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来源:新华社2024-03-29 15:54

  来源:3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文华 田朝晖 张涛 白林

  “这条路是易宁大街,知道为什么取名‘易宁’吗?”

  “这条路是燕赵大街,知道为什么取名‘燕赵’吗?”

  走在现代气息浓厚的雄安新区启动区,不时会遇见或大或小的历史题。

  “易宁大街”中的“易”,取自燕国都城“临易”,“宁”则寓意安宁;“燕赵大街”中的“燕赵”,取自“燕南赵北”,雄安所在区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南赵北”之地。

  未来之城雄安,生长在深厚文化积淀之上,赓续数千年文明薪火。

  这片土地的文明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这里是人类活动集中区域;三千年前,华夏与戎狄文化在此碰撞融合;两千年前,燕国在此建都城“临易”和“易”;一千年前,宋辽在此对峙、交流。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宋少俊说,多元文化在雄安一带碰撞、交汇,不断融为一体。

  雄安新区设立后,依照“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要求,实施考古前置,对新区全域进行拉网式文物调查和勘察。据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介绍,目前新区境内已确认8座古城遗址:南阳遗址、古贤遗址、城子遗址、雄州古城遗址、安州古城遗址、新安古城遗址、鄚州城遗址和古州城遗址。

  考古实证表明,雄安历史脉络久远、清晰,与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历程密切相关,折射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当地文保爱好者在介绍安州古城历史。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田朝晖 摄

  悠远历史

  雄安新区起步区,塔吊林立,车水马龙。火热场景中,有处安静的院落,是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

  “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尽快完成考古勘察和发掘工作,为认识、保护雄安的文化遗存找到珍贵的实物。”工作站负责人雷建红说。

  2017年5月,在新区建设开工之前,雷建红带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团队到雄安,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故宫博物院考古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院等单位的同行组成联合考古队,在全域1770平方公里土地上,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文物调查和勘察。

  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副局长陈慧介绍,雄安新区改变以单个建设项目、局部地块开展考古工作的方式,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和项目建设,增强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性。在地面调查的同时,采取激光雷达测绘和遥感调查,把雄安新区境内640个村落地毯式调查了一遍。

  到目前,已开展专题考古10项、基本建设考古23项,勘探面积68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2万多平方米,出土文物4000余件,确认不可移动文物263处。考古队发现的文物已修复陈列,构建起雄安地区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典型器物演变序列。已确认的不可移动文物得到妥善保护,为探索雄安一带城市聚落演变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生业演进模式提供了实证资料。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3月26日,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负责人雷建红在整理南阳遗址出土文物。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南阳遗址距工作站不远,20世纪80年代,遗址周边曾出土“西宫”铭文蟠螭铜壶等文物,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都城“临易”和“易”的所在。2006年,南阳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国最盛时所辖面积包括今河北中北部和北京、天津、辽宁大部等,都城有蓟、临易、易、燕下都等。唐代李泰《括地志》中说:“易县故城在幽州归义县东南十五里,燕桓侯徙都临易是也。”据《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雄县,战国时为燕国易邑,汉代置易县,唐代改置归义县。

  雷建红团队对南阳遗址及其周边近4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以南阳遗址、晾马台遗址为核心的“大南阳”遗址聚落群,面积近18平方公里,遗址、墓地数量达13处,文化遗存年代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宋金时期,持续近三千年,传承脉络轨迹清晰。

  通过发掘,基本确认南阳遗址主体文化遗存是东周至汉代的燕文化。遗址已发现两座战国城址,这是迄今为止雄安区域发现最早的城址遗存,小城边长200米,大城东西长600米、南北长500米。发掘确认了南阳遗址城门位置,发现城门附属道路,出土“易市”陶文陶片等文物,同时发现遗址墓葬区的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均有典型的燕文化特征,这些发现为寻找燕国城邑“临易”“易”提供了重要线索。

  “南阳遗址的考古发现,揭开雄安城市考古序幕,钩沉雄安新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宋金时期的历史脉络,揭示其深厚的燕文化内涵。”雷建红说,燕文化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南阳遗址是燕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南阳”遗址群是燕文化孕育、发展、壮大、衰落过程的重要见证。

