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跨越山海展新途(大数据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脉动)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跨越山海展新途(大数据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脉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3-26 08:08

  图①:日前,渝怀铁路重庆黔江站450万吨货场集装箱功能区投用,该站首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出发。

  杨 敏摄(影像中国)

  图②:一艘货轮驶离广西钦州港集装箱自动化装卸码头。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数据来源: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

  核心阅读

  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一条纵贯我国西部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正加速延伸,这就是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它不只是单纯的物流通道,更是澎湃着强劲脉动的经济走廊。

  

  日前,西部陆海新通道2023年运行数据出炉:沿线省份平台企业运营的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重庆、四川)、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重庆、广西、四川)运输集装箱共计61.52万标箱,同比增长7%,货值643.26亿元,同比增长16%。

  以“全链条、大平台、新业态”为指引,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蓬勃发展,枢纽化物流网络加快打造,“物流+贸易+产业”运行模式持续创新,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形成新格局战略通道作用更加彰显,促进经济深度融合综合性国际大通道功能更加完备。

  枢纽带动

  通道运输质效大幅提升

  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铁路专用线现场,一列满载通用机械、化工产品等货物的铁海联运班列拉响汽笛,缓缓驶出,两天后经广西钦州港运至东盟地区。

  “西部陆海新通道果园港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大大增强了对沿线市场的辐射能力。”重庆果园港埠有限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经理谢淞郁很自豪。

  果园港是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中心和大件散货集散中心,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在这里,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成渝)、长江黄金水道实现互联互通。

  正是看中了果园港的区位优势,陆海新通道运营重庆有限公司在此设立联运发展公司,进一步加大对西部货品在果园港的集散分拨。

  “果园港已经开通了上海—果园—南充、果园—攀枝花、果园—西昌、果园—西安等水水中转和铁水联运10多条运输线路,成为周边地区外贸货物的中转港,辐射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说起线路,重庆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牛贤丹如数家珍。

  果园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建设快速推进的缩影。截至2023年12月,通道沿线省份已创建“六型”国家物流枢纽42个。加强重庆、成都、贵阳、遵义等通道沿线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建设,仅2023年新增的国家物流枢纽就达到11个。

  “2023年,铁海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58.4万标箱,货值491.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重庆、四川、云南到北部湾港已实现‘双向天天班’,广西区内到北部湾港去程更是实现‘天天班’,通道的图定班列已经增加到16列,北部湾港到川渝地区的班列运行时长下降了33%。”

  多式协同

  跨境公路班车提速发展

  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行数据成绩单里,跨境公路班车提速发展分外亮眼。

  2016年4月,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正式首发。8年来,跨境公路班车年开行量从100车次提升至超4000车次,货源由通用机械发展至汽摩、电子产品、原材料、日用品等更多品类。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联动边境20多个口岸,累计开行15条线路,不仅连接东南亚,也联通中亚、南亚、欧洲等国家,形成公铁、公海联运体系,成为中国西部内陆通往世界的重要供应链物流通道。

  重庆与四川发挥运营网络和产业基础优势,联合开展跨境公路运输取得新成效,2023年共运输集装箱1.14万标箱,增长35%,货值达到102.45亿元,增幅高达198%。

  2023年9月,四川首条“中吉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正式开通。当天,两辆运载42吨茶叶的集装箱卡车从宜宾出发,经新疆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境,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于8天后顺利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这条公路的开通,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宜宾双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四川省出口茶生产基地之一,副总经理应宇航介绍,当时乌兹别克斯坦的客户已出现缺货情况,“中吉乌”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的开通,实现了货物及时供应,为企业间后续合作增添助力。

  据了解,TIR即《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系统是建立在联合国公约基础上的国际跨境货运领域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采用这种运输模式,沿途各国海关会对持TIR证书的车辆给予简化入境、过境手续,快速通关的便利。

  承担这批茶叶运输的合作企业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西南业务总监李峰介绍,此前从宜宾运输货物到塔什干,需要30天左右。对比铁路运输,TIR运输模式虽然成本有所提高,但时效能够节省2/3,十分适合电子产品、冷链货物等货值较高、对时效有要求的货物运输。

