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北京启动第三轮背街小巷治理。随着环境整治提升从胡同街巷向平房院落延伸,一批“看着美、住起来更美”的小院在治理过程中不断涌现。10月30日起,北京日报社联合市城市管理委、首都文明办、市规自委首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最美庭院”评选,邀请市民为心仪的“小院儿”点赞投票。(10月30日《北京日报》)
庭院状况是千家万户的生活缩影,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展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环境面貌。北京首次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既是对背街小巷治理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示,也是要树立标杆,发挥示范效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庭院环境抓起,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全面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
从2017年起,北京市先后开展了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4000余条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改善,同步推进21个片区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升级。随着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庭院也变得“看着美、住起来更美”。
此次首批推出的20个“最美庭院”候选者,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比如,东铁匠胡同甲15号院曾经存在私搭乱建严重、公共空间狭小等诸多问题,经过改造提升后,变得树多、花多、环境好,邻里关系更融洽,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25℃温情小院”。又如,草厂七条13号院经过治理,成为远近闻名的“无废小院”,院内处处可见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的奇思妙想和新奇设施。外墙边安装的“雨水收集桶”,既解决了过去雨水直排溢流问题,储存的雨水还可用于涮墩布等……一个个庭院就是一处处风景,“串”起了百姓的幸福生活,见证着北京街巷背街小巷治理的可喜变化和长足进步。
按照《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至2025年,北京将完成5393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打造426条精品街巷、3687条优美街巷。街巷治理之路任重道远,不进则退。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将这次评选表彰“最美庭院”的过程作为学习宣传的过程,讲好“最美庭院”故事,引领推动庭院环境治理工作不断扩容提质、走深走实。
近年来,北京在庭院环境治理方面已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比如,“25℃温情小院”制定“自管公约”:堆物堆料需清理,垃圾分类不乱扔;屋顶落叶众筹资,一年一次专业清……公约上的字字句句都是居民们共同讨论后通过的。事实表明,依靠居民自治的力量,有效地保证了“自管公约”落地生根,使小院的环境治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诸如此类的经验做法,具有丰富而有益的启示:推进庭院环境治理,除了政府和社区组织要勇于担当,履职尽责,还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居民自治新路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庭院环境治理中找准最大公约数。进而,建立完善一整套特色鲜明的治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凝心聚力重塑庭院风貌,用“真实效”赢得“真口碑”,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庭院环境整治提升,人人受益、人人有责。每一位市民群众都应发扬主人翁精神,从我做起,自觉参与到庭院治理中来,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将共同的家园打造得更加洁净美,并串点成线、集线成面,让城市变得越来越靓丽整洁、舒适宜居。(杨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