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的室外温度已达个位数,但苏州高铁新城的荷(苏州)科技创新港内却暖意融融。这暖意并非来自空调,而是来自集中供暖。
11月13日起,苏州高铁新城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苏州国际会议酒店、苏大高中部、第二幼儿园等5个能源站均已启动集中供暖,服务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一期、苏州国际会议酒店、中荷(苏州)科技创新港、CCF、苏大高中部、第二幼儿园等建筑,供能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在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的西北角,隐藏着苏州高铁新城实现冬暖夏凉的“秘密武器”,这个外形酷似“能量盒子”的建筑是启动区能源站,也是整个苏州高铁新城区域能源站集中供能系统的“大脑中枢”。整套能源机组布置在这个“盒子”的地下空间,占地仅1500平方米,为周边约10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集中供冷供暖服务。
在能源中心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供热系统运行的各项参数。“每年11月15日至下年度3月15日,开启集中供暖服务;每年5月15日至10月15日,开启集中供冷服务。供暖确保室内温度20℃左右,供冷保持在26℃左右,针对特殊天气和气温,能源中心会特别应对开启,满足用户需求。”高铁能源相关负责人说。
在苏州高铁新城全域28.9平方公里范围内,计划共建设20多座能源站,预计服务供能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目前5个能源站已经建设投用。除了楼宇载体的供能服务,预计12月中旬,能源站还将实现对周边住宅的供暖服务,居民在家就能享受绿色舒适的暖气供应。
据介绍,相较于传统分散式制冷和取暖,在同等使用强度下,区域能源站集中供能能耗至少下降30%,并且用户的能源使用费用将大大降低。在苏州高铁新城区域内所有能源站全部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将节约电量1.4亿度、标煤5.1万吨,同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7万吨。
据悉,下一步,苏州高铁新城将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为江苏省城乡建设领域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典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