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豆腐腰”是怎样强壮起来的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豆腐腰”是怎样强壮起来的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05-24 09:41

  “豆腐腰”是怎样强壮起来的

  ——上海实施“强校工程”推动初中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计琳

  5月4日,在《2023上海民生访谈》节目中,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表示,上海将启动实施新一轮初中“强校工程”,力争在未来3到5年再推动70多所初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初中教育因为种种原因常陷于“豆腐腰”的尴尬。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育公平,2018年起上海率先实施百所初中“强校工程”。这是上海继上世纪80年代滚动开展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上世纪90年代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以及多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来,又一次集全市之力,提升全市初中整体教育水平的一次重大改革。

  5年来,120多所“强校工程”实验校蹄疾步稳、焕然一新,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对口生源逐步回流,家长和学生对“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平均满意度都超过90%,其中超过80%的学校进步特别明显。“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初中教育”这一初衷正逐渐变成现实。

  聚焦师资出实招

  2022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上海市第五中学教师包佳珺作为虹口区唯一突围决赛的美术教师,与全市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最终获得一等奖。据了解,自该校2018年成功申报“上海市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以来,越来越多像包佳珺这样的教师在优质资源的辐射下脱颖而出,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培养注入源源动力。

  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最核心因素,更是助力强校的重要基石。为使“强校工程”实验校的管理团队和师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上海将“强校工程”与“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简称“双名”)的“高峰、攻关、种子”3个层次培养计划紧密结合。

  每所实验校都有1名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2名名师(含培养对象),且有不少于5%的教师入选上海市第四期“双名”种子计划。入选“双名”“高峰计划”的名师名校长须以所在学校为主体结对区域内1所实验校,每学年赴结对实验校讲学不少于两次,每学年接纳结对实验校的校长和教师影子跟岗学习至少两周。入选“双名”“攻关计划”的名师名校长基地须与实验校结对,将实验校的难题作为研究实践的项目,形成“学习共同体”,一起攻坚克难。

  同时,“强校工程”还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结合。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优质品牌初中学校领衔组建紧密型集团或学区,采取“一带一”“一带二”等方式集中优势资源全方位支持“强校工程”实验校建设,强化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的流动。

  “我校是经历了几次更名、3次搬迁的老校,如今生源的增长超过了60%,周边学生纷纷回流。2018年和2021年初中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数据显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从93.8%上升到100%。”在上海市第五中学校长李西双看来,正是“强校工程”的推进,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新的生机,成了越来越受欢迎的“家门口的好初中”。

  在“强校工程”的支持下,上海市第五中学成了“双名”实践基地校,李西双担纲了“双名工程”种子计划领衔人,12名教师成为“种子计划”成员。在集团化教研的引领下,2019年,学校又加入了江湾教育联盟,不仅与教研共同体内的教师多次开展合作教研活动,还与市、区“双名”种子计划教师团队展开教学研讨,让教师们获益良多。

  让李西双欣喜的是,3年来,该校教师5人次在市级平台进行公开课展示,2人获得虹口区见习教师基本功大奖赛一等奖;在虹口区中小幼课堂教学评比中,1人获得二等奖,3人获得三等奖。

  教师能力的提升和名师专家的支持让学校的科技特色也得到了发展,并探索出了别有特色的育人方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客新星大赛、AI创想飞行……市、区两级的优质科创活动资源不断向上海市第五中学辐射,让更多学生受益。学校先后有7名学生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小研究员”称号,3人获得“明日科技之星”“希望之星”称号,5个项目参加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现场展示。随着学生在各级科技舞台上斩获佳绩,学校也在2022年被评为“十四五”期间首批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校。

  “3年来,让我们家长感受最深的是学校在学习、科技、艺术、思政等方面都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并且始终感受到学校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投入。”上海市第五中学初二(1)班学生陈思源的爸爸说。

  “双名”的助力、紧密型学区集团的扶持,让更多初中在师资队伍的提升中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在浦东新区,不仅所有实验校都加入教育集团,且每一所实验校都由一所集团内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或优质品牌初中学校等进行结对支援帮带。自从参与“强校工程”,上海市育民中学的全体教师就定期走进“支援校”进才中学北校,参加联合研训。教师流动也成为常态,双方互派教师,补短板,将经验和智慧有效注入,给学校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强校工程”也使一度面临办学低谷的新云台中学约1/3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市、区级各类名师基地的学习,骨干教师与高级教师占比较2018年分别增长10和5个百分点。

