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太原,第101座博物馆建成开放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太原,第101座博物馆建成开放

来源:太原晚报2024-01-19 13:21

  天龙山佛头造像

  唐代侍女俑

  城门造型的展厅入口

  公众服务区域

  整体搬迁保护的小井峪郭行墓

  博物馆内景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今日开门迎客。摄影 贾鹏 米国伟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于今日开放,这是太原的第101座博物馆。

  一百又一,是圆满也是启程。

  如果你曾停驻太原,懂其2500年的厚重,感其贯通古今的情韵,耳得目遇皆锦绣,那么就能感受到“博物馆之城”的风光。

  太原现有41座备案博物馆和60座类博物馆,各级各类博物馆101座,每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经典、智慧、群众、革命“四个”博物馆,各美其美。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款款走来,建设“博物馆之城”,太原一步一个脚印。

  何以晋阳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隐在一段城墙里。晋源区晋阳古城遗址南侧奉宣街大夏门内,正是博物馆所在。

  作为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参照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是一座以晋阳城历史文化为核心内容,集文物考古、收藏、展陈、保护、研究、教育、文旅功能为一体的专题类博物馆。

  博物馆的名称,凸显两个关键词:晋阳古城和考古。

  时间回拨2500多年,公元前497年春秋中晚期,晋阳城始建,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火烧水灌毁灭。至此,一座历经1500余年的繁华城市尘封于地下。

  与其他城址相较,晋阳城有何特别?

  从建成到废弃,晋阳城连续1500年城址没有大移动。突然地焚毁和后期破坏较少,使其成为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特别是唐五代时期的都城遗址,保存完整。相伴而生的城池遗址、宗教祭祀遗址、墓葬遗址,三部分保存完好,相互依托,内涵丰富,构成了完整、全面、系统的晋阳文化遗存。

  东周建城至宋初毁城,晋阳古城承担起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职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又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大舞台,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形成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唯一可以完整展示唐代都城布局的大型文化遗址,晋阳古城遗址历年来发掘多处城墙、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等遗址,出土了汉白玉佛像、金刚经残碑、鸱吻、经幢、陶瓷器等大批珍贵文物。晋阳古城遗址于2001年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荣登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晋阳古城,既是太原5000年文化传承,其源于晋、兴于唐,也是晋文化载体,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物遗存,更是太原城市发展史的重彩华章。

  2023年6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在晋阳古城遗址调研时指出,晋阳古城遗址是太原建城2500多年历史的实物见证,要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好古城遗址保护利用和研究展示,积极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在调研考古博物馆建设时,韦韬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进一步增强敬畏之心,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彰显太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建设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是市委、市政府明确的重点工程,符合时代要求,也极大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博物馆建设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建设工作。

  铲释晋阳

  进入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晋阳雄異(y)”展览主题沉静醒目。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裴静蓉介绍,这四个字集自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出土的晋阳宫残碑,“雄異”代表杰出卓异,正是晋阳气象。“晋阳雄異”寓意晋阳古城的卓越不凡,彰显其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顺着500多米的展线,徐徐向前,很多布展图样和纹饰皆有来头,比如单元序号“1”,纹饰就取自晋国赵卿墓。

  晋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犹如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的“奠基石”,使万物有根。晋阳古城遗址考古,从上世纪延续至今,成果斐然。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著名考古学家宿白,首次勘察晋阳古城,推测其作为大唐北都,晋阳城里坊整体布局大概是东西六坊、南北九坊的六九之制;考古学家谢元璐、张颔调查晋阳古城,发现东周时期晋阳城,发表《晋阳古城勘查记》。

  1998年,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随即成立晋阳古城研究所,承担晋阳古城遗址考古。之后10余年,探明唐五代时期晋阳古城西城城垣四至范围,城圈基本呈矩形,东西长约4780米,南北宽约3750米,面积20余平方公里;完成晋阳古城西城墙第二豁口及护城河考古发掘;首次发掘确认晋阳古城东周时期城墙遗迹。

  2010年10月,晋阳古城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的大遗址,成为我省唯一。

  2011年,晋阳古城考古工作队成立,选取晋源苗圃、古城营村等晋阳古城遗址的核心区进行开方发掘,取得丰硕成果:

  二号建筑基址,位于晋阳城址西北部,考古发掘历时6年,完成对基址的全面揭露。二号建筑基址南北长84米、东西宽39.7米,其中轴线同晋阳古城西城墙方向大体一致。整个建筑布局规整,设计紧凑,修建考究,主要包括四处殿址、五处廊庑、三处庭院和一处门址等。出土的“隋之晋阳宫”残碑,对研究晋阳古城晋阳宫的变迁具有重要价值。二号建筑基址群体量之大、出土遗物之丰富、建筑结构布局之清晰,是晋阳古城历年来的首次发现,是目前国内发掘出土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五代建筑基址。

  四号建筑基址,由内城城墙及蓄水设施组成。城墙始建不晚于北朝,在北朝和唐代一直沿用,均未进行过大规模重修。蓄水设施与内城城墙同时始建,是目前晋阳古城发掘最完整、规模最大且时代明确的蓄水设施遗址。

