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冷清的老年餐厅问题出在哪儿?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冷清的老年餐厅问题出在哪儿?

来源:北京晚报2023-06-30 21:47

  “不好吃”“不愿去”“价太贵”……冷清的餐厅问题出在哪儿?

  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助餐需求巨大,近几年老年餐厅也在北京市遍地开花。可有的餐厅生意难脱窘境,来就餐的老人寥寥,悄然关门。问题出在哪儿?记者走访了多家老人眼中“不好吃”“不愿去”的老年餐厅,发现了这些问题。

  《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对餐食的品质、营养搭配、口味、卫生条件及价格等方面较为看重,其次关注的是少油、少盐、少糖等健康因素。

  调研样本

  不好吃 饭凉饼硬,老人难下嘴

  中午11时许,家住丰台的杨大妈提着两盒菜从社区老年餐厅走出来。这份餐是她为家中年过九旬的老母亲取的,“总是这几样,都吃腻了。要不是天儿太热不愿意做饭,早就不来了。”

  正值饭点,这家老年餐厅的顾客却不多,两位老人正站在打饭台前犹豫。11点开餐,刚到11点半,饭盆只有4样菜可选。糖醋里脊和炒蒜薹剩下个底儿,红烧排骨和烧豆腐还剩下大半盆。用手摸摸饭槽,饭菜已经没什么温度了。

  就餐区黑着灯,空无一人。两位老人想进去坐下,却听工作人员催促,“12点就关门,您得快点儿。”老人看了看表,还有不到15分钟,只好端着饭盒走了。

  整个中午,这家餐厅却只有十多位老年人光顾。周边小区的老人给出了答案:“刚开业时我去过两回,结果饭是凉的,饼是硬的,肉也嚼不动。”“炒菜油大,吃着不对老年人口味儿。”

  85岁独居老人郝奶奶满口全是假牙,吃馒头都得先把皮揭下来才能咬得动,像芹菜、蒜薹很多菜都吃不了。

  价太贵 扣肉48元,老人舍不得

  李女士的母亲已年过八旬,住在防化社区,距子女家都远。母亲腿脚不好、做饭刷碗累,李女士想了很多办法解决吃饭问题,老人都不太满意。

  像李女士的母亲一样居家养老的高龄独居老人不在少数,但真正选择订养老餐的老人却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老人嫌价格高。

  李女士的母亲家附近就有一家老年餐厅,虽开在居民区,但食客中却鲜有老年人。菜单上主打的特色菜:红烧带鱼48元、梅菜扣肉48元、咖喱虾128元;炒饼、炒饭也要15元。

  一些价格接近市场价的老年餐厅,也遭到了食客的质疑。木樨地附近一家老年餐厅,菜品按3.29元/两称重收费,持老年卡消费2.98元/两。老人要是饭量不小,吃一餐也得花30元左右。“盛了3样菜就一斤多了,比美食城的盒饭快餐还贵。”

  老年餐一份多少钱合适?记者采访的30多位老人中,超七成希望定价在20元以内。

  64岁的刘兰大妈每周都会去北草厂社区养老驿站吃三四顿,实惠好吃是吸引老人的主要原因。“红烧鸭肉、滑熘肉片、素炒菠菜、洋葱炒粉条,再加一份米饭和一个花卷。两荤两素,20元老人能吃饱也能吃好。”

  观察驿站配餐窗口的每日菜单,一顿荤素搭配的热乎饭菜只需20元左右:清蒸鱼12元、洋葱炒粉条10元、青椒炒蘑菇16元……还有9种主食,价格在1至2元不等。

  负责烹饪老年餐的赵大厨说,既然定位老年餐,就要走平价路线。老年餐食材都是每天去市场采购的,像蔬菜都是每斤1.5元到2元。刨去成本,一份两荤两素的套餐最多只挣两元钱。

  配送难 人手不足,送餐范围小

  70岁的刘大妈最近正为老年餐不能送到家而发愁。前段时间,刘大妈搬到了世纪金色嘉园小区住,距常去的老年餐桌远了。受不了顶着烈日每天往返取餐的苦,刘大妈给餐厅打电话,询问是否能送餐上门。但餐厅工作人员却说没有送餐服务。

  打开外卖平台,以“老年餐”“养老餐”为关键词搜索,找不到一家餐厅能供应适合老人口味清淡、健康的餐品。

  记者联系了9家老年餐厅,其中有两家不提供送餐服务;一家餐厅仅给本小区的老年人送餐上门,其余小区不送;两家餐厅仅配送到周边社区固定取餐点,需老人自取;另外4家提供配送上门服务的均为养老服务驿站,在驿站周边一定距离内,收取4元到6元的配送费。

  老年餐为何送不到家?送餐范围局限、人手不足、成本增加是现实原因。西里社区养老驿站站长王雪睿说,为了保证老人能吃到及时、热乎的饭菜,驿站除了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负责送餐外,还专门雇了一名兼职配送员。驿站工作人员每天送餐量在十份以内,都是距离稍远一些的;兼职配送员负责距驿站较近的社区,每天送餐量在三四十份。“配送费是每份3元,全都给兼职配送员。送餐服务驿站是不挣钱的,还要搭点车钱。”

  民有所呼

  刷卡能再方便点么?

  万润社区居民:

  我们社区附近缺少老人就餐的餐馆,距离最近的餐馆1.2公里远,最近的商超也要1.6公里。社区门口既没公交车也没地铁站,想吃顿饭,得来回走50多分钟。这些餐馆味儿重、油大,不适合老年人的口味,价格也不亲民。我看到其他社区开了实惠便民的老年餐厅很羡慕,希望这样的餐厅能早日开到我们社区附近。

  顺义居民:

  我们到老年餐厅就餐,需要用养老助残卡消费才能享受打折优惠。在餐厅刷卡还要输密码,上了岁数记性不好,好几次我把密码忘了,急得手直哆嗦。餐厅按照上级要求,只认卡不认人,不用这张卡就没法打折。每次卡里的钱用完了,还得跑去银行存钱,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实在是麻烦。希望有关部门能改进养老助残卡的消费功能,让老年人用餐刷卡更便捷。

  北京晚报 记者 褚英硕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