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意海报丨我们看到的这些宝贝,沿着张骞的足迹一路走来……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创意海报丨我们看到的这些宝贝,沿着张骞的足迹一路走来……

来源:新华社2023-05-18 08:55

  2000多年前,张骞作为西汉使者,自长安出发“凿空西域”。此后,持续不断的丝路贸易,让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也给中国带来了充满异域色彩的奇珍异宝。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宝贝,其制作技术、造型风格,都是沿着当年张骞走过的足迹一路走来,传到中国,落地华夏。

  1000多年前,一位来自西域的“蓝衣少年”,穿过茫茫戈壁、广袤沙漠,抵达长安。这位“蓝衣少年”,是西安博物院“明星”藏品——唐代三彩腾空马之上的骑手。“他”,也见证了这场跨越千年的文明交融。

创意海报丨我们看到的这些宝贝,沿着张骞的足迹一路走来……

  这件文物1966年出土于西安市的一座唐代墓葬中,是唐三彩中罕见的精品。年轻的骑手双手紧握缰绳,身体微倾坐于马背上,真实再现了丝路之上,使节客商一路疾驰的生动画面。

  骑在马上的这位少年,头发中分,梳于耳后,两个发髻盘结在一起。面部轮廓丰满清晰,高鼻深目,露出自信的笑容。

  专家介绍,这位少年的形象西域特征明显,如同在丝路上疾驰奔赴长安的一位旅客。唐三彩是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有黄、绿、白、褐、蓝、黑等多种颜色。唐三彩造型多样、色彩绚丽、工艺精湛。

创意海报丨我们看到的这些宝贝,沿着张骞的足迹一路走来……

  1970年10月,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工地上,施工人员偶然发现了一处文物窖藏,随后在这里清理出千余件唐代珍宝。这件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制作考究、工艺典雅、纹饰独特,盘心的神兽形象为飞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风神。这件银盘构图借鉴了中亚粟特的艺术手法,但题材却是中国纹样,反映出唐代工匠在借鉴西方金银器艺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推陈出新。

  在唐代,来自中亚、西亚的金银器不仅仅是可供赏玩的艺术品,而且是上流社会的日常用具。唐代的工匠们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糅合本土元素,开启了精致化、多样化的创作之路。

创意海报丨我们看到的这些宝贝,沿着张骞的足迹一路走来……

  这件镶金兽首玛瑙杯,被列为我国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之一。角状杯体由一整块极为罕见的红色缠丝玛瑙雕琢而成,整个杯体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6厘米,其造型与起源于古希腊的酒具“来通”相似,“来通”曾广泛流行于中亚、西亚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东传进入中国。

创意海报丨我们看到的这些宝贝,沿着张骞的足迹一路走来……

  这件精美的金器——掐丝团花纹金杯,也充满了异域风情。从造型上看,金杯杯身向内收成弧形,杯子把手为圆环形,巧妙地焊接在杯身上。

  唐代部分带把杯直接来自中亚粟特,还有部分属于唐人仿制粟特风格的作品。在打磨光滑的杯身上,焊接了四朵黄金质地的细丝编成的团花,即团花纹;每朵团花纹的间隙,还用同样的制作方式焊接了像云朵一样的纹饰,即云头纹。团花纹与云头纹是我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此金杯也是东西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互鉴的珍贵物证。

  古之长安,丝路古道商贾往来,交融东西。

  今之西安,西部重镇历史名城,联通中外。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这次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擘画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开启双方合作新时代。

  沿着“张骞的足迹”,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


  策划:齐慧杰 令伟家 储国强

  监制:胡国香

  记者:杨一苗

  摄影:李一博

  统筹:王晶晶

  设计:王宇轩

  编辑:孟洁 任彦逸

  学术指导: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 贺达炘

  西安博物院文化遗产(藏品)保管部部长 伏海翔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