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纵观齐风鲁韵 积聚澎湃动能——山东打造“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促高质量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纵观齐风鲁韵 积聚澎湃动能——山东打造“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促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网2023-05-04 09:07

  新华社记者张昕怡、孙晓辉

  今年“五一”假期,山东成为全国旅游热门目的地。而其背后,文旅高质量发展是重要推动力。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今年山东全面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联动全省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文化展示体验新窗口,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

  文化展示新窗口

  夜色映衬下,山东济宁任城区古运河边的节日彩灯格外鲜艳。“五一”假期期间,游客乘船夜游“运河记忆”项目,在京杭大运河上往来穿梭,途经玉堂酱园、太白楼等沿河历史文化景点,欣赏灯光秀和沿岸特色演出。

  岸上的商业街人气更旺,不仅有面塑、剪纸等非遗体验摊位,还有各种当地特色美食供游客选择。“我们把传统文化元素融于项目设计中,让游客能在游玩中感受运河文化。”“运河记忆”项目办公室主任丁欣说,假期这几天,“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新晋热门“打卡地”。

  “五一”假期,孔子故里济宁曲阜市启动“黄河大集”春游季活动,文化味的大集在曲阜城乡各处“开花”,游客们体验文化,购买文创产品。

  在曲阜市吴村镇的“黄河大集”上,当地葫芦雕刻手艺人张锡峰用浅刻、镂空等技法在葫芦表面勾勒出一个个精美图案,引来众多游客们驻足观看。“处处都在举办文化活动,很热闹,到孔子故里体验传统文化不虚此行。”济南游客王腾飞说。

  “葫芦谐音福禄,上面雕刻孔子故里的山水或是圣人,寓意好,有特色,很多游客都喜欢。”张锡峰说,今年“文化大集”多了,手艺人有了舞台,集市开幕以来,他已经卖出5000个葫芦。

  在山东,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和以传承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味儿”文旅项目处处可体验,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消费更加鲜活生动地融入旅游,“四廊一线”正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的新窗口。

  协调发展新机遇

  “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纵横交错,贯穿东西,覆盖山东16个市的7000多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70%以上,将文化旅游等资源有效统筹,正成为山东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来胶东半岛看海,去淄博吃烧烤,到泰山看日出……“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带动山东各地把游客吸引来,留得住。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前四天,山东全省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日接待游客最多达到515.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157.2万元;各地酒店、民宿入住率大幅提高,且留宿时间大幅延长。

  从单个城市、景区的“单打独斗”到“四廊一线”五条文化轴线上的区域协同,政策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给“四廊一线”轴线范围内的文旅资源提供了新发展机遇。

  为更好整合文旅资源,山东推出“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融合全省16市文旅资源,积极推动形成“省市联动一体化”局面。

  目前,已有1700余家景区进驻智慧文旅平台,全省4A级景区和省内沿黄流域主要景区基本进驻,3.4万家酒店可线上预订,主要文旅企业、文博场馆可进行全方位展示,平台用户达320余万人。

  乡村振兴新引擎

  “齐长城弯又弯,一条长龙卧云间。”在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茶业口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重要的古商道,现存黄石关、风门道关等齐长城重要关口,这段随山势呈东西走向的齐长城南侧依次分布着卧云铺等5个古老山村。

  近年来,莱芜区围绕齐长城沿线村庄开发旅游产业项目,一条9.7公里的山路从山脚修到山顶,串起了卧云铺等5个村庄,让曾经封闭的山村慢慢恢复了生机。

  “齐长城沿线自然风景秀丽,卧云铺村山环水绕、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卧云铺村党支部书记刘欣奎说,以前眼瞅着满树的红香椿没人来买,现在每斤能卖到4元;以前卖不出去的山韭菜花经过加工,一年至少能卖5万元;以前留不住人,现在修建了民宿,外地游客常来住上好几天……

  “出门靠舟船,四面水相连。曲径通幽处,以为是江南。”位于济宁市微山县的南阳古镇是大运河上保存最好的古镇之一,至今仍保留着30多处御膳房、皇粮殿等古迹。

  南阳镇镇长刘虎说,当地坚持生态优先,以旅游驱动、产业带动为重点,打造渔家婚礼、龙船运河游等文化观光项目,利用互联网销售芡实、野生菱米、咸鸭蛋等特产,有效拓宽村民增收致富途径。

  山东“四廊一线”五条文化轴线联通省内的重点景区、遗址遗迹、古城古镇古村等节点。其中,重点建设的130个沿线村庄将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有效助力齐鲁大地乡村振兴。

  “在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带动作用日趋显著的背景下,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将推动文化和产业的双向共赢,为乡村振兴开辟一条新的产业赛道。”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认为。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 中欧班列“枢纽经济”展新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