  “我们组建了专门的国际公路运输团队和子平台企业,陆续开通了港澳线、东盟线、中亚线、中俄线、中欧线、中东线等6条跨境运输线路,并实现常态化运营。货物品类涵盖工程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冷链水果等。”四川省港投集团陆海云港所属国际公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机制

  综合服务能力不断优化

  2023年9月26日,一列载着1050吨南非进口矿产品的海铁联运班列缓缓驶入重庆鱼嘴货运站,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首次通过铁路集装箱原箱运输方式进口矿产品。

  长期以来,重庆一直采用江海联运方式进口矿产品,整体运输行程较远、时间较长。“为确保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们尝试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口矿产品检验监管模式优化试点。”重庆海关关长谢斌介绍。

  “进口矿产品从南非出发,经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至重庆,全程仅需21天,相比江海联运压缩15—20天,还能有效解决夏季汛期船期、运输时间不稳定等问题。”重庆卓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贸易部部长张熙说,依托检验监管模式优化试点,进口矿产品“一箱到底”式原箱运输至目的地,省去了原本在口岸检验所需的堆存、短驳、掏装箱等环节,单箱节约成本1700多元。

  持续推进机制创新,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能力不断优化。

  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广西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5.16小时和0.28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73.2%和98.01%。重庆、昆明、满洲里等海关强化协作联动,从俄罗斯莫斯科经满洲里口岸入境、磨憨口岸出境至泰国马达埔站直达运输时间最短仅15天,相比传统海运节约20天。

  数字单证应用不断扩大。“一单制”试点推广范围持续扩大,从铁海联运班列延伸至中越、中老跨境铁路班列,辐射新加坡、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目前累计签发9613票,货值5.55亿美元。深入推行“一箱制”,铁路箱下水箱量突破8.2万标箱,海运箱上岸箱量突破4.6万标箱,单箱节约成本1000元。

  信息互通平台加快打造。重庆与广西、新疆等通道关键节点,累计共享通关物流信息超23万条,降低人工成本50%以上。实现与铁路货运系统互联互通。与新加坡港(PSA)累计共享集装箱、船舶动态数据超80万票,将国际供应链信息动态从国内段延伸到国际段。

  降费优服能力明显提高。广西不断完善多式联运“一口价”服务收费模式,“一口价”线路达150条。海南利用内外贸同船加注不含税油的特殊政策,通过实现跨关区直供等措施,2023年全年完成保税油加注总量突破20万吨,同比增速超50%。

  赋能升级

  牵引产业发展优化转型

  站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的重要门户——广西北部湾港,目之所及,一派繁忙。

  “截至目前,北部湾港共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76条,其中外贸集装箱航线48条,内贸集装箱航线28条,辐射范围涵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少波介绍。

  “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充分激发广西的区位优势,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与西南中南内陆地区协同开放,带动广西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西部陆海新通道,正从单纯的“通道经济”向着“物流+经贸+产业”的发展模式优化升级。

  通道不断生长延伸。去年8月底,贵阳至南宁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南高铁与多条高铁线路接驳,将川渝黔及西北地区与广西沿海、粤西等地区串联起来,形成西南地区新的交通大动脉。

  贸易规模不断壮大。中柬、中马等产业园区加快实施,通道产业合作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广西外贸全年进出口总额达6936.5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总额为3394.4亿元,同比增长22.8%,首次突破3000亿元。

  产业合作密切深入。青海开拓盐湖化工产品通向东南亚市场的货运通道,成功实现纯碱、聚氯乙烯等产品向东南亚市场的规模化出口;新疆建设绿色有机果蔬等产业集群,集合通道可承载的商品、服务特点,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

  去年底,中欧班列“延西欧”专列首发,装载10节冷链专柜210吨的延安苹果,到西安搭上“长安号”,8—10天后就到达越南地区进行销售。班列的开行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确保了水果品质,同时也大幅降低了货损率。

  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实现了东西向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南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西安的集结。

  “对外有效衔接‘一带一路’,对内促进西部地区扩大开放,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互联互通,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泉说。(本报记者 姜 峰 张云河 宋豪新 张丹华)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6日 07 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加拿大总理访美与特朗普“礼貌交火”

  • “四川各民族文物上的吉祥图案”特展吸引观众观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