  瓷窑遗址,2021年发掘,西距二号建筑基址60米,清理出3座瓷窑,均为马蹄形馒头窑,出土近万件瓷片。该瓷窑遗址,时代大致是隋至唐代早期,使用时间不长,烧制器物种类少,但技术水平较高。该瓷窑遗址位于当时的晋阳宫宫城内,具有特殊意义,是山西目前发现最早的,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

  一代代考古人匍匐在晋阳古城遗址上,一步步探寻这片土地上的时光流转。初步认识了晋阳古城城市布局和结构,基本掌握其空间范围和历史脉络,搞清楚了晋阳古城城内文化层的埋藏规律和遗存,勾勒出城内重要的遗存埋藏区以及宫城、仓城等功能区范围。

  这些重要考古发现,为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重要实物支撑。

  晋阳雄異

  晋阳故事多华彩,今又徐徐铺开。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主体分三大区域,核心展览区5505平方米,临时展览功能区2950平方米,文物本体保护及公众服务区4080平方米。考虑到城墙的空间特点,设计新颖,采用场景复原、多媒体现代设备等辅陈手段,以层层穿越的视角打造中国最长博物馆。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二级研究馆员常一民表示,核心展区以“晋阳雄異”为主题,吸纳历年来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呈现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汉代王陵及其陪葬墓、唐代郭行墓等重要考古发现。展陈文物近1000件,讲述晋阳故事,阐释晋阳文化。

  沿着展线,像与时光漫步,以时间为序,设置“肇建晋阳”“名都并州”“霸府别都”“盛唐北都”“锦绣太原”五个单元。

  “肇建晋阳”单元,展示晋阳古城建造、晋阳之战等场景,交代晋阳古城所具有的独特地理位置及赵简子在晋阳建立战略基地的历史背景。代表展品陶范,出土于晋阳古城残存的西城墙附近。陶范陶质较硬,呈灰褐色,主体纹饰为蟠螭纹,与侯马出土的蟠螭纹陶范相似,表明晋阳城在东周时期已具备铸造青铜器的能力,反映出当时晋阳城繁荣的经济。

  “名都并州”单元,时间定格汉代。汉代晋阳城规模宏大、布局规整、市井林立。汉代诸侯王墓葬陵园、官吏墓葬、北固碾平民墓群的发掘情况展示,将汉代晋阳城热闹的市井生活呈现给大众。首次展出的虎噬牛鎏金铜镇、柿蒂纹四棱铜钫等精美青铜器,显示了汉代晋阳人优渥的生活水平与优雅的审美情趣。

  “霸府别都”单元,通过展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高等级墓葬,揭示晋阳城多元一体的民族融合新景象。常一民介绍,虞弘墓出土时的场景还原,仿佛回到当年的挖掘现场,往事依稀,“让观众可以直观看到墓葬清去浮土时的一瞬间,考古是科学严谨的工作。”

  “盛唐北都”单元,汇集晋阳古城高等级建筑基址出土的精美文物,回望唐代晋阳城臻于极盛的规模。“三城”复原图,可以瞻望西城、中城、东城三城并举的晋阳城辉煌时刻,凸显晋阳城“盛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的独特价值。展出的蒙山佛阁遗址出土的重修大佛阁价钱碑,碑文记载了晚唐时期重建三层大佛阁所使用各种材料的名称、数量、各类工匠数量及花费总资金等,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出自同一处的刻铭兽面纹筒瓦,内侧刻有“乾宁丙辰造阁,晋王修此功德”铭文,是山西晚唐时期瓦当的标准器之一。万柏林区小井峪小学出土的郭行墓首次亮相,由墓志可知,该墓为夫妻合葬墓,墓葬男主人郭行,曾追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辽东,被授予上骑都尉官职。该墓葬壁画精美,保存完整,尤其是仿门楼建筑图案,是太原地区的首次发现。

  “锦绣太原”单元,还原太原考古人在晋阳古城的考古历程,将晋阳古城遗址在科学保护与发展下的壮美前景呈现给大众。最后的球幕,展示从赵简子兴建晋阳城到当代太原城新貌,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晋阳文化薪火传承,晋阳精神绵延不绝。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今后,太原文物系统将推进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挖掘、研究、阐释历史信息、城市演变,赋予时代价值和精神品格,促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打造文旅融合门户城市、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贡献文博力量。(记者陈辛华)

[ 责编:袁艺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出海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 湖北省博"晒"出我国首次出土秦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公司每年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购买新坩埚。我和设备专家一起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编制出了一套新的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元左右。
2024-04-29 10:05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迎来游客参观热。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
2024-04-29 10:04
令张治国兴奋的是,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已发现和采集墨书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对于南方潮湿环境下考古出土的丝绸保护而言,从饱水到干燥的过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024-04-28 10:23
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12方面主要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数字资产管理,《指导意见》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与合规利用相结合。
2024-04-28 10:1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2024-04-28 10:17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一个小院里,藏着一件“镇院神器”——上海电子束离子阱装置。
2024-04-28 10:04
4月19日,元阳县沙拉托乡松树寨村的村民在哈尼梯田开展春耕播种。(张艳 摄)  在元阳县沙拉托乡的哈尼梯田缓冲区,当地举行“开秧门”活动,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祈福,他们载歌载舞,迎接春耕的到来。
2024-04-28 10:03
研究人员表示,马岭河小苦荬的发现,表明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值得开展进一步系统性的调查研究。
2024-04-28 09:59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