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千年瓷都行:古镇窑火焕新颜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千年瓷都行:古镇窑火焕新颜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10-29 21:41

  中新网景德镇10月27日电 题:千年瓷都行:古镇窑火焕新颜

  作者 巫发阳 华东 朱沙莉

  深秋晨曦,投射在昌江河畔,景德镇这座千年古城在喧闹中迎来黎明。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的御窑厂,不少游客早已挤在大门前拍照打卡。

  “陶阳三千里,烟火十万家。”景德镇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历史的烟波长卷里,景德镇的瓷器踏着海上丝路的浪花,远销全球。昌江河水流淌不息,两岸窑火传承千年,御窑厂南麓遗址上,蛋形柴窑、马蹄窑遗迹清晰可辨,窑砖、瓷片里记述着景德镇曾经的鼎盛繁华。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留存5万平方米遗址,138条街巷里弄,见证着中华瓷业文明千年传承。这里曾发掘出土多达数十吨、近千万片的元明清各时期瓷器残片,是中华陶瓷文明的重要基因库,是陶瓷文化的“活化石”。

  图为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御窑厂龙珠阁前,游客排队拍照打卡。朱沙莉 摄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为保护、修复这片历史遗址,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揉泥、拉坯、印坯、利坯、施釉,在明清窑作群手工制瓷技艺长廊,陶瓷非遗传承人向游客展示传承千年的手工制瓷技艺。

  “高峰时期,这里每天接待游客约5万人,目前有餐饮、商铺、民宿在开业运营,我们也在加快其它商业业态布局,让文旅经济释放更多活力。”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负责人说。

  在这里,千年陶瓷文化与现代交融,与世界对话。无数海内外游客和陶瓷艺术爱好者来到这里,感受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

  陶溪川,是来到景德镇的每个游客必经打卡地。华灯初上时,年轻的陶瓷艺术家们来到集市,将自己制作的手工陶瓷作品摆放在摊位上,吸引游客的目光。

  陶然集文创街区也迎来大量游客前来“上镇赶集”,琳琅满目的小摊前,青年创客曹旭开着手机直播,向游客介绍自己的作品。“景德镇是座非常有包容度的城市,从创业资金到创业平台一系列的政策扶持,给了我逐梦的勇气和底气。初来时还是十几平方米的小作坊,如今发展到近千平方米的工作室,让我有了更宽敞更安心的创作空间,每件作品的诞生,都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片广大青年们活跃的“造梦空间”,在五年前还是一片破旧的“城中村”。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融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居住环境脏乱差,也缺少配套设施,影响市容市貌,为打造国际旅游城市新形象,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景德镇市分行15亿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启动征收拆迁工作,顺利拆迁1459户。”

  图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工作人员在景德镇邑山陶瓷工业园走访调研。王南山 摄

  旧厂房、民居被保护利用,进行加固,将建筑外立结构修旧如旧,再进行文旅规划,建设展览馆、商铺、民宿等新业态,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将这片原本破旧的居民区改造成焕然一新的文创街区。原本荒废的国营宇宙瓷厂高耸的烟囱,也变身成为热门打卡新地标,见证千年古镇的又一次新生。

  在景德镇市昌南新区唐英大道,邑山陶瓷工业园区内,陶瓷智造工坊流水线正在忙碌生产。泥料成型,喷釉,修坯,一体成型。工厂综合部工作人员郑泽敏介绍说,这条陶瓷生产线主要生产茶杯、碗碟等生活陶瓷,每小时可以产出1200件。

  长约76米的生产线,大多工序实现自动化,瓷土泥坯自动切块、滚压、打磨、施釉、入窑烧制,泥与火的艺术已在工业流水线上被重新定义。

  “订单量大时,生产线24小时运转,效率非常高,产品成品率也很高。”郑泽敏说,园区年产日用陶瓷产品达5000万件。

  邑山陶瓷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陶瓷发展的代表与缩影,也是景德镇推进陶瓷企业退城进园,加速产业集聚的必经之路。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园区配套建设了仓储、物流设施,办公区域也迎来大量年轻艺术家进驻,200多家创客孵化工作室紧盯现代潮流,创新作品与营销方式,将园区打造成为新型陶瓷制造的“大观园”。

  图为景德镇昌南新区邑山陶瓷工业园内,陶瓷工人正在忙碌生产。王南山 摄

  文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力量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景德镇市分行副行长熊绍员称,近年来,该行围绕陶瓷智造工坊、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提升等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累计支持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重点项目8个,贷款余额达43.79亿元。

  熊绍员表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景德镇市分行累计向景德镇市发放贷款近250亿元,持续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领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宽领域的信贷支持。下一步该行将全力以赴推动当地项目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努力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中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为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传承千年古镇文脉贡献更大政策性金融力量。(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在香港举行媒体见面会

  • 世界首例墩顶双转体曲线钢桁梁斜拉桥转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勇攀科技高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本期带您走近五位科技工作者,在他们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故事里感受浩浩凌云志、巍巍报国心。
2023-11-29 02:55
11月底的北京,寒风凛冽,北京顺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正式开幕。
2023-11-29 02:55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科技成果展暨首届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南京理工大学专场”活动举行,共展出200余项“硬科技”“黑科技”成果,吸引了近5000人次参观。
2023-11-29 02:55
“活化石”植物保存了从形态学到DNA的完整信息,是认识植物进化中间环节的重要研究材料。
2023-11-29 09:57
11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3-11-29 09:56
一个技术创意,从萌发到论证、技术攻关再到实际应用,需要多长时间?
2023-11-29 09:54
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商,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丝路电商”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特色优质产品“触网”。
2023-11-28 09:31
该院历时3年成功开发出我国首套电力电子小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Esim),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装备小步长实时仿真测试的难题。
2023-11-28 09:30
针对电子废弃物种类变化,应及时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对现有持证资质拆解处理企业建立企业动态评估机制。
2023-11-28 09:30
我们要运用好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更好激发“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潜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3-11-28 05:35
11月24日至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文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这些成果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坚实支撑。
2023-11-28 05:3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3-11-28 04:20
”近年来,随着科普传播平台越来越丰富,为了贴近更多的年轻人,刘嘉麒把科普阵地搬上年轻人喜爱的视频网站。卸任中国科技馆馆长职务后,王渝生成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一员,应邀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
2023-11-27 09:44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11-27 09:33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寒潮天气,气温骤降,呼吸道疾病进入冬季高发时期。国家卫健委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冬季呼吸道疾病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2023-11-27 09:32
近日,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旨在破解制约文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补强文物科技短板,支撑引领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
2023-11-27 09:32
粮食安全,不只与广袤田野上的劳作和丰收有关,还与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密不可分。
2023-11-27 09:31
谢明明说,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科技馆除将日常工作表现纳入考核外,还想方设法为科普辅导员创造成长条件。”孟永祥介绍,在继续做好“馆校合作”同时,还希望进一步做好校内、校外资源的融合衔接,激发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的潜力。
2023-11-24 10:08
匡廷云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留影。这让匡廷云对农业研究产生了兴趣……  1952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匡廷云毅然选择了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土壤农业化学系。投身科学事业六十余载,匡廷云始终用热爱与奉献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并将这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
2023-11-24 10:06
23日18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11-24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