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沈阳千年古城上演首届中式公益集体婚礼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沈阳千年古城上演首届中式公益集体婚礼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5-23 16:44

  一对对新人由沈阳故宫大门款款走出。 赵桂华 摄

  中新网沈阳5月22日电 (记者赵桂华)“祈福”、中街“揽福”、拜天地、合卺礼、执手礼……5月22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式集体婚礼在沈阳故宫红墙绿瓦的掩映下隆重举行,53对新人在现场亲友和嘉宾,以及全国网友“云上观礼”的见证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最浪漫的中国风婚礼共同许下爱的誓言。

  婚礼现场体现了满满的中国风元素。 赵桂华 摄

  当日主题为“千年古城千年爱、百年中街百世情”的首届中式公益集体婚礼活动,选在沈阳古城核心景区举办,用古城历史文化风情为甜蜜的婚礼增添韵味,用中街活力时尚为幸福的新人们送去更多祝福。

  新人拜堂。 赵桂华 摄

  活动由辽宁省民政厅、沈阳市文明办、沈阳市民政局、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指导,由中共沈河区委员会、沈河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沈河区委宣传部、沈河区民政局等单位共同承办。

  新人交换信物。 赵桂华 摄

  “我们在策划这次集体婚礼的时候,特意选择了沈阳最具代表的故宫和中街,选择了中式婚礼的形式,是为了在倡导移风易俗、婚事简办的同时,更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爱情观。”沈河区民政局局长张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让本次集体婚礼更有意义,主办方通过社会公开招募的方式,选取了人民解放军、消防官兵、人民警察、教育、医护、快递、农民工、环卫工人、社区工作者等扎根沈阳、为沈阳奋斗的各行各业的新人代表,更是把操办这场婚礼作为今年沈河区庆祝“两邻”理念诞生十周年的活动之一,邀请驻区商家共同参与,免费为这些不知名的奉献者举办这场特殊的婚礼,为他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送去最诚挚的祝福。

  新人行执手礼。 赵桂华 摄

  记者注意到,在沈河区为新人们准备的“红包”中,既有沈河文化名人宋慧瑩亲笔书写的“福”字、市福彩提供的新人定制婚庆彩票等限量款礼物,还有19家驻区企业准备的10余种新婚伴手礼。“您为沈阳付出,我们为您服务!”张智这样阐述此次活动的意义。

  我们领证啦! 赵桂华 摄

  婚礼仪式开始后,新人们身着中式喜服祈福,依次完成了三拜大礼、交换信物、饮合卺酒、诵读婚书等环节,在众人的见证和祝福下为爱携手、喜结良缘。

  新人诵读婚书。 赵桂华 摄

  “我俩相识相知5年了,原定6月举行婚礼。看到了区里这个活动的信息,觉得挺有纪念意义的,也是一个很难得的体验。我们愿意以这种形式,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的幸福和快乐,今后也将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好工作,经营好我们自己的小家,也为沈阳市做好贡献。”一对新人这样表示。

  外地亲属现场连线送祝福。 赵桂华 摄

  一位从事消防救援的新郎在现场坦言,由于父母远在外地,今天没能莅临现场,但是父母通过现场直播能看到他这个帅气的儿子和美丽的新娘,给远方的父母报喜。婚礼现场,主办方送给这对新人一个惊喜,新郎的姐姐、姐夫通过现场连线,表达了对弟弟、弟妹和现场所有新人们的新婚祝福,孝顺的新郎激动地现场落泪。

  新人们获赠“福”字。 赵桂华 摄

  当天婚礼现场还同时举办了中华婚姻文化史料珍藏展,穿越百年的婚书及定情物、记录婚姻文化的图书著作、结婚照片等百余件百年来中华婚姻文化的各种珍贵藏品在现场展出,在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同时,倡导文明节俭的婚庆新风,向全社会传递向上向善、互敬互爱、责任担当的婚姻家庭观。

  小朋友为新人们合唱《最好的未来》。 赵桂华 摄

  中式典礼结束后,新人们手牵手并肩而行,来到了青年友好型街区——中街打卡“揽福”。步行街内的商铺以不同的形式送上祝福和福袋,共同将婚礼画上圆满句号,见证新人们开启人生中“携手同行”的新旅程。(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