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深耕黄牛改良让农牧民过上“牛”日子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深耕黄牛改良让农牧民过上“牛”日子

来源:通辽市融媒体中心2024-04-30 16:46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深耕黄牛改良领域70余载,将改良作为推进黄牛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逐年提高种群质量,黄牛品质和数量稳居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榜首,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黄牛市场价格不稳定,但我家的牛改良得好,再加上科学喂养,受行情影响要小一些。”一大早,科左后旗养牛能人布和白乙一边翻看他的“宝典”——黄牛改良谱系档案,为家里要配种的几头母牛提前做好规划,一边自豪地说。布和白乙是甘旗卡镇准协日勒台嘎查的一名乡村兽医及配种员,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推荐人、通辽市“养牛十佳能手”称号。布和白乙说他的养牛秘诀就是改良,是科学养牛、养精品牛让他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在帮助其他养殖户配种和自己喂养的过程中,我发现单靠增加养殖数量,不注重牛的品质,效益不会很高。从1998年开始,我对本土品种牲畜进行详细的遗传记录,利用不同谱系的冻精配种,逐步培育出了现在的乳肉一体改良牛。改良牛体尺体重变化明显,产肉量和产奶量都有了大幅提高。”布和白乙说。

  布和白乙由养牛到养“好牛”,由多养到精养的过程,是科左后旗黄牛改良成果的一个缩影。科左后旗农牧局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胡日查介绍: “从1953年开始,后旗以蒙古牛和三河牛为母本,以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扎实开展品种改良选育。经过本交改良、常温人工授精、颗粒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四个阶段的传承发展,培育出了种群规模庞大、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体型大、骨骼粗壮、体质结实、体貌特征一致、肉用性能突出的‘科尔沁牛’。”

  1990年,科左后旗以“科尔沁牛”为主体的改良牛已发展到18万头,占黄牛总数的73%,为新品种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2002年,该旗改良纯度第四代以上的黄牛,经国家科委、农业部联合验收命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乳肉兼用品种。如今,在科左后旗黄牛交易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络绎不绝,每年交易头数超百万。

  “养牛也有技巧,精养、细养、养好品种的牛,才能多赚钱。”这是巴胡塔苏木边布拉嘎查养殖户清明多年养殖黄牛总结出的经验。经过20多年的改良,清明家的牛不但品质得到了提升,收入也水涨船高。清明高兴地说: “本地牛没改良之前,一头牛犊也就卖两三千块钱。2003年开始改良,现在一头牛犊能卖2—3万元,年收入40万元左右。”行百里路者半九十,科左后旗黄牛改良工作任重而道远。 “全旗现有1200个冷配站点、1960名配种员。2023牧业年度,肉牛存栏100.86万头,其中能繁母牛62.85万头,牛冷配42.6万头,良种率达到98%。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良补冻精区划布局,进一步提高种群质量;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大冻精市场整治力度,强化牛冷配清群监管,保障黄牛改良工作正常运行,为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胡日查介绍道。

  图片来源:科左后旗融媒 记者:张春颖

  编辑:李春雨

  一审:张红婵 二审:于露 终审:斯琴塔娜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