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展技能风采 扬工匠精神——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见闻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展技能风采 扬工匠精神——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见闻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05-16 10:46

  ■聚焦点·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5月14日,“世界风筝之都”山东潍坊迎来了一场全国性的盛会——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于5月14日至20日举行。

  今年职教周现场设置了职业技能展演区,开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职教力量”主题展览,全国30个省份、近430所职业院校参展。同时,作为职教周期间的“重头戏”,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部分赛项也在开幕式当天开赛。

  近年来,职业教育备受关注。职教周现场人头攒动,人们感悟职业教育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领略职业院校师生精湛的技艺,看到技能成才的希望,感受职业教育呈现出的新形象、新气象。

  技能大赛扩大覆盖范围

  大屏幕倒计时跳动,显示比赛剩余时间。三四百人的赛场安静得只听得见金属碰撞的声音。选手们两人一组,互相配合,神情专注,按照任务书完成比赛任务。

  这是职教周启动当天进行的“数字产品检测与维护”“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飞行器应用技术”3个赛项的比赛现场。

  “数字产品检测与维护”是中职组今年新增赛项。“今年的赛题更贴近现实生活,除了硬件方面的维修,还包括各种智能终端的数据恢复,还原岗位真实工作情景,赛题难度更大。”该赛项专家组组长何欢介绍,相比原先的“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今年该赛项内涵更丰富,满足人们日常的数字化生活需求。同时,该赛项首次试点师生同赛,教师和学生组队参赛,通过教师参赛,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带动专业发展。

  “智能飞行器应用技术”也是今年的新增赛项。随着无人机在监测、植保、巡检等行业日渐成熟,无人机的装配调试、检测维修、飞行操控等岗位的人才需求强烈。该赛项登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舞台将推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以及人才培养。

  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规划(2023—2027)》,在此指引下,今年大赛赛项在改革力度、专业大类覆盖、赛区数量、师生参与规模、头部企业参与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都创历史新高。

  今年全国共设置31个赛区、134个赛项,首次覆盖了全部19个专业大类,同时试点设置了14个教师赛和16个师生同赛项目,全国有近320万名学生、25万名教师参与各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国赛参赛队伍预计超9000支,参赛选手近3万人。

  更多的学生能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展示风采,未来可期。

  职教力量助力强国建设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虚拟数字人、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激光射击、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自动驾驶智能小车……穿梭在各职业院校展区,观众不仅被职业院校师生的精湛技艺所折服,也感叹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生活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职教力量”主题展览也在职教周展出,包括制造强国、绿色低碳、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经略海洋、黄河战略、数字经济、人人出彩8个主题,多维度展示职业教育对接国家战略、支撑产业升级、融入区域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在制造强国展区,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现场展示智能制造生产线综合调试技术、高级礼服立体裁剪和手工造花技术,让人眼前一亮。潍坊十中学生刘好格惊呼:“原来职业教育这么‘高端’!”

  “学校深耕制造业领域,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我们制造类专业半数毕业生就业于潍柴动力等头部企业,较好地服务了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郑德前说。

  在展览现场,一些职业院校学生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健康护理、智能机器人操作、传统工艺体验等展示服务,让观众体验技能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记者发现,一些家长还在展区咨询职业院校招生政策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年国家很重视职业教育,孩子对智能机器人很感兴趣,所以我替孩子来看看。”高三学生家长林先生表示,职教周让他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上职业院校也能有好的发展”。

  技能成就精彩人生

  在职教周启动仪式上,两名依靠技能成就出彩人生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关注焦点,让人们看到职业院校学子走向广阔社会舞台、靠技能成就出彩人生的风采。

  “00后”刘玉婷是潍坊职业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2022届毕业生,在开幕式上作为职业院校毕业生代表发言。她从一名普通高职学生,成长为全国技能大赛夺冠选手,再到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国防单位人员。

  同样在开幕式上发言的王树军于1974年出生,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他擅长自动化设备的定制化设计及自主研发制造,精通各类数控加工中心和精密机床的维修,凭借精湛的技艺成为潍柴乃至国内发动机设备检修技术的佼佼者。

  职校生“逆袭”的事例不少。不久前,“我从高职毕业,当了清华老师”的邢小颖受到许多关注,她的讲课视频在网上播放量过亿。19岁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邢小颖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担任清华大学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如今已在清华任教9年。

  在职教周展览现场也有不少凭借出色的技能引起关注的职校学生。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刘新宇擅长釉上彩绘,去年被评为第三届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成为目前淄博市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

  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今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氛围,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正在形成。

  本报潍坊5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欧媚 魏海政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