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千志士用身躯铺就“天路”三千志士用身躯铺就“天路”——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碑文敬读
首页> 地方频道 > 正文

三千志士用身躯铺就“天路”三千志士用身躯铺就“天路”——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碑文敬读

来源:学习时报2023-06-02 09:35

  石永程 杜倩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坐落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南部、拉萨河北岸。198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通车30周年纪念日,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拉萨市修建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纪念碑高20米,由平台、碑座、碑身三部分组成。为体现民族特色,碑座下部设计为莲花座,上部设计为藏式挑檐。碑身顶部有醒目的公路路徽,使纪念碑更突出了公路交通的寓意。纪念碑呈三角造型,有三个碑面,每面从下往上,逐步变窄,仰视而去,仿佛一条路,直插云霄。正面为胡耀邦题写的碑名——“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对着民族路,背临拉萨河,空间辽阔,巍峨壮观。另外两个侧面下方,分别镌刻着藏、汉语碑文。碑文如下:

  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东自成都,始建于一九五零年四月;青藏公路北起西宁,动工于一九五零年六月。两路全长四千三百六十余公里,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同时通车拉萨。

  世界屋脊,地域辽阔,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两路,跨怒江攀横断,渡通天越昆仑,江河湍急,峰岳险峻。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三十年来,国家投以巨资,两路几经改建。青藏公路建成沥青路面。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州(洲)赞叹。

  巍巍高原,两路贯通。北京拉萨,紧密相连。兄弟情谊,亲密无间。全藏公路四通八达,经济文化繁盛,城乡面貌改观。藏汉同胞,歌舞翩跹,颂之为“彩虹”,誉之为“金桥”。新西藏前程似锦,各族人民携手向前。

  值此两路通车三十周年,感激中央,缅怀英烈,立石拉萨,永志纪念。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藏历十六绕迥阳木鼠年十一月三十日

  碑文简要介绍了川藏、青藏公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时间节点、里程概况,深情讲述了修建两路的重重困难,颂扬了藏汉军民的伟大业绩,阐释了奇迹般的高原公路修筑的重大意义,衷心表达了对中央的感激之情,同时深切缅怀为修筑两路牺牲的革命先烈,寄托无限哀思。

  平均每公里“天路”就长眠一位烈士

  1949年7月,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挑唆、策动下,制造了“驱汉事件”,企图乘国民党政权覆亡之际将西藏地方从中国分离出去。为彻底粉碎帝国主义制造“西藏独立”的阴谋,完成对全国大陆的解放,1950年1月初,中共中央作出进军西藏的决策。然而进军西藏,交通及补给面临巨大难题。毛泽东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1950年4月,康藏公路(1955年改为川藏公路)开始修建。同年6月,青藏公路动工。修路到雪域高原,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11万军民组成修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在空气稀薄、高寒缺氧、乱石纵横的恶劣环境中,用血肉之躯向前修筑进藏公路。

  川藏公路东段最险要的工程在雀儿山,那里海拔在5300米左右,常年积雪、高寒缺氧,素有“雀儿山五千三,飞鸟也难飞过山”之称。雀儿山是一座板岩山,必须要用大锤和钢钎打出炮眼,再用火药炸开路。

  1951年12月10日中午,张福林发现有几个大炮眼装药太松动,还没来得及吃饭,就立即投入到炮眼火药的调整工作。然而这时,一个2立方米左右的大石头突然掉落,砸在了他的腿部和腰上。当其他同志发现他时,只见他脸色苍白,已陷入昏迷。几分钟后,他慢慢苏醒过来,第一句话便是对指导员说:“我不行了,衣袋里还有些钱,请拿去帮我交上最后一次党费吧!我对不起党,再也不能为人民工作了。”卫生员赶来后,准备给他注射强心剂,他用手推开,用沙哑的声音说:“反正我不行了,还是替国家节省一支吧!”当大家把他抬上担架,他挣扎着表示要同志们赶快上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福林还想着修路。

  像张福林一样,一心想着打通“天路”的英烈还有很多。比如:满怀希望、梦想着“光荣的(地)开着卡车去拉萨”、却因翻车不幸牺牲的劳动模范吴振斌;炸山时不幸被炸起的大树树干砸中头部、牺牲在去医院路上的廖森荣;在西藏八宿县怒江边因公牺牲的18岁烈士金福礼……据不完全统计,修建川藏、青藏公路共有3000多军民牺牲,平均每公里就长眠着一位烈士,特别是在修筑川藏公路二郎山险峻路段时,每公里就有7位军人牺牲,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在世界屋脊上架起通往北京的“金桥”

  从1950年至1954年,军民团结一心、踏冰卧雪、历经艰险,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穿过峭壁悬崖、越过雪山深谷,历经千辛万苦、排除千辛万苦,五易寒暑,先后共挖填土石3000多万立方,造桥400余座,奋力修筑了通往高原的“英雄之路”。

  1954年12月,两条公路同时修到拉萨。同月25日,西藏拉萨、西康雅安、青海西宁的各族各界群众,同时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1955年2月2日,毛泽东授予康(川)藏、青藏两条公路筑路人员锦旗,锦旗上绣着他为两条公路通车的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川藏、青藏公路是11万军民用汗水、鲜血和生命铺筑的,是团结友爱的辉煌结晶。三千志士的英勇牺牲,铸就了雪域高原上不朽的丰碑、创造了伟大的人间奇迹。“两路”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极大地加强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使得沿线地区各族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特别是促进了西藏地区建设事业的发展,使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称赞两条公路是在世界屋脊上架起了通往北京的“金桥”。

  如今,两条公路几经改建,西藏城乡面貌极大改观。在修筑、改建、养护的过程中,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激励着各族人民为新西藏建设而不懈团结奋斗。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