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北阜平:年轻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河北阜平:年轻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10-18 08:35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洪园 通讯员 魏岳奇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与去年同期相比,外省游客多了,之前主要是省内周边游客,今年北京、天津、山西的游客人数明显增加。”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包村干部曹建平谈起今年村里的旅游业情况如数家珍。

  “另外往年大多是短期游,很多游客来一天就走,今年不少旅游团体会留下来住三五天,这样就明显带动了餐饮和住宿。”曹建平说。

  沿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进村,可以看到一排排太行新民居依山而建,虽然假期已过,但村口的停车场里仍然停着多辆来自外地的旅游大巴和私家车。村里的步行街上人声鼎沸,游客们不时在山货特产店、民俗技艺坊、特色小吃摊位前驻足停留。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河北省阜平县,深入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考察。总书记进村入户看真贫,同乡亲们一起商量脱贫致富之策,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2012年年底,我们村贫困户有189户447人,贫困发生率79.4%。”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回忆说,十多年来,村子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要求,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骆驼湾乡村振兴旅游项目,形成了集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体系,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50元增长至2022年的20057元。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村的年轻人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骆驼湾村妇联主席任永花说。

  这名80后村干部十几岁就去北京打工,看到村里发展越来越好,2019年回到村里在旅游公司务工。

  任永花的哥哥任二红比她提前4年回村。他目前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因为超市的位置比较好,店里顾客总是络绎不绝。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我营业额最多的一天有5000多元。”任二红说,现在他除了开超市,还把家里老房子改造后租出去做民宿,“一年总收入有十几万元,不比在北京打工时收入低。”

  在距离骆驼湾村3公里的顾家台村,年轻人的事业同样干得如火如荼。

  “这是我们阜平的特色美食,欢迎大家来品尝。”10月13日中午,在顾家台村的农家乐,95后姑娘耿迎香一边忙着招待客人,一边向网友直播介绍当地特色小吃“烧肉”。

  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很多顾客都是看了她的直播慕名而来。“我刚刚送走了一桌石家庄的客人,还有一个雄安新区的网友说正在带着朋友过来。”

  “油糕、水饸烙、大锅菜、八大碗,都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小吃。”耿迎香说,之前她在保定市区卖二手房,随着家乡游客越来越多,看到不少乡亲在家门口吃“旅游饭”收入不比在外面打工低,于是就想回家乡创业。

  “首先我自己特别喜欢吃这些东西,也就想把这些特色美食推荐给游客。”她的农家乐今年9月开业,随后赶上假期,很快就爆火了。这些天一直很忙,但耿迎香脸上总是带着笑:“8天假期,营业额最多的一天有8000多元,假期过后,人流量变少,现在一天营业额也有三四千元。”

  “这些年村里变化太大了,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党员顾廷科感觉,现在这个古老的山村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

  在顾家台村,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村委班子的年轻化。2021年,顾家台村村两委班子完成换届,班子成员主要是80后、90后,还有一名00后。

  85后村党支部书记顾锦成介绍说,新一届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推出“红色故事会”,每周一和周四,在传达政策、布置工作的同时,支部成员讲红色故事、谈感悟话体会,“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这群年轻人碰撞出了不少火花”。

  近几年来,顾家台村形成了旅游、高效林果、食用菌、家庭手工“四大支柱产业”。

  “先后有38名年轻人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回到顾家台创业就业,为家乡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顾锦成说。

  猫头形状的大门、猫咪指路牌、猫咪包子铺……随着“猫村”打造得越发完善,近日,阜平县东坪村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地。

  东坪村是龙泉关镇黑崖沟的一个自然村。2019年,东坪村整体易地搬迁,村民搬到镇上住进居民楼,但原来的家养猫大多留守在村里,连带周边村落的猫有上百只。同年,返乡的阜平籍青年艺术家周合伟在黑崖沟村开设公益画院,决定将东坪村改造为大山深处的文化风景和猫咪的生存乐园,“猫村”由此得名。

  “中秋国庆长假‘猫村’共接待游客近万人,日均1500人左右。”“猫村”负责人周合伟对这个“成绩”挺满意。

  龙泉关镇党委书记韩文博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龙泉关镇始终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古色传承”为方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产业向观光、休闲、康养、度假、研学复合型转变。下一步,龙泉关镇坚持以“红”为底,以“绿”为笔,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力绘就龙泉关镇全域旅游新画卷。

  据悉,目前阜平全县累计已有500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越来越多青春身影奋战在阜平乡村振兴一线。

  “现在的农村大有可为,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用我们的知识和理念,把村里建设得更好,带领村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日子。”周合伟说。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在香港举行媒体见面会

  • 世界首例墩顶双转体曲线钢桁梁斜拉桥转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勇攀科技高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本期带您走近五位科技工作者,在他们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故事里感受浩浩凌云志、巍巍报国心。
2023-11-29 02:55
11月底的北京,寒风凛冽,北京顺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正式开幕。
2023-11-29 02:55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科技成果展暨首届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南京理工大学专场”活动举行,共展出200余项“硬科技”“黑科技”成果,吸引了近5000人次参观。
2023-11-29 02:55
“活化石”植物保存了从形态学到DNA的完整信息,是认识植物进化中间环节的重要研究材料。
2023-11-29 09:57
11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3-11-29 09:56
一个技术创意,从萌发到论证、技术攻关再到实际应用,需要多长时间?
2023-11-29 09:54
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商,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丝路电商”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特色优质产品“触网”。
2023-11-28 09:31
该院历时3年成功开发出我国首套电力电子小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Esim),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装备小步长实时仿真测试的难题。
2023-11-28 09:30
针对电子废弃物种类变化,应及时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对现有持证资质拆解处理企业建立企业动态评估机制。
2023-11-28 09:30
我们要运用好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更好激发“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潜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3-11-28 05:35
11月24日至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文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这些成果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坚实支撑。
2023-11-28 05:3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3-11-28 04:20
”近年来,随着科普传播平台越来越丰富,为了贴近更多的年轻人,刘嘉麒把科普阵地搬上年轻人喜爱的视频网站。卸任中国科技馆馆长职务后,王渝生成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一员,应邀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
2023-11-27 09:44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11-27 09:33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寒潮天气,气温骤降,呼吸道疾病进入冬季高发时期。国家卫健委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冬季呼吸道疾病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2023-11-27 09:32
近日,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旨在破解制约文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补强文物科技短板,支撑引领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
2023-11-27 09:32
粮食安全,不只与广袤田野上的劳作和丰收有关,还与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密不可分。
2023-11-27 09:31
谢明明说,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科技馆除将日常工作表现纳入考核外,还想方设法为科普辅导员创造成长条件。”孟永祥介绍,在继续做好“馆校合作”同时,还希望进一步做好校内、校外资源的融合衔接,激发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的潜力。
2023-11-24 10:08
匡廷云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留影。这让匡廷云对农业研究产生了兴趣……  1952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匡廷云毅然选择了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土壤农业化学系。投身科学事业六十余载,匡廷云始终用热爱与奉献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并将这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
2023-11-24 10:06
23日18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11-24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