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安徽境内扬子鳄野外稳定种群数量超1000条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安徽境内扬子鳄野外稳定种群数量超1000条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5-23 16:23

  资料图:等待放归的扬子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中新网合肥5月22日电 (记者张强)记者22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目前扬子鳄野外稳定种群数量已超过1000条。2022年,监测到野外扬子鳄产卵26窝602枚,孵出幼鳄372条,再创历史新高,显示了野外种群良好的发展态势。

  扬子鳄,古代被称作鼍(tuó),民间俗称“土龙”“猪婆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鳄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长江“活化石”之美誉。

  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张令峰说,近年来,安徽致力改善野外扬子鳄生存环境,生态修复核心栖息地263公顷,进一步扩大了野外扬子鳄适栖范围。

  其中,安徽加强对野外扬子鳄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在保护区全域开展野外巡护,年均累计巡护1.2万余次、总里程超过15万公里;联合属地职能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巡护执法,齐抓共管,及时处置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区GIS(地理信息系统)监管平台如期建成投入使用,运用无人机、红外相机等科技设备提升保护监测水平。

  张令峰介绍,在做好扬子鳄野外种群保护复壮的同时,安徽还不断加强扬子鳄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和繁育设施的建设。扬子鳄繁育中心目前建有饲养池73个,繁殖种群养殖塘口12处,年繁殖能力在1000条左右。

  此外,2021年,为探索扬子鳄就地越冬饲养模式,安徽投入资金1600多万,建成约2.39公顷、容纳2000余条成年扬子鳄就地饲养越冬的基础设施。在系统总结扬子鳄人工繁育技术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首个地方标准《扬子鳄饲养繁殖通用技术标准》,填补了扬子鳄繁育技术领域的空白。

  张令峰认为,人工繁育技术、设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确保了扬子鳄种质资源的安全,为扬子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部分地区2023年高考结束

  • 非遗进校园 缤纷嘉年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