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促学校餐饮由放心走向优质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促学校餐饮由放心走向优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05-07 09:20

  ■校园食品安全万里行

  厦门多部门协作监管、打造示范标杆食堂——

  促学校餐饮由放心走向优质

  “我们学校食堂为课后延时服务学生提供点心,所有做面点的工作人员都有面点师从业证。”厦门市蔡塘学校校长丁敏健介绍,近日,厦门市公布了该市第一批营养健康食堂(餐厅)评选结果名单,该校食堂被评为第一批“营养健康食堂”。

  走进蔡塘学校食堂,食品从采购后的快速安全检测到入冷库储存,再到下锅制作成熟食,都要按照《厦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指导手册》的要求,做到标准化管理,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更是让师生称道。

  蔡塘学校是厦门学校食堂管理的一个侧影。近年来,厦门市多部门携手,共同维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学校食堂饭菜从安全走向优质。

  多部门协同,标准化管理

  食材一进来,就有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快速检测,并进行登记。这是记者近日在蔡塘学校看到的场景。

  “每个工作环节都有记录。”厦门禾堂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现场经理刘艳向记者展示了记录本,这个记录本是依据《厦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指导手册》制定的。“经常有人来检查,有食安办的,有教育局的,还有老师和家长,我们都习惯了。”

  “检查的人多了,食堂的工作自然不敢怠慢。”丁敏健说。

  记者了解到,蔡塘学校学生午餐是15元,两荤两素,有汤,有水果;下午有南瓜饼、黑米糕等46种点心,每份2.5元,主要提供给课后延时服务学生。

  “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在学校就餐,不贵、省心、方便。”蔡塘学校七(2)班学生家长陈彩阳介绍,学校每个月都会给学生和家长发调查问卷,食堂再根据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改进。

  据了解,在厦门市,由食堂供餐、供餐企业配餐的学校共有1200多所,其中,中小学近400所,幼儿园800多所,用餐学生总数有55万多人,全市实现有需求的学校午餐“应供尽供”。

  厦门市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非常重视,实行多部门协作监管。厦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教育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厦门市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各单位的分工,从而做到了多部门全方位监管。

  抓关键节点,解决重点问题

  开学初,厦门一中思明和海沧两个校区的德育处都邀请家委会代表、学生会代表,与学校总务处、医务室、保卫科等部门一起,对学校食堂进行安全检查。大家一起进入后厨,“探秘”食堂加工的各个环节。厦门市思明区鹭江和海沧区东孚属地市场监督所的工作人员,也深入厦门一中食堂,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做到从细微处消除隐患。检查中,工作人员抽检食材60多个批次。

  这是厦门市开展“首餐监厨制”监管的场景。“首餐监厨制”是指每学期开学前几天,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教育局、学校都会组织一次全面的食品安全检查,以确保学生开学第一餐能吃得安全、放心。

  “首餐监厨制”是学校抓住重要食品安全节点的典型做法。在厦门中高考、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市教育局都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确保隐患清零。

  除了实行“首餐监厨制”,市教育局还会安排“一人一校”挂钩干部,下沉直属学校查看校园食品卫生安全,重点查看食品加工场所环境是否卫生、食品加工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人员健康状况是否良好等情况。

  全面治理,从放心走向优质

  除了抓住关键节点,解决关键问题,厦门对学校食堂的管理,还突出质量提升,使学校餐饮由放心走向优质。

  厦门市教育局通过实施暑期提升行动,来提升学校餐饮质量安全水平,守护校园食品安全。提升主要围绕制度建设提升、食堂改造提升、人员管理提升、操作水平提升、食材追溯和配送管理提升、环境卫生提升等六个方面来进行。在2023年暑假期间,教育部门共推动400多家学校食堂升级改造,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

  厦门市教育局还结合厦门实际,会同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全市中小学食堂及供校配餐企业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通过点题整治,实现全市中小学食堂及供校配餐企业排查整治覆盖率、风险防控自查率、中小学校集中用餐陪餐率均达到100%。

  据介绍,厦门市教育局还联合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邀请食品卫生专家,开展食品安全培训,2023年累计组织相关培训48场次,受训7万余人。

  打造示范标杆食堂,树立先进典型,是厦门提升学校餐饮质量的又一举措。其一是评选学校星级食堂,以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名义,发布《学校“星级食堂”评定规范》。其二是评定营养健康食堂,厦门市教育局会同厦门市卫健委、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营养健康食堂现场评价。

  经市级联合评选,在全市各行业共选出30家营养健康食堂,其中23家为学校食堂。(本报记者 熊杰 通讯员 陈明辉)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重庆:铜梁龙舞璀璨新春

  • 品味"双亚冬之城"哈尔滨年味烟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