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追青逐绿 层林揽梦——记内蒙古赤峰林西县大井镇黑山头村防沙治沙工作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追青逐绿 层林揽梦——记内蒙古赤峰林西县大井镇黑山头村防沙治沙工作

来源:光明网2023-12-20 09:58

  初雪登临,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大井镇黑山头村哈日乌拉湖面映照出天空的蔚蓝和青松的苍翠,如同一幅精美的水墨画。从之前的饱受风沙之苦,到今日的绿意盎然,百姓安居,对于黑山头村来说,这一切来之不易。

  沙退“绿”进 茫茫黄土沙海披绿装

  “一天进嘴四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这是黑山头村老百姓早些年经常打趣的话语。据村民毛显民回忆:“大风有时能连吹十多天,等风停了,出门发现推不动门,原因是沙堆把门堵了,那时候真的一点也不夸张,沙堆时不时就能齐墙高,要是再多刮几天风,黄沙一定就把房子埋了。”

  90年代前,黑山头村沙漠化严重,只要起风,就遮天蔽日,当地小伙子找不到对象,外地的小姑娘不愿嫁进来,好多村民都居家搬迁,远离这个被别人称呼为“南沙窝子”“西沙筒”的地方。

  黑山头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宋艳民说:“治沙是一个久久为功的事,从90年代开始,我们每届村两委都将防沙治沙当做头等大事来做,始终带领群众不懈努力,围绕科学防沙治沙、再到科学用沙,共筛选出治沙植物二十多种,现已恢复绿洲边缘天然植被3万亩,风沙前沿后退15公里。2006年左右,黑山头村树木绿植逐渐多了起来,生态环境逐渐好转,防沙治沙工程取得可喜可贺的胜利。”

  黑山头村刚开始栽种树苗抵御风沙,成活率并不高,村两委集思广益,一致认为必须先解决怎么将沙子变成植物能生长的泥土,也就是固沙的问题。经过外出学习借鉴,决定采取草方格种植法。

  草方格就是将干草植入到沙子当中,然后再制作成一个个大概1立方米的大方格,这样刮大风的时候,里面的沙土就不容易被吹走,而且,草方格还可以收集降雨,让水分流失大大减少,植物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黑山头村正是通过扎草方格把流动沙丘改造成固定、半固定沙地,再在草方格中栽植白柠条,撒播沙蒿等混合种子,逐步恢复植被……生物固沙模式有效解决了风沙侵害黑山头村农田、房屋的问题,为村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如今,俯瞰大井镇黑山头村,多条“绿色长龙”蜿蜒穿越村庄,杨树、沙蒿和白柠条等多种防风固沙绿色卫士在皑皑白雪中成片成堆,显得分外亮眼;野鸡、狍子、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也频频出现,说明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沙退“金”来 特色产业铺就富民路

  “‘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老一辈的话语真有道理,这连着几年,白天鹅、灰雁等迁徙鸟类都在黑山头村驻足休憩,今年尤其多。这些动物对环境很挑剔,能选择黑山头村停留,证明这里树林旺盛,水资源丰盈,生态环境润泽。”大井镇水利站站长马国东说。

  不负青山得金山。随着防沙治沙工程的不断实施,黑山头村逐渐被“绿水青山”覆盖,“金山银山”也来到了家门口。

  养牛大户罗海利一脸开心地说:“谁也没想到,漫山遍野的柠条,竟然连叶带花都是牲畜的好饲料,营养价值高,牛羊还都喜欢吃,经过对比,比吃普通草料一个月多涨四五斤膘呢。”

  黑山头村内的万亩柠条,一头挑着生态建设重担改善环境,一头实现经济价值护佑民生。既作为“定风丹”阻止了沙尘暴来袭,也被村内养殖户当做喂养牲畜的“定心丸”,备受村民称赞。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也为黑山头村林下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黑山头村村民于秀华说:“这几年村里树多林密、雨量充足,蘑菇种类多,个头大。周末来黑山头村捡蘑菇,这已经成为林西县尽人皆知的事情,有不少村民都在筹备开农家乐呢。”

  茫茫沙海,片片绿洲,曾经令人生畏的沙漠,正逐步转化成“美丽经济”的富矿。过去,黑山头村黄沙漫天、土地贫瘠、降雨量少,村中只能种植玉米,产量不高,无法发展任何产业。现在,黑山头村绿水青山换新颜,天蓝水清,土地地力增强,种植业种类日益丰富,村民们纷纷种植大田蔬菜等农作物,致富增收。

  近年来,林西县大井镇审时度势,按照县委“5+6+N”工作部署,依托县万亩环城产业带发展规划,结合黑山头村距离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和已有大田蔬菜种植基础,因地制宜将黑山头村和邻近的大川村、大发村统筹规划,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释放农业生态潜力,引导三村抱团取暖,发展北方露地冷凉蔬菜栽培产业,打造完善环中心城区大井镇产业带,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切入点。

  大井镇党委书记李立刚表示:“治沙和治穷是一对‘孪生兄弟’,多年来,大井镇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黄沙中求绿求富,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不仅推动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多年来,林西县大井镇黑山头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努力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使昔日人见人烦的沙窝子变成了“聚宝盆”,走出了一条既能治沙又能致富的双赢之路,用脚踏实地的步伐描绘出一幅绿色的民生画卷。(李晓军 邵浩展)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三届链博会迎来公众开放日

  • “和平颂”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