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关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的大事。近日,在国新办就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受到不小关注。可以说,整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种乱象问题,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既是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
当代未成年人出生与成长在我国互联网生机勃发的时代。在今天,网络早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创造力和好奇心,既是未成年人认知社会、探索未来的广阔舞台,也是形塑未成年人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场域。然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网络环境瞬息万变。从个人隐私泄露,到网络沉迷成瘾,再到不良信息影响……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缺乏自我防护能力,在享受网络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亟需筑牢安全堤坝,保障他们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加强法制建设,才能提供坚实保障。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从法治上为解决网络乱象提供制度化方案,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已有专章规定“网络保护”。目前,针对当前网络治理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央网信办会同司法部正在加快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在网络素养提升、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范等方面立章建制,必将极大增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治力量,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
抓好专项行动,才能形成有力震慑。2021年以来,有关部门持续部署开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特别是去年,专项行动对社交、短视频、学习类APP等重点环节开展了深入排查,持续清理处置涉未成年人违法信息和账号,对网上涉未成年人的突出乱象坚持露头就打、高压严打。事实证明,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各类网络乱象,有助于最大限度压缩有害信息隐形变异的生存空间,是网络生态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维护网民精神家园的有效手段。
做好日常管理,才能营造安全环境。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既要靠“堵”,也要靠“疏”。一方面,必须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对于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网络产品提供者等特定主体,要严格规范功能版块设置,创新优化保护措施,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必须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有必要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努力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总的来看,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法治问题,更是一个治理问题。让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责任,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底线和红线,筑起全链条、全方位的网络保护屏障,才能让幼小的心灵健康成长、安全成长、茁壮成长。(风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