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柯春(武汉市政协委员 民盟武汉市委委员)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高经济集聚度和城市竞争力,强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新概念,伴随着城市发展,针对旧城区的改造与更新工作始终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但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增长方式存在差异,城市更新模式也相应发生变化。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文化驱动,文化、人才、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成为新的决定性要素。变革城市更新模式,需要遵循“创新第一动力”的空间规定性,提升科技创新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城市更新。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武汉市的城市更新工作在区域规划、绿色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城市功能提升、生态居住环境改善、城市信息化管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价值挖掘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与国内领先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一是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全面、实时的城市数据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规划部门在城市更新中目标不够明确,方案不够合理,全面性和系统性规划不足,没有体现决策的科学性、精准度。二是文化遗产保护不足。由于缺乏科学的调查研究,武汉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对一些历史人文建筑、空间布局和相互依存的自然环境比较忽视,对丰富的红色资源、具有武汉市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挖掘不够。三是城市功能亟待完善。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武汉市很多区域配套设施落后于发展需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充分、不配套,老旧路网改造提升还有待加强,标志性建筑还不够醒目。四是更新建造工程理念陈旧。传统的施工模式导致城市更新工程周期较长,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材料、装备及工程专业软件等仍然缺乏,实现城市更新碳减排目标还需要更多绿色低碳技术支撑。
二、思考与建议
1.科技助力“谋”未来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研究武汉城市发展规律与城市体系布局,有助于提升规划调控能力,使武汉的城市更新在谋篇布局上更科学精准。
一是着力研究武汉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并推行试点。基于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与评价体系,碳中和目标的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方法、碳排放核算技术和全生命周期碳代谢模拟技术等,在武汉市城市更新核心区开展试点工作。二是应用城市体检评估技术。用科学的城市体检评估方法、标准与指标体系研究面向常态化监测的城市体检体制与机制,使用城市体检多源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综合分析处理及标准化诊断技术,依托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搭建市—区联动的仿真、模拟与智能决策的城市体检信息平台与数据库。三是依托数字化规划设计。基于多维空间传输的城市空间数字规划设计方法,研发城市设计方案智能生成与仿真技术,搭建市—区层级分布式时空地理信息数据库与平台。
2.科技助力“留”下来
城市更新过程中,武汉市的名村街区、文物史迹、古建筑、古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同样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一是建立文物保护基础数据库。基于武汉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和历史规律,文物劣化机理与环境作用研究,古代工艺逆向重建与文物产地溯源理论与方法等科学依据,建立文物保护的示踪指标基础数据库。二是加强古建筑评估与保护。根据历史数据和多维特征的文物建筑动态风险智能评估方法、监测预警模型及防控技术装备等,使用文物保护新型功能性材料,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和维护。三是助推文化的展示与传播。利用馆藏文物数字物纹提取关键技术与智能监管系统、数字空间文物知识展示与传播技术等,使珍贵文物动态历史信息呈现,让武汉的传统文化真正“留”在人们心中。
3.科技助力“改”到位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以科技为核心支撑完整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既有建筑和工业园区再利用、地下空间高效利用等新时期城市更新工作,开展规模化工程示范。
一是对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诊治更新。提升改造既有工业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城区人文保护功能,在社区投放绿色改造、健康改造、适老改造、消防安全改造、垃圾分类等宜居设施,利用科学技术对既有建筑与基础设施进行高效修复、加固等。二是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上空间高效利用。利用地下空间高效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运维基础理论,地上地下环境约束下的地下空间容积率控制原理、调查规划方法与高效利用等技术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三是打造全龄友好城市、活力街区和完整社区。利用各类建设场景的智慧建造技术,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技术体系,智慧停车管理与慢行交通系统建造技术等打造多场景、多业态全龄友好城市。
4.科技助力“建”智慧
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基础,开展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促进建筑业与信息产业等业态融合,显著提高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政公用设施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建筑与市政公用设施系统协同管控能力、保障设施供给安全,提升城市运维效率。
一是研发工业化建造与智能建造软件装备。研发基于工程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智能化工程机械、建筑机器人装备以及人机协同作业系统,研究贯通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等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体系。二是使用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体系。使用可持续及环境友好型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构建基于材料结构一体化的适应复杂需求和严苛环境的新型结构体系,提高适应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与关键技术。三是智慧运维。使用公共服务数据治理与数字孪生技术,研究建筑、大型交通枢纽与市政公用设施智慧运维关键技术装备,构建全场景智能监测预警和智慧综合运维服务平台、城市道路系统协同运行平台等,开展智慧区域综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