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预计今春沙尘过程偏多 沙尘天气是否呈现变多趋势?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预计今春沙尘过程偏多 沙尘天气是否呈现变多趋势?

来源:新华社2023-03-27 20:15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题:预计今春沙尘过程偏多 沙尘天气是否呈现变多趋势?

  新华社记者黄垚

  近日,今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沙尘天气侵袭多地,波及20个省(区、市),影响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本次过程强度达到强沙尘暴等级,为2000年以来3月第三强。据气象部门预计,4月至5月我国北方地区沙尘过程次数较近10年同期偏多,沙尘强度总体与近10年持平。

  今年3月以来,我国已经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比常年同期偏多。为何近期沙尘天气如此频繁?

  据介绍,沙尘天气的形成需满足3个主要条件:持久强劲的大风、沙尘源和低层大气不稳定。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室主任张碧辉表示,3月是沙尘天气高发期。今年3月以来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多大风天气,加之植被尚未返青,配合裸露的沙源地地表条件,易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

  近年来,我国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什么还会出现严重的沙尘天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丁婷分析说,我国北方植被增加总体上有利于侵袭我国的沙尘天气次数逐步减少,但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响我国沙尘的重要源地,2022年植被生长季蒙古国降水较近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盖较差。

  “此外,今年沙尘天气频发主要和近期大气环流异常有关。”丁婷说,今年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尤其是3月初出现了一次极为罕见的回温天气,导致前期冻土层沙土快速融化。3月至4月本就是北方大风高发季节,在一定的大风条件下,造成沙源地的沙尘多次输送至我国。

  张碧辉说,预计4月至5月,蒙古国南部至我国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气旋阶段性南下影响,利于形成沙尘天气。预计3月31日至4月2日,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等地自西向东将有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沙尘天气频繁来袭,不少公众疑问:我国沙尘天气将来是否会越来越多?

  “从统计结果看,2018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北方平均沙尘总次数和沙尘暴次数都多于2013年至2017年平均数,但这并不能认为沙尘暴出现了明显变多的趋势。”丁婷说,从更长时间尺度来看,21世纪前10年,沙尘总次数和沙尘暴次数均明显多于近10年,这表明现阶段我国仍处在沙尘影响减少的大背景下。此外,沙尘天气频次还受到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直接影响,因此会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例如2017年和2022年春季沙尘暴次数均仅有一次。

  专家表示,我国及周边有沙源地的国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尤其是叠加春季前期气温偏高,非常有利于沙源地沙土变得疏松,从起沙条件来说,增加了沙尘天气发生的可能性。

  国家林草局日前表示,近年来,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我国仍有257.3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和168.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特别是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始终是巨大且永久性的沙尘源,防沙治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气象专家建议,加大科技攻关和部门合作,加强对沙尘起源、沙尘输送动力等机理研究和沙尘天气数值模式预报技术的研究,提升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沙源地生态治理、沙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和沙尘灾害应急处置之间的联动,为防灾减灾和科学精准治沙提供支撑。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41场 走进黑龙江哈尔滨

  • 大唐盛礼迎宾 中外嘉宾感受西安文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2024-04-15 09:25
不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运转也离不开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2024-04-15 09:24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2024-04-15 09:23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02:25
4月12日,由该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至此,这台发动机已完成15次重复试验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
2024-04-15 02:05
目前发现的最早实物是战国中晚期的楚简,其后的秦汉魏晋简牍均有大量出土。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的郭店楚简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它的问世曾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郭店楚简的研究热潮。
2024-04-12 10:36
冯养坚说,为了让新款手电筒的照明性能达到最优,他们专门组建了产品研发小组,专攻电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不做到最好誓不罢休”。
2024-04-12 07:14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
2024-04-12 07:06
很多人都知道,广东深圳是创新之城。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深圳还有一块金字招牌——我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
2024-04-12 04:35
3月11日,大连石墨谷碳材料产业新城项目开工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举行,奏响金普新区的“春日奋进曲”;3月28日,金普新区举办一季度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2024-04-12 04:35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建徽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海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中国湖泊营养水平历史数据集,时间跨度为1850年至今,由此揭示了我国湖泊营养演变历史,
2024-04-12 04:35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既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契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2024-04-12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