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携手为青少年营造更安全的心理环境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携手为青少年营造更安全的心理环境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11-03 09:39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学业压力和家庭环境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因。会上公布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升学压力”“父母期望”等是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学校、家庭、医院、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机构投入了大量资源,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筛查预警和干预治疗等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很多心理问题虽表现在青少年个体身上,却往往源自家庭和学校。对于心理安全维护而言,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免疫力”很重要,但优化心理成长生态环境同等重要。为此,全社会需要把关注点从主要聚焦青少年群体扩展到对学生、家长、教师、社会文化的共同关注上,着力消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隐患,携手为青少年营造更安全的心理环境。

  首先,还原情感安全的家庭心理环境。焦虑是可以传导的,并在传导过程中会被不断放大。青少年焦虑不安的情绪多半来自成人世界的传导,特别是家长的传递。近年来,家长从经济形势、社会情势和世界发展态势中接收到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压力感、焦虑感日益增强,这有意无意地投射到子女教育当中。很多家长明明清楚过激言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却往往“一点就着”,难以抑制地向子女宣泄不良情绪,继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这时,一味对家长说教、责难、施压,只会使事情更糟。当务之急是先维护好家长的心理健康,重点关爱特殊家庭的家长,增强家长压力应对和情绪管理的能力。面对情绪稳定、理性平和的家长,孩子才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无条件的爱,为心理安全找到最为重要的情感庇护港湾。

  其次,构建认知安全的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全社会关注教育、重视教育本是件好事,但被寄予过多期待时,就会成为教育所不能承受之重。“知识改变命运”不能被异化为“分数改变命运”,学校教育也不能与知识学习画等号。为此,要在应试、升学、竞争等功利性目标上为学校教育减负,在教育考核评价中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松绑,要同等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不能把充满乐趣的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了然无趣的应试备考过程。在升学压力、学业压力客观存在的前提下,要重视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强化学校作为青少年自我探索、资源共享、人际交往、智慧生成场域的重要作用,对冲学生的被评价焦虑和高竞争压力感,增强多向度、多途径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心理安全感。

  再其次,营造行为安全的社会文化环境。当今时代,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乌卡时代特征日益明显,更容易出现心浮气躁、紧张不安、防御应激等社会情绪。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提高了各类负面信息的易得性,会对受众心理形成冲击,引起社会心态震荡,继而产生泛化焦虑或极化反应,这对于青少年心理安全感的消极影响更大也更长久。为此,全社会需要有意识地提高青少年心理保护意识,共同营造稳定成熟、高容错率、高包容性的社会心态,让学生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能够大胆尝试、不怕犯错、敢于行动。

  最后,为青少年价值感“减损充值”,增加自我安全概念的新价值支点。很多成年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与自己年轻时相比,现在的青少年学习、生活条件更优越,但幸福感反而稀缺了?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青少年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支点变得越来越少。在物质相对匮乏、家里缺少人手、全家忙于生计的年代,青少年能从努力学习、打零工、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而现在的青少年,特别是城市青少年,除学习之外基本没有为家庭作贡献的机会,矛盾的焦点更多集中在学业压力和父母期望上。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会大大降低青少年的生命价值感。当然,这不是说只有回到过苦日子的年代才有利于青少年成长,而是要在当今时代增加青少年获得成就感、意义感和价值感的机会,从而为其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提供更多的价值支点。

  (作者:王新波,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在香港举行媒体见面会

  • 世界首例墩顶双转体曲线钢桁梁斜拉桥转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勇攀科技高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本期带您走近五位科技工作者,在他们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故事里感受浩浩凌云志、巍巍报国心。
2023-11-29 02:55
11月底的北京,寒风凛冽,北京顺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正式开幕。
2023-11-29 02:55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科技成果展暨首届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南京理工大学专场”活动举行,共展出200余项“硬科技”“黑科技”成果,吸引了近5000人次参观。
2023-11-29 02:55
“活化石”植物保存了从形态学到DNA的完整信息,是认识植物进化中间环节的重要研究材料。
2023-11-29 09:57
11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3-11-29 09:56
一个技术创意,从萌发到论证、技术攻关再到实际应用,需要多长时间?
2023-11-29 09:54
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商,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丝路电商”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特色优质产品“触网”。
2023-11-28 09:31
该院历时3年成功开发出我国首套电力电子小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Esim),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装备小步长实时仿真测试的难题。
2023-11-28 09:30
针对电子废弃物种类变化,应及时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对现有持证资质拆解处理企业建立企业动态评估机制。
2023-11-28 09:30
我们要运用好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更好激发“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潜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3-11-28 05:35
11月24日至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文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这些成果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坚实支撑。
2023-11-28 05:3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3-11-28 04:20
”近年来,随着科普传播平台越来越丰富,为了贴近更多的年轻人,刘嘉麒把科普阵地搬上年轻人喜爱的视频网站。卸任中国科技馆馆长职务后,王渝生成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一员,应邀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
2023-11-27 09:44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11-27 09:33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寒潮天气,气温骤降,呼吸道疾病进入冬季高发时期。国家卫健委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冬季呼吸道疾病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2023-11-27 09:32
近日,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旨在破解制约文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补强文物科技短板,支撑引领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
2023-11-27 09:32
粮食安全,不只与广袤田野上的劳作和丰收有关,还与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密不可分。
2023-11-27 09:31
谢明明说,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科技馆除将日常工作表现纳入考核外,还想方设法为科普辅导员创造成长条件。”孟永祥介绍,在继续做好“馆校合作”同时,还希望进一步做好校内、校外资源的融合衔接,激发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的潜力。
2023-11-24 10:08
匡廷云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留影。这让匡廷云对农业研究产生了兴趣……  1952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匡廷云毅然选择了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土壤农业化学系。投身科学事业六十余载,匡廷云始终用热爱与奉献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并将这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
2023-11-24 10:06
23日18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11-24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