  南阳遗址以东3公里古易水西侧有古贤遗址,勘察发现存在一座“大城”,南北宽约1000米,东西长约1200米。雷建红认为,对古贤遗址进行发掘,或有更大的发现。

  雷建红团队刚到南阳遗址时,遗址边有南阳村,遗址所在地为农田。而今村庄已拆迁无痕,以后会有更新更现代化的建设。遗址上建起了保护大棚,雷建红团队还在做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将来要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陈慧说,海岳大街原定规划线穿越南阳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根据文物部门意见,海岳大街调整了路线设计,完全避让了南阳遗址。2023年,环淀路一期工程涉及三各庄遗址,雄鄚路二期工程涉及燕南长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要求,项目单位都重新制定了设计方案。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这是雄安新区南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雄安新区建设为历史遗存“让路”,为人们追寻往事留下足够的空间。

  这片正在建设崭新城市的旷野,原本曾有热闹的城市,昔日繁华凋谢,与城相关的名字却长久地流传。南阳遗址被村民称为城坡,古贤遗址所在的古贤村原名古县村。

  城子遗址所在的城子村位于容城县西北角。46岁的村干部刘双兴说,村子原称“古城”,尚有城墙残存,以前村民耕地常发现古钱和古器物,他小时候还捡到过五铢钱。

  1999年版《容城县志》记载,西汉中元三年(前147年)封匈奴降王徐卢为容城侯,建侯国。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范阳为遒县,辖容城地,县治在古城(今城子村)。

  考古人员新近对城子遗址挖掘发现,这座古城建立时间远早于隋代。容城县文保所副所长李一辰介绍,古城遗址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发现遗物从新石器时代到唐宋时期,以战国到汉代最多,可以确认建城时间不晚于西汉。这是雄安新区又一座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代城址。

  城子遗址发现的唐宋遗物大都位于原城墙内部,推测唐宋时期可能为县城治所或军事城堡。史载,武则天当政的公元697年,契丹犯河北,所到州县多沦陷,容城军民坚守退敌,武则天命改县名为全忠,这个全忠县的县治应在城子遗址。

  城子村位于拒马河南岸,北岸为定兴县,城子村人有时调侃称自己是宋人,对岸村是辽人,其实两边都是明代移民的后裔。不过这一段的拒马河,历史上确实是宋辽边界,雄安的“雄”和“安”都与那段历史有关。

  丰厚文脉

  雄安的很多地名都讲述着历史,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雄安”二字,“雄”,取自雄县,“安”,取自安新,而雄县之“雄”出自雄州古城,安新之“安”来自安州古城。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中的鄚、瀛两州,以瓦桥关建为雄州,这是“雄”的渊源。992年,宋太宗赵匡义设立顺安军,后改为安州,这是“安”之由来。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这是位于雄安新区雄县的雄州古城遗址残留城墙(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雄州乃剧藩,喉领塞南地。”北宋时,雄安一带是边界重镇,处在历史聚光灯下。寇准、包拯、沈括、杨延昭等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不少诗文和故事。

  雄州在北宋的地位独一无二,是唯一的岁币交割地和最重要的榷场。榷是专卖的意思,榷场是宋辽边界互市之地,宋辽间共设过13个榷场,宋设11个、辽设两个,存在时间最长、交易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是雄州榷场。

  雄州古城遗址在今天的雄县县城,考古勘察表明,古城城墙原长4525米、高11.7米、宽5米,南北各有雄伟的砖砌城楼。宋人陈襄《登雄州南门偶书呈知府张皇城》写道:“城如银瓮万兵环,怅望孤城野蓼间。”而今地面上城门楼已无存,但尚有部分城墙残留。

  残留城墙位于汇淼温泉花园小区内,东西长83米、南北底宽14米、顶宽4米左右、高3至5米,分布面积1082平方米。城墙为土质,长着树木,已看不出原来的夯土形制,城墙下曾挖出过宋代大缸和大白瓷碗等。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这是位于雄安新区雄县的雄州古城遗址残留城墙(3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牟宇 摄

  这段饱经沧桑的残墙,见证过雄州那些绚丽的日子,也为了解当时城防、建筑工艺以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实物。

  安州古城遗址位于安新县安州镇,城墙保存较为完好,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垣初为宋代防御辽兵修筑的土城,明代加固为砖城,清代重修。当地文史爱好者李光明介绍,原城墙南北长975米、东西长798米、高8.4米、上宽3.4米,四门有瓮城,规模宏大完备,现存城墙有1.5米至2米高,长二三公里。安州镇在白洋淀边上,现存城墙既承载着古城悠久的历史,还发挥着防洪的现实作用。

