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经验篇
前不久,广东工业大学教授秦玉文领衔的通感融合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立项建设。正是看准了能深度服务网络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可以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广东工业大学大力支持通感融合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投入近亿元专项资金。
广工光学工程等优势学科“攀峰”背后,是广东强化“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以下简称“冲补强”计划)提供的资源保障。2018年,广东实施“冲补强”计划,针对不同类型高校,赋予不同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采用不同的评价机制,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以“三支箭”鼓励高校在不同层次争创一流。2018至2020年,广东省财政安排高等教育“冲补强”专项资金137.84亿元,同时向“冲补强”计划参建高校充分放权,参建高校可以自主确定“冲补强”计划专项资金分配和投向,干好大事。
第一箭:
细分3类高校,突出办学特色
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创新班(IC班)是广工首个跨学院、跨专业招生的班级,该班采用“2+2”学制,学生大一、大二在原专业学习,大三、大四则在IC班学习。多专业深度交叉和产教融合培养,让IC班学生备受企业青睐,很多学生大四时就已经被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抢订”,毕业月薪过万元。
IC班的成功,是广东引导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参建高校持续深化科产教融合,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结果。广工作为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强化专业交叉和产教融合,扎实推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扩容提质工程,同时牵头建设“半导体器件物理”等8门集成电路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努力解决优质教学资源紧缺问题。
“大而不强”曾是广东高等教育的“心头痛”。广东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但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不多,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整体实力偏弱,部分高校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
如何通过精准“赛马”,着力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广东充分考虑前期高等教育建设基础,以增量方式统筹推进“冲补强”计划,聚焦建设目标任务以及校际发展差异,将纳入建设范围的本科高校对应分成3类组团,汇聚优质资源和力量,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组团建设高校主要为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拥有重大科研平台、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具有国际一流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高校,参建高校紧密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以“冲一流”为核心,承担“顶天”重任,着力建设一批原始创新能力强的高峰学科,形成引领高水平基础研究的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学科,建设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参建高校在“冲一流”的过程中,产出一批高水平、原创性、具有高学术价值和重要社会影响、能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成果。“学术势能”转变成了“产业发展动能”。
“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参建高校则扎根地方或行业,成为“立地”的重要塔基。其中“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以“补短板”为目标,组团建设高校主要为粤东西北地区、珠三角非核心区域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特色高校提升计划”以“强特色”为目标,组团建设高校主要为行业特色显著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以及部分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广东着力引导这些高校大力提升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补齐自身和区域的高等教育短板,打造一批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学科专业。
广东海岛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海岛学校数量多、规模小,部分海岛学校优质师资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岭南师范学院应需而动,以海岛教育为抓手,积极推进“海岛+”乡村振兴计划,联手湛江市和相关省市兄弟院校,推进资源互补和优势叠加,培养能上山、下乡、进城、入海的优质师资。今年4月,岭南师院还联合其他单位,倡议创立全国海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联盟,致力打造立体化校地产教研和海岛教育生态发展系统。
第二箭:
改革绩效评价,动态调整经费
自2020年起,华南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突飞猛进。学校建成5个异地科研机构,争取地方投入超3亿元,实现科技成果作价和现金投资入股近4000万元,孵化20家科技企业。
这背后是华南师大将成果完成人的奖励分配比例提高至不低于总收益的85%,把成果转化工作成效纳入二级单位目标绩效考核、教师职称评审等,评价指标更加看重科技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改革红利”极大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发展。广东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人、财、物”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在高校经费管理领域,广东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冲补强”计划参建高校的内生动力。
为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冲补强”计划参建高校里的“千里马”竞相奔腾,广东遵循“分类考核、多元评价”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冲补强”期满考核评价标准,将学校按“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3个组团分别组织,通过学校自评、第三方客观评价、专家评议等形式,采用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建设目标完成度、建设成效、体制机制改革、师生满意度等多维度对建设高校及重点建设学科进行评价。
对“冲一流”高校,广东实行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方式。对“补短板”“强特色”高校,广东则采取结果指标和过程性指标并重的绩效评价方式,加强过程管理、动态监测和及时跟踪指导。广东积极引导高校和学科建设关注长远发展,尤其是对于尚未达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高校,充分评估其努力程度、进步幅度。
如何让结果应用成为参建高校内涵发展的导航仪?广东奖先罚后、以评促改,将考核优秀且进步幅度明显、整体实力提升显著的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提升为重点建设高校,将建设成效突出的“补短板”“强特色”高校提升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对建设成效特别突出的高校,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
广东工业大学加强“冲补强”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和内部监督,注重项目全过程管理,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人才引育、学科建设“刀刃”上,因为超额完成“冲补强”目标任务,赢得省里更大的支持。更多的财力物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广工快速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助推广工在发展快车道中连获新突破。
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在特色高校建设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一系列突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填补了大湾区美术学和设计学科博士点空白;团队设计作品、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成为全球“顶流”……在2024年“冲补强”计划工作资金安排方案中,广美拟获得过亿元的资金,比2023年大幅上涨。
而考核不合格或在各自组团排名末位的重点建设学科,广东则对其进行动态调整,要求限期整改甚至撤销其建设资格。广东还注重以评促改,对建设成效不明显的参建高校,助力其厘清“个性问题清单”,并指导学校探索、实施切实可行的改进举措。
第三箭:
引导导向树立,聚焦服务贡献
精密设备特种润滑材料,是破除精密制造难题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精细化工团队与多家单位合作,攻克精密设备特种润滑材料的多维度可控制备等关键技术,产品填补了精密设备部分润滑材料国产化的空白。相关成果在广东省惠州市阿特斯润滑技术有限公司应用,实现年产7.8万吨,年增产值超8000万元。
近年来,惠州锚定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持续锻长板、扬优势、强支柱。为强化服务能力,惠州学院根据产业所需、学校所优,有针对性筛选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教育学等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助推惠州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如何推动“冲补强”计划参建高校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成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智力引擎”?广东引导“冲补强”计划参建高校牢固树立需求导向,聚焦服务贡献。“冲补强”计划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将“扶优扶需扶特扶新”的发展理念贯穿学科遴选始终,以人才培养、学科水平、贡献奖励和政策导向为主,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等因素,确定3类组团高校的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冲补强”计划参建高校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需求,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培育大项目,深度参与广东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同时,广东新增遴选量子科学与工程等一批国家急需、能有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纳入“冲补强”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
很多“冲补强”计划参建高校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组织骨干力量承担“揭榜挂帅”制项目,加强对广东急需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攻关创新,奋力支撑产业、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广东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34家,跃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6.9万家,连续7年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