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湖南古村老屋“唤醒”记:守护旧时光焕活新风尚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湖南古村老屋“唤醒”记:守护旧时光焕活新风尚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8-30 19:22

  中新社湖南郴州8月30日电 题:湖南古村老屋“唤醒”记:守护旧时光焕活新风尚

  中新社记者 鲁毅

  处暑之后,傍晚的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茅坪村,暑热尚未褪去。村口古桥边两栋明清古民居内透着清凉,游客围坐,古民居新主人肖秀玲一边为客人端上菜肴小食,一边向客人介绍古村特色。

  两栋超百岁的古民居在西河边比肩而立,斑驳的灰墙青瓦、半朽的雕花格窗在落日余晖中记录着时光的印记。屋内可围炉煮茶、煮酒,可品特色黑米美食、乡间美味,可购土特产;出门则见小桥流水、阡陌纵横、远山含黛……

  一年前,这两栋老屋就已闲置许久,人去楼空。郴州“唤醒老屋”行动启动后,肖秀玲响应号召租下老屋加入“唤醒”队伍,成为该村首批“新村民”。按照“尊重原貌、最小改造、就地取材、废旧利用、修旧如旧”原则,当地政府对古民居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提质整改,肖秀玲对老屋内部进行了改造。

  8月24日,湖南郴州北湖区茅坪村,一处老屋展示农耕文化。中新社记者  鲁毅  摄

  在“唤醒”行动中,茅坪村内一幢幢古民居,在保留原有肌理的同时被注入新的灵魂。村史馆、有声图书吧、农耕体验馆、围炉茶馆……古韵乡风、农耕文明、流行的休闲方式,在沉积许久的古村交汇。

  “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生活,充满古风的‘诗与远方’,吸引了不少游客。”逐渐忙碌起来的肖秀玲打算再租一栋老屋,拓展民宿,烧烤、露营等,“乡村文旅的核心受众是城市人群,想把更多时下流行的休闲方式注入古村,吸引年轻人享受古村慢时光。”

  地处湘南的郴州,是湖南古村落和民居建筑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在1.9万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中,格局完整、功能完善的古村落星罗棋布,万余栋青砖黛瓦、翘角飞檐的古民居点缀其间。

  图为郴州小埠古村一景。(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鲁毅 摄

  “老屋不仅保留着建筑美学,与其所属的传统村落世代相传,更寄托了无数人的乡愁。”郴州市副市长、北湖区委书记罗成辉介绍说,当地历来重视古村落保护。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拯救老屋行动”,郴州启动“唤醒老屋”试点计划,保护的同时唤醒沉睡资源。根据老屋规模、资源禀赋,各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唤醒”模式。

  走进桂阳县和谐村,青砖碧瓦中传来琅琅诵读声,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学生正背诵《三字经》。该村利用湘南民居风格的老屋,打造“梦回老屋非遗研学基地”,建成国学经典屋、湘昆传承馆、古法造纸体验馆、陶艺剪纸馆等文化场馆。

  桂阳县和谐村利用老屋建成湘昆传承馆。图为8月28日,湘剧演员指导学生练习湘剧基本功。陈勇  摄

  永兴县锦里村则借景便江风光与丹霞地貌,将老宅打造成书香馥郁的花园村庄,兼具文化休闲、康养度假、野奢露营等功能,自2022年试营业以来,日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新村民”“新业态”“潮元素”入驻,正让郴州千余栋“沉睡”老屋重焕新生,守住了旧时光,激发出振兴乡村新动能。茅坪村七旬老人李育艾搬入新居多年,如今每天都要去看看老屋,“想都想不到,以前修不起、住不了的破房子成了旅游地,守住了几辈人的记忆,我还能收一份租金。(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卢龙: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贵州罗甸:做热“亲水”夏日品牌 促全域旅游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