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年北京书市圆满落幕!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2024年北京书市圆满落幕!

来源:首都新闻出版2024-04-30 16:51

  4月29日,以“书香京城悦读春天”为主题的2024年北京书市在朝阳公园圆满落幕,11天展期共接待读者33万人次,营造了浓厚的首都全民阅读氛围。

  精品好书集聚,惠民力度升级

  市民购书更加尽兴

  本届书市主展场集中展示展销数十万种精品出版物和文化产品,主题出版、历史文化、文学经典、人文社科、健康养生、儿童绘本、青少年科普读物等各类新书好书,为广大市民带来多元购书选择,满足各界读者的阅读文化需求。主题出版物展示展销区作为重点专区,重点展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复兴文库、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系列图书以及京华好书、茅盾文学奖、中国好书、“五个一工程”奖等优秀出版作品,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

  市民满怀期待而来,满载收获而归。拄着拐杖的白发老者、青春活力的青年人、结伴同行的中学生以及诸多亲子家庭拎着大包小袋、推着行李箱或露营小车穿梭于各个展位,细细挑选自己心仪的图书。其中,《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等相关图书,《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大辽河》《溯源中华文明》等“中国好书”,《阿娜河畔》《星空与半棵树》《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家山》《雨燕飞越中轴线》等“京华好书”备受读者欢迎,读者时而找书翻书,时而与书友交流,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日书香画卷。“书总是不嫌多的,淘书买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一位连续多年打卡北京书市的忠实粉丝这样说道。

  此外,50余家特色实体书店构筑成的“实体书店街区”也广受读者关注。正阳书局带来的《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等图书成为畅销品;首次参展的北京人艺戏剧书店展销的《〈茶馆〉的舞台艺术》《〈雷雨〉的舞台艺术》等“北京人艺经典文库·经典剧目”系列图书备受读者青睐;礼士书房带来的建筑主题类精品杂志《人民大会堂专辑》等得到不少读者追捧。补货上架、回应问询、打包图书……实体书店街区店主们忙中有序、活力满满。“书店+街区”的创新融合,让这一特色专区成为不少年轻人拍照、打卡、分享的取景地,让书市氛围更年轻、更时尚、更具活力。

  本届书市不仅图书品种丰富多元,图书价格也更加惠民,更好地激活全民文化消费活力,为市民购书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同时,书市地图指引小册,餐饮、休闲空间和快递服务等周到的服务举措,让读者尽享阅读休闲之乐,收获书香惠民之益。

  荟萃全国古旧书业精华,古籍旧书齐亮相

  市民更加关注文化传承

  除新书好书外,本届书市首设的“旧书新知·全国古旧书展销年会”热度颇高,中国书店、孔夫子旧书网、上海图书有限公司、天津市古籍书店、广州古籍书店、济南古籍书店、西安古旧书店等来自全国的40余家古旧书店及从业者、古籍出版社、文化文创机构齐聚年会,展示古旧图书发展成果。该专区不仅成为古旧书行业参展商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成为京内外热爱“古旧书”读者的热门去处。

  “书就像水一样,不能是一潭死水,要让它通过流通变成活水。”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讲道。在书架前、书桌旁、展示柜旁,专门赶来书市“进货”的外地读者,戴着手套翻阅古书的“书迷”,以及前来淘“金”的藏书家、古籍修复师等行家里手,他们一本书接着一本书地翻看,一个书架接着一个书架地挑选,“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从旧书获取新知识”在这些读者身上得到了生动诠释。

  除品种丰富的古旧图书外,该专区特设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系列版本展”“连环画艺术成就与精品展”也十分吸睛,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生群体,他们或倾身展示柜前细细品读,或拍照记录珍贵的古旧书页,极尽彰显对古旧图书的热爱。专区还设有雕版刷印体验、二手书交换等丰富活动,读者们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着文化之美、换书之乐。年会重点推出的“旧书新知大讲堂”“古旧书沙龙”等专题活动,彭震尧、杨良志、于润琦、张庆善等行业内资深专家为读者带来古旧书的文化之旅。

  书市期间,“旧书新知”市集走进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换书、买书、读书活动,广受师生好评,后续还将继续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其中。

  在书市最后一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启动“旧书新知”——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干部图书捐赠活动,现场将近700册图书赠予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号召广大机关干部让手中的好书重新回到流通体系中,让旧书在交流中焕发新生。

