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课堂”为村干部“充电赋能”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三课堂”为村干部“充电赋能”

来源:金羊网2024-03-14 14:30

  办好农村的事情,村民是主体,干部是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村干部的政治素养、本领能力和作风态度。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要注重分类分级,以精准滴灌及时为村干部解渴赋能,助力村干部增强信心和底气,在服务群众、造福人民中,更好地团结群众、依靠群众,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上好“理论课”,为村干部培根铸魂。村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要持续抓好村干部理论武装工作,鼓励引导村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达到培根铸魂的作用。村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弘扬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精神,永远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党奉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上好“云端课”,助村干部创新突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都上网了,村干部要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在促进乡村振兴,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等问题上取得更多实效,也要提高触网、用网的能力。要通过上好“云端课”,解决好村干部工学矛盾,推动教育培训跨越时空距离,助力村干部高效管理学习时间,在丰富的培训资源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及时解决前行路上的堵点难点痛点,在有效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同时,也帮助村干部快速掌握互联网这个新工具,实现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实现方便、快捷和畅通。

  上好“业务课”,促村干部能力提质。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村干部肩负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的重任,要更好服务群众,就要在提升村干部的专业能力上下功夫。要通过上好“业务课”,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村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水平。要聚焦村干部的所干、所缺,有针对性提供定制课堂,把精准滴落贯穿村干部教育培训始终,在推动村干部的专业能力不断精进的同时,着力打造“一专多能”的村干部队伍,助力村干部在乡村振兴需要的各个岗位上扛重任、挑大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实教育培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在为村干部“充电赋能”的过程中,不仅能拓宽眼界视野,也能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更好地助力村干部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周杨)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