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地发出倡议组织活动 “低彩礼”“零彩礼”悄然成风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多地发出倡议组织活动 “低彩礼”“零彩礼”悄然成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3-27 17:11

  彩礼“降温” 为爱“减负”

  举行一场“不比彩礼比幸福”的集体婚礼,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主题宣讲,向新人发放倡议书、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培育农村妇女干部当倡导俭朴婚嫁的“新媒婆”……近期,多地发出倡议、组织活动,抵制高价彩礼。

  近5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次点名“高价彩礼”,从中央到地方,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低彩礼”“零彩礼”悄然成风,高价彩礼得到一定遏制,群众在婚嫁中的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摒弃婚嫁陋俗正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与行动。

  高价“礼”变味

  今年春节过后,踏上返岗归途,来自中部地区农村的王先生内心有些焦虑:年过30的他又被家里催婚了。

  “在老家,我确实是大龄青年了,可现在找对象、结婚也没那么容易。”王先生坦言,在当地,男方打算结婚,一般要备好房、车,还要出一笔彩礼。彩礼金额大致20万元,全部加起来至少六七十万元。

  王先生算了一笔账:每月打工挣6000多元,一年存下三四万元。如果仅靠自己打工,很难在短期内攒够这笔费用。

  生在北方某县城的小刘面临和王先生类似的烦恼。在小刘的家乡,彩礼数也在20万元上下,但当地很多人家有攀比心理。“对男方来说,如果谁家彩礼少,很没有面子;对女方而言,彩礼越高,就觉得嫁的闺女越厉害。”小王说,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彩礼超“行情”的情况并不少见。

  很长一个时期,一些地方的彩礼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越是偏远山区彩礼越高的怪象。个别地区还流行“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三两”的说法:前者指1万张5元钞票、1000张100元钞票和1张50元钞票;后者指三斤三两的100元钞票。

  高价彩礼让“礼”变了味。“作为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婚俗礼仪,彩礼有一定合理性,但‘高价’显然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东南大学社会学系讲师赵浩指出,高价彩礼很可能使部分农村家庭“因婚致贫”“因婚返贫”,进而产生家庭纠纷和代际矛盾。

  “这是一种陋俗,也是对人的不尊重,与传统婚礼内含相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彭林认为,“婚礼”的“礼”,是让人们对结婚有敬重之心,认真对待婚姻。“婚礼是一件严肃的事,高价彩礼把这层含义冲淡了。”

  高价彩礼为何难治?全国妇联副主席吴海鹰表示,首要问题在思想观念,“有些人认为,‘彩礼是女儿身价的标志,彩礼要得少会让人笑话’。”有关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调查显示,54.2%的人认为“好面子、随大流”是索要高价彩礼的第一原因。

  农村适婚青年“男多女少”,则进一步抬高了彩礼。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蓝坊镇魏家村村支书魏三忠介绍,嫁到城里的姑娘不少,到村里的却寥寥无几。目前,村里适婚青年中约七成都是男青年,面临一定的“娶妻难”问题。

  吴海鹰指出,“媒婆”等婚姻中介从彩礼中“抽成”也助推了彩礼金额走高。记者了解到,一些职业媒人为赚取中介费,怂恿女方父母索要“服装购置费”“离娘钱”“菜水钱”等,并从高价彩礼中抽成10%甚至更多。

  “低”“零”应提倡

  前不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这是中央一号文件5年内第4次点名“高价彩礼”。

  在江西省全南县,玉舍村党支部书记林太金结婚“零彩礼”这件事近日传开了,打动了不少因高额彩礼而迟婚恐婚的年轻人。

  “他多次在村中移风易俗宣讲会上说支持‘零彩礼’,这次更以实际行动为村里人树立了好榜样!”村民们说。

  “我和爱人相恋两年,都认为,两情相悦,能一起过好我们的小日子才是最大的幸福。”林太金表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幸福快乐。”林太金的岳母说,“零彩礼”嫁女儿,也是希望小两口不要因为面子承担债务,轻装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谈到最近的婚俗新风,山西省襄垣县付村村民王科和王靖深有体会。他们是村里第一对“零彩礼”夫妻。

