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文物“发声”的基层代表王晓毅:做好文物保护传承者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为文物“发声”的基层代表王晓毅:做好文物保护传承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5-23 15:10

  图为王晓毅本人。 张林虎 摄

  中新网太原5月23日电 题:为文物“发声”的基层代表王晓毅:做好文物保护传承者

  作者 高雨晴 杨杰英

  “做好文物保护的传承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说,作为一名从文物行业走出的人大代表,他要为文物“发声”,为文物保护建言献策。

  由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活动近日在太原举行。活动期间,太原市人大代表王晓毅向采风团一行介绍自己的考古生涯和履职故事。

  1997年从大学毕业后,王晓毅便进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开始自己的考古生涯。该机构负责山西境内地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等工作,承担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实证、黄河文化、“一带一路”考古重点课题研究等。

  二十余年来,王晓毅始终将保护理念贯穿于考古工作中,其参与或主持的考古项目多达几十项。其中,由他担任领队的“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和“山西兴县碧村遗址”两个项目分别入选2016年度、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1年起,王晓毅先后当选迎泽区人大代表、太原市人大代表,新的身份赋予他新的使命。

  王晓毅告诉记者,履职期间,他主要将目光投向文物保护,并多次深入基层,征询群众意见。在他看来,作为一名从文物行业走出的人大代表,应该为文物“发声”,为文物保护建言献策。

  图为王晓毅在“第三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致辞。(资料图)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迎泽区是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密集区域,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几乎占到太原市的四分之一,希望政府部门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充分考虑文物保护的需求。”近日举行的太原市迎泽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王晓毅发表了上述意见。

  履职两年以来,他先后提出《关于发挥文庙资源优势,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关于加强郑村遗址保护》《加强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传承弘扬革命精神》等多个建议和议案。其中,《加强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议案已列入2023年太原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

  此外,王晓毅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他组织举办《文耀金泉——张颔先生的古币文世界》《安辨雄雌——山西出土兔文物展》等多个特色展览,让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其开设的“考古云讲堂”“里仁学堂”等课堂,深受文物工作者及爱好者喜爱。

  多年来,王晓毅始终把“保护”二字放在工作首位,保持着一名考古人的初心。“考古是文物行业的根基。要带着温度和感情,才能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他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做文物保护的传承者。(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