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南“夜经济”从城市延绵到乡村 “小集市”里有“大民生”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云南“夜经济”从城市延绵到乡村 “小集市”里有“大民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1-15 15:17

  中新网昆明1月14日电 (罗婕 陶平 高平顺)春节临近,正值周末,夜幕还未完全降临,云南昆明的南强街巷、同仁街等传统街巷中摆开集市摊点,人头攒动。人气聚集的“小集市”中“烟火气”满满。

  南强街是昆明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起源于明末清初。过去不仅有的珠宝、毛毡子等商品在此售卖,“飞虎队”在昆明时期也驻扎在附近。近年来,南强街整合资源,做起集市、夜市,“夜经济”升温,于2022年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图为云南昆明,市民逛南强街集市度过周末夜晚。罗婕 摄

  新年到来之际,相比于过去,南强街上的新年“开运集市”延伸至同仁街,与迎接新春的“有乐集市”衔接起来,集市氛围更浓。

  值得注意的是,摊点上除了精致的创意手工,云南瓦猫、建水紫陶、楚雄彝绣、大理银器等传统非遗“玩转”年轻人聚集的潮流集市,“变身”精品摆件、首饰等,深受市民欢迎。

  经营建水紫陶的集市商户倪裳是集市的“老摊主”,“我们一开始以工厂加门店加工作室的形式经营。疫情过后集市兴起,本想通过摆摊过渡,没想到这边的销售量更好。”

  倪裳介绍,黄金地段加上商户有商品品质准入规范,附近聚集的客群消费力也更强。“今年以来集市更加密集,人流也多了起来。”

图为云南昆明,市民逛南强街集市度过周末夜晚。罗婕 摄

  相比于走进高端商场消费,民众也更加愿意在茶余饭后走入氛围感十足的“小集市”。“我们大多在附近商圈过周末,但商场越来越同质化之后,就想去找更有意思的休闲地。”市民卢先生告诉记者,走进“小集市”,逛街有了更加闲适、轻松的体验。

  城市中烟火气十足,而在云南省宁洱县磨黑镇把边江畔,一个“火辣辣”的乡村夜市正聚集起来。特别的是,这个夜市既没有小吃食客,也没有精品手工,正值辣椒采摘收获的季节,所有人只为辣椒而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辣椒夜市”。

  天色渐暗,把边村当地和周边的村民骑着摩托车或者开着皮卡车运来当天的收成。不足1公里的街道上,街灯、车灯、头灯星星点点,人声鼎沸。

图为云南宁洱,村民在磨黑镇把边村“辣椒夜市”进行交易。杨廷荣摄

  “辣椒价钱老板给每公斤14元,我们还不想卖。”来自墨江县通关镇的辣椒种植户苏正发与其他几位村民交流,言谈间村民们都表示不急着出手,预判好的价格还在后头。

  跟随市场行情不断变化,“辣椒夜市”每日交易价格要到当天开市才会知晓。种植户们掐准时机,及时出售辣椒,以期获得最佳收益。“我89公斤的辣椒,总共卖了1350元,丰收了。”把边村村民马开云欣喜地说。

  把边村及周边区域种植辣椒的历史较长,每年10月中旬开始上市,采摘可持续到次年1月底。较有规模的“辣椒夜市”于2019年形成,辣椒采摘期间夜市几乎天天火爆。

图为位于云南省宁洱县磨黑镇把边村的辣椒园。陶平 摄

  宁洱县磨黑镇把边村党总支书记胡广梅介绍,近期这里每天的收购量高达80吨左右,交易额超过100万元,辣椒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23年产季宁洱县共种植辣椒8837.2亩,平均亩产达到1吨,预计可实现产值近9000万元。

  每日,交易在夜深时接近尾声,收购商们将辣椒进行分拣装箱冷藏,根据市场需求销往江苏、浙江等地。“辣椒夜市”日益成为区域性的辣椒鲜果集散中心,助农增收,改善民生。(完)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伏季休渔结束 渔船避风暂缓出海

  • 绿意奔涌大运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