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免费14天!南京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落脚“第一站”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免费14天!南京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落脚“第一站”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4-04 20:17

  温馨的“宁青驿站”,给初来乍到、初出社会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安心“第一站”。 张传明 摄

  中新网南京4月4日电(记者申冉)免费14天、拎包入住不烦恼,让初出社会、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可以安心地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多找一找……近日,由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下文简称南京团市委)联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宁青驿站”南京青年人才驿站,让不少前往该市求职、应聘、定居的青年大学生刚一落脚,就感受到了整座城市的贴心和温暖。

  据介绍,“宁青驿站”项目是南京切实回应异地青年需求,为南京招才引才的创新服务。该项目为来南京求职的青年和求职成功但尚未落实住房的青年,提供最长可达14天的免费过渡性住宿服务。截至目前,南京全市共有13家“宁青驿站”正式上线运营,按照“青年在哪里集聚,站点就建在哪里”的原则,优先在交通便利、青年集聚、方便青年求职的区域附近开展站点建设。

  海归人才孙熙甫觉得,多亏14天的“驿站”停驻,让他得以顺利开启新阶段的工作和生活。 张传明 摄

  在位于南京仙林大学城附近的东南青年汇“宁青驿站”,记者见到了刚入住一天的北京化工大学学生汪楚媛。

  汪楚媛告诉记者,在了解到“宁青驿站”这项免费住宿服务后,自己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在“我的南京”App进行了线上申请,“整个申请流程很简单,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和面试通知,就可在线上地图选择距离面试地点较近的驿站申请入住。确认后,还会被驿站所在区的团委工作人员拉进微信群,提供更为详细的入住信息、周边环境信息,乃至于南京近期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信息等等。可以说,人没到南京,已经被南京的热情‘融化’了。”

  “抵达南京入住以后就更惊喜了。无线网、办公桌、床上用品、卫生洁具、冰箱、抽油烟机……房间里的设备一应俱全,驿站服务台还提供了打印、自修室等服务,整座公寓楼安静整洁,真是可以拎包入住不烦恼。”汪楚媛在南京的几次线上面试,多亏了驿站里的设备齐全,让她可以信心满满地接受企业的线上问询。

  “到外地求职、应聘,住宿、交通都是让人头疼的大笔花费。”汪楚媛感慨,“宁青驿站”不仅让她省了一笔住酒店的钱,更让她得以安心在南京寻找工作的机会。“给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帮了大忙。”

  据了解,除了毕业生之外,“宁青驿站”还为毕业两年内的青年人才提供住宿。海归人才孙熙甫,就是这样住进了这家“宁青驿站”。

  14天的免费入住,让年轻学子们有机会静下心来感受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活跃的创新气氛。 张传明 摄

  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博士职位的孙熙甫,今年3月正式来南京报道。“来南京之前,导师就告诉我,有‘宁青驿站’可以为求职就业的青年人才提供短期免费‘拎包入住’服务。我尝试申请了学校旁边的这家驿站,没想到一顿饭的功夫就收到了欢迎入住的消息。”

  “住在驿站的14天里,让我得以在专心处理学校工作的同时,有时间慢慢看房租房。驿站的志愿者帮我查询了租房信息,介绍了人才就业、安居等相关的优惠政策。温馨的住宿环境和周到的服务,不仅让我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也庆幸选择了南京。”孙熙甫说。

  据南京团市委权益与发展部工作人员李一繁介绍,“宁青驿站”自二月中旬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了超过2000名青年大学生,累计服务天数超过8000天。“未来我们将根据运行情况进一步扩展房源供给。各级团组织也会依托驿站,配套开展政策宣传、岗位推介、城市体验等活动,助力青年高质量求职就业和城市融入。让年轻学子们在安心求职、面试的同时,有机会静下心来感受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活跃的创新氛围,更有留下来的意愿和动力。”(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节的坚守

  • 无人机香江璀璨庆“双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