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有所养、业有所从、住有所居……把件件实事办进群众心里——幸福底色更加亮丽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老有所养、业有所从、住有所居……把件件实事办进群众心里——幸福底色更加亮丽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2024-04-22 18:51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全力改善居民住房环境……“教育”“就业”“住房”每个词背后所对应的数据,浓缩成沉甸甸的“民生”二字。在各族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中,西藏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彰显出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

  老有所养——

  从“有保障”到“更完善”

  “福利院里家具、生活日用品都给我们配备好了,吃饭有食堂、衣服有人洗,而且有工作人员专门照顾生活不便的老人,有医务人员为我们看病送药……能在这里享受免费的集中供养,没想到我的晚年生活会这么幸福。”朗嘎今年79岁,老人原本有两个儿子,但都遭遇了不幸,社区了解情况后将老人接到了拉萨市城关区社会福利院。

  “福利院里像朗嘎一样的老人不在少数。”城关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扎西绕旦告诉记者,得益于集中供养服务政策,各社区工作人员会详细了解排查辖区情况,向民政部门上报失孤、自理能力差、收入无保障等老人的情况,经协商后,由各辖区福利院统一安排接收,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一道现实课题。近年来,自治区着眼养老服务实际工作,出台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施方案、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管理办法、农村幸福院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投资建设80家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养尽养”。

  截至2023年底,已有6200名有意愿的困难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有效保障了政府兜底特殊群体的养老服务。同时,拉萨市、昌都市先行先试,探索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切实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业有所从——

  从“有就业”到“就好业”

  “我很开心自己能掌握一门技术,不再是只能干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儿,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家里也脱贫了,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原本在餐馆当服务员的拉姆免费参加了中式烹调师培训班,经过努力,她不但拿到中式烹调师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还被培训学校评为优秀学员。培训结束后,拉姆在家乡开起了藏餐馆,月收入9000元以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强化优先导向,持续提高职业培训力度和精准度。自治区各级人社部门将西藏新业态新职业发展所需的藏药材栽培种植、消毒防疫、网络主播、网店运营推广、咖啡师等128个职业(工种)纳入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同时,在充分尊重农牧民培训和就业意愿的前提下,依托农牧民转移就业实名制系统,详细摸底群众需求、持续扩大职业培训对象范围、大力开展精准技能培训,有效满足了群众学习一门技术、找一份稳定工作的需求。

  2021年至今,全区共开展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35.73万人次,培训后近14.3万人实现就业,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

  住有所居——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

  “我在这个小区住好几年了,以前道路到处都是坑,路灯也不亮。现在小区焕然一新,我们住着也很舒心。”高争花园小区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纷纷点赞。

  住房问题,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2024年,自治区将继续聚焦宜居宜业宜养宜游,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在全区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3.95万套(户),改造老旧小区188个。

  同时,将全面启动7个县城特许经营供暖试点项目,通过政府投资一次性解决全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周转房以及农牧区居民房屋供暖,改善高海拔地区干部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助力固边兴边富民。

  城市街道干净整洁,道路交通井然有序、垃圾分类稳步推进、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环境优美宁静……漫步在拉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文明风景,一幅用文明筑城向幸福出发的场景悄然展现在眼前。

  一条条饱含温度的创新举措,积极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民生故事,化作生动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随着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落地见效,西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雪域高原的幸福底色也必将更加绚丽。(蒋翠莲 王雨霏)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