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红色文旅融合展魅力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红色文旅融合展魅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6-24 21:43

  图为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 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三明6月24日电 (雷朝良)“随着对红色史料的不断挖掘,宁化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基地每周接待游客在30拨以上。”24日,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馆长邱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图为客家祖地。 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1934年10月,1.4万中央红军从宁化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湘江战役中,宁化数千子弟兵所在的红三十四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后卫重任,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到达陕北的宁化籍红军仅剩58人。

  邱明华所在的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以纪念馆为主要依托,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的标志性项目,展陈内容以宁化苏区史为主线,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红色主题场馆之一。在这里,一件件展品和革命烈士的遗物,生动还原着80多年前那段关于“长征出发”的故事。

  “宁化的红色底蕴非常深厚,基地的展馆主题很突出,特色也很鲜明,参观完还是挺有收获的。”从福州前来参观的林先生是一名医生,跟团队一起慕名而来,“刚下高速就赶来了这里,争取下回也带孩子来感受一下。”

  邱明华介绍,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注重与党性教育实践培训课程相契合,并与文旅线路相衔接,着力建设域内红色研学旅游、干部教育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促进红色培训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01个中央、省、市直机关和单位系统来宁化挂牌设立党建教育培训基地,已举办培训班608期、培训学员7.5万人次。自2021年以来,宁化已先后接待党日主题活动和干部培训团队4800余批次,入馆学习参观53万余人次,影响力、辐射力持续扩大。

  当前,“沪明合作”正在上海和三明两地火热展开,上海市嘉定区正根据宁化需求,积极搭建宁化与同济大学等不可移动文物修复专业机构交流平台,并依托嘉定先进的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展陈技术,通过大馆带小馆,让宁化红色文化资源“动静结合”,帮助宁化提升红色文化展陈效果。

  每年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客属前来参加。 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客家祖地,宁化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客家文化的发祥地。据研究客家的专家学者统计,有210多个客家姓氏与宁化及其石壁有着渊源关系,80%以上的客家族谱把宁化及其石壁尊为家族发祥地,把从宁化石壁迁出的第一代先人尊为开基祖或一世祖。

  据宁化县客家祖地服务中心主任王洪辉介绍,自1995年起,宁化县已连续成功举办28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10届“石壁客家论坛”,“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祖地列入国台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

  在石壁客家祖地,游客能够详细了解到汉人历次南迁以及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客家姓氏起源及脉络。

  王洪辉说,宁化县充分发挥客家祖地平台优势,宁化与台湾交流进一步走深走实。目前已举办3届宁台农特产品展销会、7届海峡两岸小吃节等活动,年均吸引台湾同胞近5万人次参加。该县通过举办祭祖大典、客家文化论坛等方式,邀请海内外客属乡亲来宁寻根谒祖、洽谈合作。累计接待3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属乡亲200万余人次。

  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是宁化县的两大优势。2022年,宁化县旅游品牌持续打响,发布漫游宁化·文旅攻略打卡手册,打造网红打卡点22个,红色培训稳步发展,举办红色教育培训班144期,全市红色教育培训联盟启动仪式在宁化举行;小吃产业不断壮大,培训宁化客家小吃学员1200人,新增小吃店413家,小吃全行业营业额达76亿元。

  未来,宁化县将围绕“打造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区,建设区域重镇、红色故里、绿色田园、古韵客家”目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旅游康养、红色培训、宁化客家小吃等产业,持续举办文化、体育、旅游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人员来宁旅游、研学、康养、疗休养。(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