  古旧图书的魅力,在于它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字与知识,更是对历史文脉的赓续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正如中国书店出版社名誉总编辑、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马建农的期许,“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古旧书,共同用古旧书来构筑北京新时代的文化新貌。”

  名人名家云集,时尚场景吸睛

  市民体验更加丰富

  除购书、读书外,本届书市推出的阅读新场景和新体验也深受读者好评。在全民阅读推广区,结合时下年轻人喜爱的露营文化,将帐篷、绿茵、音乐、花香、书籍构成场景感十足的“阅读小镇”,成为亲子家庭陪伴读书的休闲空间,孩子们在这里或参与问天少年互动体验活动,学知识长见识,或手捧绘本童书席地而坐探索阅读世界,播下阅读的种子;而大人们在这里或静静翻阅书本,或与书友畅聊读书体会,惬意而舒适。在主打新型文化空间的“咖阅空间”内,读者一边品醇香咖啡,一边享读书之乐,在咖啡的香气中探索新知,场景生动而温馨。在“阅读时光邮局”功能区,不少读者饶有兴致地写下阅读期许邮寄给“未来的自己”,静享阅读美好时光。首次入驻书市的邮政文化小镇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打卡点,读者们逛一逛奥运文化、京津冀、北京记忆等主题邮局,选一选特色鲜明的主题邮票、品种丰富的文创周边,感受着区域专属的“邮政老味道,小镇新玩法”。博物馆文创区内新奇有趣、花样繁多的“宝藏”文创产品,颇受市民喜爱,北京艺术博物馆的“金玉满堂”帆布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五谷丰登”冰箱贴等兼具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的时尚文创产品,成为不少读者的“新宠”。此外,书市定制出版物《诗词里的古都——北京》以及文创产品颇受读者喜爱,书市专属印章、各个展位的特色印章,更是吸引着各年龄段读者集章打卡,收获满满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书市主展场四个活动区的150场文化活动大咖云集,汪兆骞、解玺璋、王彬、李建平等文化学者,姜昆、梁丹妮、阿龙、阿桂等名人名家做客书市现场,带来精彩的图书分享会、新书发布会、主题讲座等,引领读者深入感受阅读的魅力。其中,“《好的人生,不慌不忙》新书发布会”“《街角里的老北京》签售”“漫画激发想象力,幽默开启创造力——漫画家阿桂新书分享暨全国读者见面会”等多场重点活动座无虚席,参与人数爆满。

  除主展场外,“16+1”区分展场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如东城区王府井书店推出“《北京中轴线》作者分享会”;西城区北京图书大厦邀请知名作家贾英华开展“《怎样写人物传记》图书分享活动”;朝阳区亚运村图书大厦举办“亲子阅读《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读书会”;海淀区中关村图书大厦开展“《杜甫:盛世的图景》图书分享会”;昌平区举办“书香昌平·悦读春天”世界读书日“不孤读”图书市集活动;大兴区在北京印刷学院校园实体书店毕昇书坊举办“邂逅知识品味书香”图书市集、“古韵流芳——古代诗歌中的北京”文化探寻读书沙龙、“传承·创新” 印刷文化主题展;延庆区开展2024年延庆区全民阅读活动暨“学习强国”延庆学习平台上线启动仪式;经开区推出“亦里繁花·阅读春天”创意书市……精彩文化阅读活动“百花齐放”,着力印证书香溢满京城。

  作为“‘京’彩文化·青春绽放”活动之一,本届书市还组织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几十名大学生开展以“品春日京城之美”为主题的骑行活动,打卡首都新地标,欣赏北京春日美景,品尝老北京小吃,聆听名家精彩讲座,助力青年大学生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除参与线下活动外,不少读者还依托本届书市推出的“云端书市”平台乐享书市活动,其中,线上特色文创、书市作家签名图书全部售罄,访问量超10万人次,读者辐射河北、山东、内蒙古、江苏、浙江、广东等多地,“不打烊、全渠道、跨区域”的服务特色得到充分展现。

  2024年北京书市依托优质内容供给和精彩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一张“金名片”,在助力“书香京城”建设和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来源:首都新闻出版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锦绣初冬

  • “世界市长对话·南京”举行 共话滨水城市未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