  金代移安州州治到今安新县城,称新安州,安新县之名取安州之安和新安之新。安新县城环城柏油路是以新安古城遗址旧城墙为基础,向北扩展套堤修成,周长4.45公里。

  在安新县文保部门存有“古秋风台”石碑残块。康熙十九年(1680年)刊《安州志》记载:“秋风台,在城北易水旁,即燕丹送荆轲之处。”2000年版《安新县志》中说,古秋风台系荆轲刺秦王由水路上旱路,燕太子丹与之分手之处,有清代刻着荆轲事迹的“古秋风台”石碑。现原址立了新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壮别之语,成就了地域文化的一种意象,唐代韩愈名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即由此生发而成。

  20世纪70年代,一批北京青年到白洋淀插队,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创作诗歌,被称为白洋淀诗歌群落。其代表人物林莽曾写道:“我插队的水乡小村以南八里,有‘古秋风台’碑,记载燕太子丹在此送别荆轲。或因此,该地古风苍凉,遂使青春亦怀悲壮。”

  苍凉是雄安地域文化特征的一个侧面,这一带处在中原农耕地区北部,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流交汇之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统一性、和平性在此有充分体现。

  容城得名于汉代封匈奴降王徐卢在此建立侯国,雄州发展得益于宋辽和平共处。有史家统计,北宋和辽对峙共165年,其中和平时期为122年,经贸往来频繁,且每逢重大节日和双方重要活动都要互派使者,总计约1600人次。雄州为主要贸易地,也是使节来往的必经之处,出使或接送来使,不少宋代名人都曾奔波在雄州道上,吟诗作文。

  欧阳修《奉使契丹初至雄州》云:“古关衰柳聚寒鸦,驻马城头日欲斜。”王安石《春风》云:“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苏辙《赠知雄州王崇拯》云:“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

  苏辙所说“千里作方塘”是指塘泺防线,宋辽和好后约定都不建军事工程。宋方利用白洋淀“川堑渎沟,葭苇丛蔽”的特点,筑堤围河建成塘泺防线。

  在雄县等地还发现了宋辽时期的边关地道,内设休息区、议事厅、兵器库等,仍保存完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历史奇观,地下长城”。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3月27日,游客在位于雄安新区雄县的宋辽边关地道内游览。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牟宇 摄

  边关地道也好,塘泺防线也好,都是为了保卫和平。宋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礼尚往来。迎来送往自然少不了花销,包拯曾报告说:“除雄州每年五千五百贯文外,自馀瀛州、鄚州、恩州例皆二千贯文。”雄州比鄚州等多不止两倍。

  鄚州城遗址在雄县鄚州村,总面积为528万平方米。新近的考古发掘在这里发现较多陶器、瓷器和砖瓦,主要属于北朝至隋唐时期。从文献记载和发掘情况综合推测,城址最初营建年代可能为五代和北宋初年。

  在与鄚州村相邻的古州村,发现了古州城遗址,面积约520万平方米,出土文物以战国到汉代的为主,推断可能是汉唐时期的“鄚州城”。这里处在白洋淀边,水患较多,专家认为,古州城因水患废弃,城址迁往鄚州城。

  雄安已确认的8座古城,沉淀着数千年的沧桑,汇聚着文化交融的结晶。宋少俊说,多元文化造就了雄安“质朴劲勇”的精神气质,“慷慨尚义”的社会风气和“兼容开放”的人文品质。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网信局局长边建国介绍,今年雄安新区启动雄安文脉梳理项目,加强历史文化的阐释宣传,着力讲清楚雄安新区这座千年之城,在推动文化交汇和民族融合中的作用,将文脉传承融入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安州古城遗址现存的城墙。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田朝晖 摄

  未来遗产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新城中,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革故鼎新,辉光日新,努力打造能够经得起千年历史的检验,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

  2018年7月,雄安新区管委会对外宣布,面向全世界征集启动区城市设计方案。启动区是雄安“一主、五辅、多节点”城乡空间格局中的主城区,是新区率先建设的重点区域。

  消息一出,国内外数百家设计单位跃跃欲试。“生息之城”设计方案胜出。

  这一方案融汇中西文化,整座城市就像一棵树那样,在白洋淀岸边生长,并通过绿地、小径和水系将湖泊融入城市项目之中。人们可以通过自行车、步行和舟船等慢速交通工具,安全到达城市的各个角落。城市用水充分考虑水体处理和循环利用。城市景观配合着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一种设计,一个节气一种景观,一年四季,生生不息。

  “这种开放性很棒,不是由某家或某个团队主导,而是不同群体的协作与合作,这也显示出这座城市的使命和理念。”有设计师评价,雄安的设计完全从零开始,很多新的城市问题得到更周详的考虑和解决。