  2017年,由于父亲重病,王科家里花光积蓄还欠了一笔外债。2019年夫妻俩准备结婚时,正逢县里大力推动移风易俗。

  “过去女方要十几万元的彩礼很普遍。”王靖说,但现在农村女性和男性一样,有工作,能挣钱,况且两人感情好是彩礼换不来的。婚后,两人到县城打拼,如今不但还清了欠债,还有了不少积蓄。

  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央精神,对彩礼“限高”,“低彩礼”“零彩礼”渐成新风,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河北省河间市,2021年4月至今年1月,全市共办理新婚登记4726对,其中“低彩礼”“零彩礼”占比88%,每桩婚事花费比从前平均减少7万元至15万元;

  甘肃省定西市,2022年6月至今,70%的出嫁方彩礼控制在5万元以内,平均为4.9万元,比之前下降了10.9%;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实施9个月内,制止10万元以上彩礼528起,彩礼从平均30万元降至10万元以内。

  河南省宁陵县倡导彩礼不高于3万元;宁夏泾源县明确彩礼不超过6万元,并逐年下降;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提倡不要彩礼或少要彩礼,一般不超过1万元;江西省萍乡市建议彩礼不超过3万元……

  很多地方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高价彩礼“降温”,为爱“减负”。河南省杞县连续多年举办新风尚集体婚礼。一对参与过集体婚礼的新人说:“我们的婚姻没有高价彩礼的困扰,也没有细枝末节的烦琐,有的是余生白首、细水长流。”

  江苏省东台市紧抓重点人群,建立公职人员婚前廉政谈话、操办婚嫁事宜报告备案、违规操办婚嫁事宜歪风查办三项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简办、廉办。

  共建文明乡风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大槐树村村民张盼至今仍记得,自己曾因彩礼发过愁。根据习俗,彩礼金额一般在12万元至15万元之间。后来多亏当地红白理事会的调解、劝说,彩礼降至6万元。

  政策的不断落地实施,使高价彩礼在部分地区得到抑制,婚事花费也大幅降低,但高价彩礼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建立治理高价彩礼的长效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靳小怡认为,对高价彩礼的治理应是综合性的,既要从婚宴、彩礼金额的规定性政策入手,也要在促进家庭和谐、保护女性权益、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与爱情观上下功夫。

  吴海鹰表示,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培树一批群众身边自觉抵制高价彩礼的家庭典型,并大力宣扬“不要彩礼要幸福”“婚后共同奋斗”的婚恋观,形成抵制高价彩礼的强大舆论氛围。她还建议制订具体约束性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

  “乡村的情况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赵浩说,“天价彩礼”,或与村里男女比例失衡有关,或与养老关系密切,“我们只有找到每个地区高价彩礼盛行的具体原因,才能真正解决它”。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来源比较少,彩礼起着家庭经济保障等多重作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春华指出,要重视高价彩礼背后的经济逻辑,建议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养老、就业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均衡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要优化服务举措,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吴海鹰建议:搭建公益婚介平台,为未婚男女提供免费婚介服务;完善婚嫁新风礼遇激励机制,为“低彩礼”“零彩礼”者提供集体婚礼、免费体检、创业担保贷款等暖心支持服务;支持村委会继续用好“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治理方式,激发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治理高价彩礼,需要我国传统婚礼道德精神的回归。”彭林认为,高价彩礼盛行反映了部分家庭精神文化的匮乏。他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人们对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高价彩礼等婚嫁陋俗终会得到全面有效遏制。(人民日报海外版史志鹏)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

  • 内蒙古扎赉特旗:水稻迎来插秧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