开门办大思政课,让育人无处不在。近年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成为河南学子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2019年主题“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主题“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2021年主题“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2022年主题“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2023年主题“学习新思想奋楫新征程”、2024年主题“爱国奋斗强国励志”……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河南省教育系统每年持续开展贯穿全年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不断丰富载体,提升育人温度。

  “每年大主题的选择和确定,都紧跟时代发展;大主题下的活动设计,贴近师生学习生活,引导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将‘小我’融入‘大我’,勇担时代责任。”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陈凯向记者介绍。

  每月大备课,贯通全学段

  一间教室,一块大屏幕,不同学段的教师用心用情进行教学展示,全省各地的思政教育专家畅所欲言、犀利点评。每隔一月,全省思政课教师云端相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一月一主题”,线上“云备课”。连续3年来,河南省结合当下重大活动、社会热点等,平均每月开展一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活动,既大力推进了一体化建设,又实现了全省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2021年以来,河南省面向全省学校组织开展“讲好冬奥故事,砥砺奋进力量”“‘手拉手’同上伟大建党精神‘大思政课’”“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全省思政课教师共同观摩学习,在线观看人次超7000万。

  每个月的集体备课活动经过基层推荐和专家研究讨论,由不同学段的教师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上一堂课”,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反复磨课,还特邀“大咖”现场听课、评课,畅叙经验,确保优质教学资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

  每周出精品,云端大思政

  “同学,这个秋天,有些话想对你说……”一篇由两位高校教师联合撰写的原创文章,在河南省思政育人官方平台“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发布短短3个小时后,阅读量超过15万,留言300余条。

  近年来,河南省打造的思政育人网络作品“爆款”频出。自2022年4月以来,河南省以探索创新高校网络育人为核心,着力构建河南省高校网络育人系统工程,落地形成“融媒体+育人”的成果。2023年,每周推出一个系列的原创思政微课,包含图文、漫画、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周周有精品,形成了协作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又牵头组建了河南思政先锋团,以全省高校思政课、宣传思想、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青年思政骨干5类共计100个名师工作室为依托,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工,致力于在全省高校当好领航团、宣传团、教导团、筑梦团、标兵团。

  “我们的目标是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事情讲得有温度。”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河南农业大学)主持人周红飞告诉记者。

  假期大实践,学在天地间

  黄河滔滔,夕阳映照,飞鸟翱翔;红旗渠碧水如玉带,奔流不息……这是去年暑假,河南13万余名高校师生在“牢记嘱托践使命,行走中原看巨变”大思政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

  近3年来,河南省连续组织开展8次主题教育实践大思政活动,围绕不同主题,结合每年寒暑假,利用大学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等时机,通过微博新媒体策划“热话题+思政”“微视频+思政”“大活动+思政”等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充分调动河南学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引导和人生指导。

  “镜头下的家乡”“豫见新一代”“壮丽河山说”“时代有我豫有样”等主题教育实践大思政活动利用直播新形式,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广泛宣传,进一步深化了育人与实践融合、线上与线下呼应的网络思政工作机制。

  “现在我所站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田铺大塆进行调研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亲切交流的地点。”在信阳市田铺大塆,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胡美娟用镜头记录下实践过程的生动场景。采访当地居民、拍摄实践活动视频……红色精神在边走、边看、边听中融进了师生心田,让河南高校师生的暑期思政课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聚焦青少年成长成才,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引导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未来,河南省将继续积极探索,为办好大思政课贡献更多的‘中原方案’。”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表示。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