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村老人刷短视频怎样开启“健康模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农村老人刷短视频怎样开启“健康模式”?

来源:农民日报2023-11-29 19:12

  “吃洋葱通血管,每天必须吃一个。”“只要刷这个视频,每天都能赚钱。”“退货的速度跟不上老妈买劣质产品的速度”“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枕边的手机,睡前躲进被窝也要刷视频”……最近,笔者身边很多朋友总是谈到,自己在农村老家的父母染上“网瘾”了,老人家闲来无事,沙发角里一窝,或床上一躺,就捧着手机不停地刷短视频,不只看,还在短视频里购物,在直播间里打榜应援,一玩几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户外活动越来越少,对老人健康的影响实在令人担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年来,60岁及以上网民占网民整体比例快速上升,截至2022年12月,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今年春节期间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过半农村老人的娱乐是刷手机短视频。这些都表明,随着智能手机和短视频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成了短视频平台的用户。

  短视频为何会受到农村老年人的喜爱?从客观条件来看,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条件提升,智能设备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上智能手机。在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短视频功能操作简单,内容清晰易懂,浏览、制作、传播都十分方便,即使是文化程度较低,甚至不识字的农村老人也能轻松使用。从主观条件来看,农村老人与子女分隔两地的较多,日常生活简单固定,空闲时间比较多,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一定的需求,短视频便成了他们与子女联系,拉近与子女心理距离,或弥补情感缺失的现实选择。

  如果说上述原因是短视频受到农村老年人喜爱的“主动因素”,那么,还有一些“被动因素”也要考虑进来。一些短视频运营商通过大数据算法,抓取老年人的娱乐和情感需求进行“个性化投喂”,通过不断推送符合老年人口味的内容,牢牢锁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一刷就停不下来”,不知疲惫,甚至成瘾。此外,一些短视频抓住农村老人的心理特点,在短视频直播间里,经常有主播教老人怎样购物付款、抢秒杀价、拼手速。在短视频操作界面,用户每日签到、观看短视频与直播、浏览低价商品等,可领现金红包或金币作为回报,金币可兑换为“抵用金”,还可以提现,这些设置都在诱导老人不停刷短视频。

  现实中,一些老人通过短视频了解新闻信息、听历史故事、跟跳广场舞,丰富了老年生活,拓宽了社交范围,收获了益处。但也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刷短视频弊大于益,比如笔者了解到,一些老人长时间低头刷短视频,缺少活动锻炼,容易造成颈椎、脊柱、肩部及腰部损伤,对眼睛也不好,危害身体健康。同时,农村老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容易盲目相信一些未经核实的短视频信息,特别是一些伪科学、养生健康类短视频,如果老人们接收到的是一些负面信息,还会导致他们陷入“信息茧房”,增加焦虑情绪。农村老人对网络购物的筛选辨别能力比较薄弱,缺乏判断力,更容易在短视频里花“糊涂钱”“冤枉钱”,甚至陷入网络营销、网络诈骗的陷阱,蒙受财产损失和身心伤害。这些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如何引导帮助农村老人更健康地在短视频平台“冲浪”,需要各方努力。乡镇村庄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服务老年人的线下活动,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也可以给农村低龄老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和锻炼机会,让老年人的生活充实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科普宣传,有针对性地教农村老人辨别网络骗局、保护个人隐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相关平台也要加强把关,对含有误导、欺诈以及低俗信息的内容,完善投诉机制、及时处理删除,着重打击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不当消费引导的短视频。子女也要尽力给予父母更多陪伴,多回家看看,多跟父母打打电话,聊聊天,耐心地讲道理、做引导,还可帮助他们给手机设置健康模式,限制使用时间,从而更好地趋利避害,健康“冲浪”。(农民日报赵新宁)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 “中山大学”号上的科考日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2025-08-26 10:27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2025-08-26 10:27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2025-08-26 10:27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团队的汪程远副研究员,携手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中玄武岩岩屑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该研究不仅刷新了人们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的认知,也为解释其他无大气、小型天体的火山活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