  一校一策显实效

  “差异大是初中最棘手的问题,聚焦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重在精准施策。”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政策与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李金钊长期从事“强校”研究,依据专家和学校的反馈,他认为,上海“强校工程”的一大亮点就是通过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一校一策”,找准学校改进的撬动点。

  为保障“强校工程”取得实效,上海市教委明确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成立市级专家指导团队,对学校办学规划进行论证、指导和蹲点研究,各区也为每所实验校配备不少于3名指导专家。

  特级校长、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受邀担任崇明区“强校工程”的指导专家,在调研了8所实验校后发现这些学校差异甚大。比如,马桥中学(现港沿学校)是个典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但学校的硬件条件不错,教师资源丰富。专家诊断后,给出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个别化辅导的建议。马桥中学迅速行动,学生座位排列都变了,从“秧田型”变成便于合作、交流的“围坐型”,还探索了学生成长导师制。而长兴中学、长明中学都坐落在长兴岛上,学生流动性大,张人利建议,学校可以进行分年级学生综合评价,以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校一策”让更多的初中在碰撞、反思与挑战中实现自身的新突破和新超越。

  上海市三门中学地处杨浦、虹口、宝山三区交界,实施“强校工程”后,专家进驻学校进行蹲点、会诊,学校也进入市级课程领导力项目组,专家们对学校课程改革全程予以“一对一”指导。2019年,杨浦区政府牵线搭桥,促成学校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办学。

  学校依托外力,联合上海财大开启了“走进财大的少年之旅”特色活动,学生孙舒行在金融实验室里体验了一把股市交易员的紧张刺激,并参加了依托上海财经大学师资与课程资源开设的“Python”课程,“感谢学校给予的特殊学习体验,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科技改变世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创新火花在此萌芽,孙舒行也在第二十届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应用操作赛上获得一等奖。

  针对“绿色指标”中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较低的短板,学校把“强校工程”的“一校一策”定为“学生思维培育”项目。“学校为培育学生思维品质而设计教学。有了备课的新思维,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校长秦娟说。

  为此,学校建立同课同构研修模式。令物理教师曹多靓印象最深的是,在多重智慧的碰撞下,教学从最初的“两备”——“备教材,备课件”一路扩展到包含“备课堂组织形式”“备关键问题”“备关键问题下的系列追问”的“五备”。虽让他们倍感压力,但看着课堂越来越有味道了,他们也乐在其中。

  近5年来,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增强,成为周围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家门口的好初中”。学校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理化教研组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数学教研组被评为“上海市巾帼文明岗”。

  大团中学和三林中学东校的美术特色、历城中学的民乐特色、建平南校的戏剧特色、长岛中学的西乐特色、吴迅中学的科技特色……在浦东,所有实验校都制定了“一校一特色”的方案。聚焦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每校确立一个创建区级及以上的特色项目,让“强校工程”效果“看得见”。

  系统推进谋实事

  “初中教育要坚持正确的育人观和教育理念,办好每一所初中、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的话说,“强校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体现精准施策,同时也配套一系列政策,“改革的核心,是让每一所初中都有机会”。

  为此,上海给予实验校多方面的支持。安排“强校工程”专项经费,各区确保实验校经费投入高于区域内同类型、同规模的学校,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可根据实施情况安排一定比例向实验校倾斜。为反映和评价“强校工程”实验校的成效,市教委还建立增值评估制度,建立动态发展档案,反映学校干部培养、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资源配置、课程教学、特色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将“绿色指标”表现、学校综合考核等进步情况作为评价实验校建设的主要指标,给予评价上的保障。

  “‘强校工程’建立了交流推广机制,搭建了‘家门口好初中’的展示平台,促进了学校成长经验的智慧传递,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氛围。”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刘中正介绍。

  同时,近年上海出台多项措施规范义务教育秩序。从“入口”上,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超额摇号政策。从“出口”上,出台中考改革方案,2022年起,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3种类型,名额分配招生占比提升至50%—65%,引导家长理性选择,持续优化教育生态。2022年中考,“强校工程”实验校名额到校计划完成率达到100%,更多学生进入心目中的优质高中阶段学校。

  杨振峰表示:“新一轮初中‘强校工程’将把握‘双减’机遇、把握招生考试改革机遇,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的新动能、培育学校成长的新优势。”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