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村老人刷短视频怎样开启“健康模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农村老人刷短视频怎样开启“健康模式”?

来源:农民日报2023-11-29 19:12

  “吃洋葱通血管,每天必须吃一个。”“只要刷这个视频,每天都能赚钱。”“退货的速度跟不上老妈买劣质产品的速度”“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枕边的手机,睡前躲进被窝也要刷视频”……最近,笔者身边很多朋友总是谈到,自己在农村老家的父母染上“网瘾”了,老人家闲来无事,沙发角里一窝,或床上一躺,就捧着手机不停地刷短视频,不只看,还在短视频里购物,在直播间里打榜应援,一玩几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户外活动越来越少,对老人健康的影响实在令人担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年来,60岁及以上网民占网民整体比例快速上升,截至2022年12月,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今年春节期间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过半农村老人的娱乐是刷手机短视频。这些都表明,随着智能手机和短视频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成了短视频平台的用户。

  短视频为何会受到农村老年人的喜爱?从客观条件来看,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条件提升,智能设备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上智能手机。在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短视频功能操作简单,内容清晰易懂,浏览、制作、传播都十分方便,即使是文化程度较低,甚至不识字的农村老人也能轻松使用。从主观条件来看,农村老人与子女分隔两地的较多,日常生活简单固定,空闲时间比较多,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一定的需求,短视频便成了他们与子女联系,拉近与子女心理距离,或弥补情感缺失的现实选择。

  如果说上述原因是短视频受到农村老年人喜爱的“主动因素”,那么,还有一些“被动因素”也要考虑进来。一些短视频运营商通过大数据算法,抓取老年人的娱乐和情感需求进行“个性化投喂”,通过不断推送符合老年人口味的内容,牢牢锁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一刷就停不下来”,不知疲惫,甚至成瘾。此外,一些短视频抓住农村老人的心理特点,在短视频直播间里,经常有主播教老人怎样购物付款、抢秒杀价、拼手速。在短视频操作界面,用户每日签到、观看短视频与直播、浏览低价商品等,可领现金红包或金币作为回报,金币可兑换为“抵用金”,还可以提现,这些设置都在诱导老人不停刷短视频。

  现实中,一些老人通过短视频了解新闻信息、听历史故事、跟跳广场舞,丰富了老年生活,拓宽了社交范围,收获了益处。但也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刷短视频弊大于益,比如笔者了解到,一些老人长时间低头刷短视频,缺少活动锻炼,容易造成颈椎、脊柱、肩部及腰部损伤,对眼睛也不好,危害身体健康。同时,农村老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容易盲目相信一些未经核实的短视频信息,特别是一些伪科学、养生健康类短视频,如果老人们接收到的是一些负面信息,还会导致他们陷入“信息茧房”,增加焦虑情绪。农村老人对网络购物的筛选辨别能力比较薄弱,缺乏判断力,更容易在短视频里花“糊涂钱”“冤枉钱”,甚至陷入网络营销、网络诈骗的陷阱,蒙受财产损失和身心伤害。这些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如何引导帮助农村老人更健康地在短视频平台“冲浪”,需要各方努力。乡镇村庄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服务老年人的线下活动,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也可以给农村低龄老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和锻炼机会,让老年人的生活充实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科普宣传,有针对性地教农村老人辨别网络骗局、保护个人隐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相关平台也要加强把关,对含有误导、欺诈以及低俗信息的内容,完善投诉机制、及时处理删除,着重打击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不当消费引导的短视频。子女也要尽力给予父母更多陪伴,多回家看看,多跟父母打打电话,聊聊天,耐心地讲道理、做引导,还可帮助他们给手机设置健康模式,限制使用时间,从而更好地趋利避害,健康“冲浪”。(农民日报赵新宁)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重庆:铜梁龙舞璀璨新春

  • 品味"双亚冬之城"哈尔滨年味烟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