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正在内蒙古举办的十四冬,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又一成功实践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正在内蒙古举办的十四冬,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又一成功实践

来源:中国民族报2024-02-20 08:17

  2月17日,甲辰龙年正月初八。在举国欢庆新春的美好时刻,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共同迎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

  内蒙古始终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举全区之力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倾心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届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借力“十四冬”,内蒙古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冰雪产业释放活力,24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2月17日晚,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速滑馆举行。图片来源:草原全媒

  传承创新,展现大美中国画卷

  激情在北疆绽放,梦想在冬运飞扬。17日晚20时,“十四冬”开幕式在呼伦贝尔市的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举行。

  ▲内蒙古代表团入场。图片来源:草原全媒

  从万里长城到港珠澳大桥,从长白山巅到椰林海岛,从海上玉兰到雪域牦牛……裁判员代表方队和35支代表团入场时,屏幕上以艺术化处理的形式,展现各代表团的特色元素,展现大美中国之风情。

  文体展演的主题为“燃情冰雪筑梦北疆”,包括序篇《共同的家园》,主篇章《山河共锦绣》《冰雪共相约》《携手共奋进》,尾声《共同的未来》。展演将中国风范、民族特色、北疆韵味、运动活力通过科技手段创意呈现,展现了草原文化、冰雪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彩魅力。

  开幕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融合“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凸显出不同的特色亮点。

  整场参演的演员仅有800余人,通过数字技术并结合利用AR虚拟视效,为整台文体展演营造了更广阔、更多变、更惊艳的呈现空间。演员主要来自内蒙古艺术剧院、各地乌兰牧骑,他们将内蒙古大地的豪情、豪迈、豪放呈现给全国人民。

  开幕式的舞美,采用天地同圆的设计,将速滑馆的冰上赛道,通过地屏、立屏、顶部环形投影等多种舞台影像载体,创意性地与科技舞台融合一体,凸显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配合草原绿、冰雪白、科技蓝、中国红的视觉基调,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全景化、沉浸式舞台空间。

  ▲器乐舞蹈《一往无前》。图片来源:草原全媒

  这是一场传承创新的演绎。开幕式深入挖掘内蒙古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选用了多首耳熟能详的内蒙古优秀歌曲,以及那达慕、安代舞、马头琴等民俗、歌舞、器乐等元素,展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活力。

  这是一幅大美中国的画卷。代表团首次以省(区、市)为单位参赛,并全部参赛。各代表团入场背景画面设计,将各省份的人文风情、地标建筑,通过非遗剪纸、国风画卷等方式进行艺术化处理,让观众领略一幅多彩神州、大美中国的时代画卷。

  “内蒙古好听的歌一说一大串,《鸿雁》《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好歌太多了。”“十四冬”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说,主题曲《新的起点》在间奏部分,融入马头琴旋律,歌曲创作风格既追求国际化,又有内蒙古特色,勾勒出一幅宏阔壮美的草原风光画卷,展现出独具魅力的北疆文化底蕴,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2月17日,“十四冬”组委会全体会议暨代表团团长会议在呼伦贝尔举行。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高志丹指出,要把办好“十四冬”作为展示全国冰雪运动发展新成就的重要平台,作为展现内蒙古社会和谐、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窗口,不辜负总书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2月17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月17日至27日,“十四冬”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共设8个大项180个小项。其中,竞体比赛设8个大项176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设4个小项。整个赛事共吸引来自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港澳地区的35支代表团3000余名运动员参赛,规模创历届之最。

  “十四冬”前后,内蒙古大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当大街小巷的“中国红”与“十四冬”的“冰雪白”撞个满怀,丰富多彩的冰雪季活动在各地竞相展开,群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逐渐升温,走向“沸点”。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赛事成为城市的“秀场”。“十四冬”主场馆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既像被捧在手心的哈达,又如飘在空中的祥云,矗立于广袤雪地上,成为呼伦贝尔这座边疆城市引以为傲的新地标。

  在赛事筹备过程中,内蒙古各地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冰雪产业红利不断惠及百姓。在“十四冬”开幕前,主赛场和各分赛场的“比赛同款”场馆和赛道便向公众持续开放。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有冰雪运动场地122个,场地面积390.06万平方米,其中滑冰场79个、滑雪场43个,年接待群众近400万人次。

  “我从小就喜欢冰雪运动,尤其酷爱滑雪。每当踏上滑雪板,飞驰在银装素裹的山脉之间,我享受着寒冷与热血的融合,更加能体会到冰雪运动的激情。”冰雪爱好者邢熠说,“十四冬”在家乡举办,这是所有呼伦贝尔人的骄傲。

  ▲2月17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以一流的竞赛组织、一流的服务保障、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精神状态当好东道主,把“十四冬”办成一场特色鲜明、精彩难忘、惠及百姓、展现风采的冬运盛会,是呼伦贝尔人的庄严承诺。

  为此,呼伦贝尔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推深做实产业发展“五大行动计划”,将“办赛”与“兴城”有机结合,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优化营商环境、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领域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冬运之城”有里有面,内外兼修。

  相约呼伦贝尔,共享精彩冬运。在这个寒冬的季节,全国各地游客、各族运动员共同见证冰雪运动的激情与活力,共同感受内蒙古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冬运惠民,全力激活冰雪经济新动能

  内蒙古冰雪资源十分丰富,得益于“十四冬”的举办,许多百姓过上了“靠雪吃雪”的日子。

  在兴安盟红心村,这个只有800多人口的小山村,紧紧抓住“黄金冰雪期”,在村口建起雪村滑雪场,并适时推出冬季研学活动,累计吸引全国各地10万余名“冰雪客”。

  “滑雪场每年可给村集体带来3万元分红收入,还能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村里的农副产品也找到了销路。”红心村党支部书记李英辉说。

  为迎接“十四冬”,呼伦贝尔市牧民巴图苏和与合伙人在莫尔格勒河景区开发推出“天天冰雪那达慕”活动,设雪地搏克、骑马射箭、“冰地嘎拉哈”、骆驼爬犁等项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蒙古族文化与传统运动。

  “我们从事文化旅游业12年了,今年冬季最忙碌。‘十四冬’的带动效应很明显,游客明显多起来了,2个多月的收入就达30多万元,是往年的两倍多。”巴图苏和说,“我的孩子参与了‘十四冬’开幕式上的合唱表演,我也通过组织冰雪那达慕迎接远方的客人。”

  借助“十四冬”的举办,内蒙古还推出冰雪那达慕、冬季英雄会、冷极马拉松、“马超”联赛等活动,特色冰雪运动、冰雪旅游项目激发了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

  “借力‘十四冬’,内蒙古各地正用冰雪运动的激情唤醒冬日活力,全力激活冰雪经济新动能,做到冬运惠民。”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张志说。

  ▲2月17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深远的全国综合性冰雪赛事。过去,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受气候、地理影响,参加全国冬季运动会的队伍多以地市为单位参赛,“十四冬”第一次实现了以省(区、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各族运动员将以拼搏的汗水谱写冬运新篇章,必将充分巩固和拓展“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及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发展成果。

  “新的起点,新的挑战,精彩每一天;新的起点,新的明天,未来在眼前……”精彩的时刻已经到来,梦想和希望一起绽放。内蒙古各族人民手牵手、肩并肩,驰骋冰雪、筑梦北疆,共同为体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增光添彩。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安宁宁

  编辑制作 | 石建杭

  本报记者 | 孙文振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青岛举行海上巡游迎接中国航海日

  • 漫画视界|警惕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