  如今,“未来之城”已雏形初显,一座座体现雄安特色风貌的建筑,以中为主、古今交融,传承着中华文化基因。

  据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组组长肖艳明介绍,新区建筑风格特色借鉴了国内外多个城市的优秀案例,对建筑颜色、高度、屋顶样式等统一规范,建筑古今交融,布局灵活有序,并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既有中国古典神韵又具鲜活现代气息。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这是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2023年6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从空中俯瞰,形似“青莲滴露”的雄安站,就像荷叶上的一滴露珠,镶嵌在雄安新区昝岗片区。它也是一座智能、绿色的车站,车站设置了“智能大脑”,站房椭圆形屋顶是一座光伏电站,铺设了4.2万平方米光伏板,年均发电量可达580万千瓦时,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相当于植树12公顷。

  站在雄安城际站调度指挥中心平台上眺望,眼前的场景令人震撼:中国华能总部项目、中国中化大厦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设计结构高度150米、具有白洋淀特色“金芦苇”造型的中国中化大厦,是雄安新区最高建筑之一,其八角形的造型拼接面多,钢结构外框柱是倾斜的,每一层楼面积、结构都不一样。

  蓝天白云下,水平延展的屋顶,犹如平摊开的书页。启动区这座颇具中国风的图书馆外立面上,一片片竖向梭形百叶,以简牍为意象,而且是可调节的遮阳装置,可随着阳光转动,自动调节室内光线。

  “雄安新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几近‘苛刻’的态度深化建筑设计,打造时代精品。”雄安大学园图书馆设计师白石说。

  “雄安新区在七年时间内取得的成就令人钦佩。”瑞士绿色建筑协会董事迭戈·萨尔梅隆近日实地考察了雄安新区多个项目。他表示,全长24.8公里的起步区东西轴线项目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个业态涵盖高铁、地铁、办公楼、商业、地下管廊的项目,很多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其中,低碳理念非常了不起。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2023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和发展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决定亲自来看看。”萨尔梅隆说,雄安新区可以被视为一个“城市实验室”,很多创新项目可以在这里得到应用,期待未来与雄安开展相关合作。

  雄安新区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在打造人民之城的过程中,文化起着牵引作用。这些层出不穷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人,带动村民转市民,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雄安新区容西管委会综合办公室干部王一琳说。

  王一琳说,社区特别重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讲座、课堂、非遗展演、小剧场、合唱、书画、声乐、诗歌等一系列活动,把群众组织起来,让他们慢慢熟悉城市生活。

  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也格外注意保护当地群众的家园情感记忆,让新城市有老场所,群众能“记得住乡愁”。

  作为新建片区,容东片区一座座崭新建筑物拔地而起。绕过充满现代气息的雄才大厦后,又仿佛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古风古韵的戏台、庭院、连廊呈现眼前。南文营村村民文占民家的老槐树,依旧在原址傲然挺立。

  安新县乡愁老物件库房里,不仅存放着独具白洋淀特色的传统渔具、农具,还保存着为数不少的雕花老式木门窗、柱顶石、青石板等房屋建筑构件。据介绍,新区采取乡愁遗产构件保护性拆除,把不具备整体保留价值的乡愁遗产,由专业拆除队伍把砖雕、青石板、老砖等有价值的建筑构件小心拆下,用于新区未来建设。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中青砖灰瓦的“金玉璞家老宅”,明朝义士、“容城三贤”之一的杨继盛的祠堂,都被妥善保护起来,并与新区新风貌和谐地融为一体。

  保护好文物古迹,保护好传统街区,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雄安新区在建设中,遵照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的原则,让新城市有老场所,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

  行走雄安街头,无人驾驶公交车来往穿梭,智能井盖、智慧路灯投入使用,科技赋能动力澎湃;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生态画卷逐步呈现;“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到菜市场、小学,15分钟到医院、中学”的惬意生活圈正在逐步实现……

  在丰厚的历史遗存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安场景”正在徐徐展开。

八座古城“叠”雄安 “未来之城”传文脉

  1月17日,在雄安新区一家咖啡店内,AI机器人在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会谈

  • 离家的行囊装满爱与牵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日本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
2025-02-05 09:23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05 09:22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日冕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结构,其突然爆发可能引发日冕物质抛射,导致地球磁暴和卫星通信故障。该团队据此建立的灾变临界条件模型,可将暗条爆发预警时间提前至现有水平的2至3倍。
2025-02-05 09:48
中国海油近日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2025-02-05 09:48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教授、许金时教授和数学科学学院马杰教授等,联合国内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成功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
2025-02-05 09:46
我国针对数据标注产业发布系统性指导文件,是我国为护航人工智能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作出的重要布局。
2025-02-05 09:24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