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殷墟博物馆新馆即将开馆,五大焦点带你深度透视!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殷墟博物馆新馆即将开馆,五大焦点带你深度透视!

来源:光明网2024-02-19 19:50

  殷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不仅如此,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还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这些璀璨标记,足以将殷墟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今天,国家文物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又传来了一则喜讯——这次不是有新考古发现,而是宣布殷墟博物馆的新馆开馆啦。

  它坐落于河南安阳的洹水之滨,与殷墟宗庙宫殿区隔河相望,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展陈聚焦商文明主题,包括“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三个部分,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阐释商文明的世界意义。

  新馆建构体现了哪些设计特色?馆内将有哪些重磅文物展出?馆陈应用了哪些新技术?一文为你深度科普。

殷墟博物馆新馆即将开馆,五大焦点带你深度透视!

  焦点一:新馆设计体现哪些特色、理念?

  新馆在建筑设计方面,经过了全球征集评选,采用了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的设计方案,以《诗经•商颂》为源,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层叠深邃、青铜装裹为形,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要,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内涵和考古学意义的“中华之范、文明圣殿”。

  在展览布局方面,聚焦“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设有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从商代史、甲骨学、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传播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释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业技术等。

  在形式设计方面,以庄重、大气为基本遵循,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赋予文物、文献、甲骨记载等新的时代表达方式,提升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广度、深度、精度,构建文物、历史与数字虚拟空间交互场所。比如,安阳将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山东苏埠屯的亚醜青铜钺、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殷墟妇好墓的跪坐玉人等20多件商代珍贵文物,通过裸眼3D技术在同一空间完美呈现。

殷墟博物馆新馆即将开馆,五大焦点带你深度透视!

  焦点二:馆内哪些文物和考古发现是首次亮相?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属于首次展示。

  比如,集中展示的商代中期的青铜器,成组展示的亚址墓、马危墓等随葬器物,集中展示110余片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藏坑出土甲骨;还有全部的亚长(zhang)墓出土文物,通过多学科研究和科技考古手段,还原了三千年前商代将军的戎马一生;这次还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辆马车,展现了当时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景象。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三千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商代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

殷墟博物馆新馆即将开馆,五大焦点带你深度透视!

  焦点三:如何继续发力将殷墟博物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共展出的文物,90%以上由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自1950年春天以来发掘的文物精品。主要陈列于“伟大商文明”展厅的文物包含了目前已知的殷墟文物的所有类别,特别是反映近二十年来殷墟考古发掘新成果的文物多为首次展出;基于殷墟遗址的考古特性,以车马坑为代表的遗迹展是殷墟博物馆的特色和亮点;以人物故事为主线的“子何人哉”、“长从何来”两个专题展生动细致地再现了三千多年前的风云人物;以探索商文明的历程为主线,“探索商文明”展厅再现了近百年来几代考古学家为探索商文明所做的不懈努力。

  目前,殷墟博物馆已经具备了向公共开放的条件,但相关的工作远未结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殷墟博物馆在几个方面还要继续努力: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持续完善博物馆展陈工作,加快推进以车马坑为代表的土质文物保护与展示工作;充分利用博物馆的精细化考古实验室,开展实验室考古,同时向公众展示实验室考古工作;与国内外顶级博物馆开展良性互动,打造高水平的原创精品展,宣传殷商文明;讲好殷墟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加强殷商文化的研究与阐释,及时展示最新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

殷墟博物馆新馆即将开馆,五大焦点带你深度透视!

  焦点四:新馆在参观服务方面有哪些创新特色?

  殷墟博物馆新馆不仅是珍贵文物展示保护的聚集地,更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活载体”。围绕提升入馆参观体验感,安阳当地全面提升博物馆专业化服务能力。

  其中,新馆引进“双一流”大学文博与考古专业高层次人才11名,招聘专业讲解员40名,招募博物馆志愿者100名;开展专家授课、考察观摩、以干代训等,培训馆内人员200余人次;研发殷墟IP文创产品9大系列150多个品种,涵盖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让“伟大的商文明”可认知、可体验、可分享、可携带、可应用。同时,优化了博物馆周边环境,完善了游客抵安、食宿、交通等服务保障体系,让热情周到的服务贯穿博物馆运行全过程。

  焦点五:新馆开放后如何购票预约?

  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对公众开放。新馆实行预约购票参观。按照《河南省旅游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特定对象实行门票免、减政策:人民教师、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以及全日制大中专学生半价;现役军人、人民警察、消防救援人员、革命伤残军人,身高1.4米以下儿童,6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持相关证件免费入馆。

  殷墟博物馆开通网上预约窗口服务平台,采取分时段错峰限流参观方式,以满足更多游客需求。殷墟博物馆门票预约提供个人预约和团体预约两种方式,均采用实名制。门票可通过“殷墟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和殷墟景区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预约成功后保存预约二维码,作为入馆检票凭证,并持本人身份证入馆。团体预约时,须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持护照、户口本等身份证以外的证件参访的游客,可通过人工窗口取票。具体详情请关注“殷墟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

  开放时间:8:30-17:30(16:30停止售票),全年无休(临时公告闭馆除外)。从2月22日早上8点起,新馆面向公众开放预约。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曾震宇

[ 责编:孔繁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库布其沙漠治沙进行时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