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黑龙江、吉林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黑龙江、吉林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来源:新华社2024-01-06 15:10

  1月5日,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盛大启幕,哈尔滨市公休1天,将“火出圈”的冰雪旅游再次推向新高潮。

  这个冬季,黑土地迎来高光时刻,严寒冰雪与旅游、体育、制造业等融合,在白山黑水间激发出强大的发展动能。黑龙江、吉林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冰雪资源,加快构建“冰雪+”现代化产业体系,曾经的酷寒已成为东北独特的发展优势,冰天雪地正加速变为“金山银山”,引领东北奋力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

  冰雪旅游成“顶流”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尔滨’,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因丰富的冰雪旅游产品和热情暖心的服务屡屡登上热搜。海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在“冰城”尽享冰雪盛宴。

  夜幕降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灯光亮起,81万平方米的园区变身“琉璃仙境”,绚丽多彩、惊艳夺目。游客徜徉在各种壮观的冰建筑之间游玩、拍照,体验刺激的超长冰滑梯和浪漫的雪花摩天轮,欢笑声此起彼伏。“震撼两个字都不足以形容!”湖南游客孙殿感叹道。

  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玩(2024年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今冬,哈尔滨持续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除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外,太阳岛雪博会、哈尔滨极地馆、松花江冰雪嘉年华等景区景点全线升级,全力提升游客体验性和参与度。

  游客在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景区的“冰光秀场”游玩(2024年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2023年12月31日,“中国雪乡”红灯白雪辉映,1.6万余名游客在这里共同“跨年”。进入冰雪季以来,这个景区升级了大秧歌表演、花车巡游等,打造了网红打卡墙、花灯一条街、激光秀表演等,为梦幻雪乡增添了浪漫色彩,景区客流量激增,截至去年底累计入园游客突破50万人次。

  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玩(无人机照片,2024年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来自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2024年元旦期间,黑龙江省旅游人气火爆,热度屡创新高,累计接待游客66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

  从东部的长白山区到西部的查干湖畔,吉林持续扩大冰雪投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擦亮“长白天下雪”金字招牌。新冰雪季以来,吉林各地紧抓冰雪经济发展黄金期,不断加速推进冰雪产业建设。

  游客在吉林松原查干湖冰面上观看冬捕(2023年1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表示,吉林省全力打造长春冰雪新天地、查干湖冬捕、吉林雾凇等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力争2023至2024冰雪季,全省接待游客数量与冰雪旅游总收入均实现同比翻番。

  延展冰雪产业链

  火爆的不仅仅是冰雪旅游,冰雪制造、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系列产业正在黑土地上激荡。

  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玩(无人机照片,2023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滴水成冰的季节,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寒区试车产业搅热边城。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车企云集于此,进行一年一度的寒区汽车测试工作。

  行走在黑河街头,随处可见出于保密目的而贴着车衣的汽车,一些酒店挂着写有“欢迎汽车测试人员下榻”字样的条幅。在各大试车场,一辆辆不同种类、型号的汽车在疾驰,车轮卷起阵阵雪雾。

  多年来,黑河凭借多样的地貌、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和高质量的服务,成为我国寒区试车产业“高地”。“每年试车季,寒区试车产业有力拉动宾馆、餐饮、零售业、交通运输等服务收入增长。”黑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玉龙介绍,黑河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试车产业数字化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寒区试车产业提档升级。

  在哈尔滨,随着冰雪装备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冰刀、雪板、冰壶为主的冰雪运动装备体系和以索道、魔毯、造雪制冰设备为主的冰雪场地装备体系,包含制造、研发、服务等五大类2000多家冰雪企业。

  夜晚,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抚松县果松村炊烟袅袅。这里距离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仅1公里,村民们开餐馆、办民宿,发展冰雪配套服务业让“猫冬”变“忙冬”。“营业额比去年涨了40%,一天能卖出将近50锅铁锅炖。”村民徐娟说。

  果松村的发展是吉林省冰雪产业链不断延展的缩影。大众对冰雪消费的需求升级,为吉林带来“白雪换白银”的契机。

  在长春举办的第七届吉林冰雪产业国际博览会现场,参观者在冰雪运动装备展台参观、咨询(2023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楠 摄

  随着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火热开展,冰雪装备迎来发展黄金期。“冰雪市场规模壮大,本土的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前景广阔。”长春百凝盾体育用品器材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阳说,从小作坊发展到3000多平方米的工厂,公司目前已拥有32项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生产的冰刀鞋和防切割服等产品已达国际领先水准。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表示,吉林省秉承冰雪体育、冰雪旅游与冰雪经济融合共赢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为全国冰雪产业发展打造了“吉林样板”。

  努力让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

  冰雪季节性强,如何让一季冰雪激发全季动能,探索一直在路上。

  “哈尔滨成功获得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权,目前正加大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冰雪场馆升级改造,全年可承办百余种冰雪运动赛事。”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说。

  为充分发挥冰雪资源优势,黑龙江把冰雪旅游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专项规划》《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等,苦练“内功”,持续释放冰雪产业红利,助力东北振兴。

  “绿色生态是我们的厚重底色,冰天雪地是我们的最大特色。守护好绿色才能守住未来,利用好冰雪才能更好发挥优势。”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晶表示,黑龙江将紧紧围绕发展冰雪经济,做精做强特色文旅,丰富特色产品供给,创建冰雪文化生态保护区,办好亚布力滑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节庆活动,扩大“银丝带”国际冰雪经济合作朋友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游客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游玩(2024年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黑龙江省提出,到2030年,构建起“冰雪+”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核心冰雪产业做强做大,大冰雪产业生态圈更加完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全国领先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龙江实践模式。冰雪体育产业领跑全国,冰雪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冰雪装备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建成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

  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追寻儿时西游记忆、去梅河口知北村感受浓郁东北民俗风情、到长春冰雪新天地跟随旋律跨年“蹦迪”……这个元旦假期,吉林各地不断涌现“冰雪+”新产品,冰雪经济成为冬日消费市场新增长点。从东部长白粉雪,到中部雾凇树挂,再到西部冰湖腾鱼,一张张冰雪“金名片”不断被擦亮,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历经发展,吉林省逐渐形成以长吉都市冰雪运动与休闲度假、大长白山冰雪生态度假、松原白城冰产业、通化梅河口冰雪融合发展“四轮驱动”,通过“冰雪丝路”扩大开放合作,构建冰雪产业发展新格局。

  这是2024年1月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举行的第22届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现场。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我们还专门制定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在财政资金、发展政策、组织保障等多方面给予突破性支持。”孙光芝说,吉林将实施“吉大碗”行动、“吉乐购”行动、“吉星住”行动,打造“吉”字号产品体系;启动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建设,加大高品质景区供给,全力打造万亿级大旅游集群。

  文字记者:王春雨、刘赫垚、王昊飞、王帆、马晓成

  视频记者:蔡志坚、何山、孙晓宇、石枫、王大禹、张启明、司晓帅、李典、王帆、周万鹏、魏蒙、阿曼、杨子春、姜兆臣

  海报设计:卓越

  编辑:崇大海、郝静、刘莲芬、逯阳、侯帮兴、郭洁宇

  统筹:黄小希、何雨欣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