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藏那曲、河北涉县、海南昌江——植此青绿 点染中国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西藏那曲、河北涉县、海南昌江——植此青绿 点染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3-22 10:27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在中国人的不懈努力下,地球上的“中国绿”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种树理念也越来越科学,在荒山秃岭、雪域高原、风沙肆虐之地,人们攻坚克难植下绿色,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雪域高原,来了“生态先锋队”

  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氧气含量低,气候干燥,冬季气温最低可达零下40摄氏度,每年有近半年刮大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孕育了怒江、拉萨河、易贡河等江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曾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市,“不长树木只长草”,曾是那曲环境的真实写照。

  今天的那曲,披上了“绿装”,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无树城市”的帽子也一去不复返。

  这件“绿装”背后,是一群人用智慧和勇气挑战高原植树难题的辛苦付出。

  科技攻关团队在那曲种出了“小森林”。郝 伟摄

  2016年,在科技部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亿利集团生态修复企业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开启了“那曲高寒高海拔科技植树攻关项目”。亿利集团的郝伟率领团队,带着极端环境造林经验和技术一头扎进了雪域高原。

  这个团队被称为“生态先锋队”,给库布其沙漠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之前觉得,在沙漠中进行生态修复,就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了。”沙漠都能有绿色,一个城镇,怎么会种不活树?到了那曲,郝伟才发现,这里的环境比他想象的更为恶劣:“看不到绿色,满眼荒原,没有树,只有高原反应。”郝伟和队员们相继出现恶心、头晕、呕吐、腹泻、失眠、血压升高等严重高原反应症状,有的成员甚至罹患肺水肿。

  尽管如此,郝伟团队一到那曲就扑到了工作上,他们经常在接近冰点的水中管护刚进场的苗木,防止苗木水分损失。为了抢时间,团队连续两个月施工,午饭就在施工现场吃馒头咸菜,大量的原始实验数据采集工作,让团队经常工作到夜里12点。

  看到这些从库布其沙漠走出来的“生态先锋队”在雪域高原如此拼命,那曲当地农牧民十分感动,常常带着自家晾晒的风干牛肉给他们。

  在那曲要种成树,大家都明白要做这几件事:搞清楚为什么种不活树,找到能活的树种,让它们能快速繁育;进行栽植地微环境调节,改善苗木的生长环境;科学管养管护,让苗木长得更健康、越冬更安全;进行城镇绿化,优化那曲人居环境。

  听起来简单,但每一步都是“前无古人”的挑战。

  “第一年种上,第二年死一部分;第二年种上,第三年又死一部分……”郝伟说,经过大量实验,团队终于梳理出那曲植树的诸多难点。

  这些难点都是难以短时间改变的自然条件,掌握哪些植物能在这里生长便成为更加重要的事情,而这需要大量的野外调研。

  2017年冬天,郝伟带领团队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辗转比如、嘉黎等地,路程近2000公里。回忆在卓玛大峡谷的场景时,郝伟说,狂风夹着冰雪扑面而来,前方的山路隐没在大雪中,脚下就是咆哮的怒江。手冻僵了,脚冻疼了,几名队员依然在严寒中坚持作业,顺利将采集到的植物种子带回。

  科技手段也是选种时的有力帮手。郝伟团队依托亿利生态大数据中心和亿利种子资源库,将光照、温度等树种成活限制因子进行对比和分析,在国内和国外寻找与那曲环境相似地区的树种并做搜集和引进。

  种子采集需要勇气与智慧,引种培育和试验则更需用心。

  “在那曲种树,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郝伟说。科技感十足的“那曲高寒地区植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试验基地里,生态大数据系统、天眼平台、物候监测系统等科技设备应有尽有。

  经过筛选和比对,团队从青藏高原和库布其沙漠优选了50多种乔灌木,培育了青海云杉、高山柳、金(银)露梅等8种在那曲越冬保活率较高的树木品种。

  树种终于在“绿色工程师”们的悉心呵护下成长。这支“生态先锋队”培育的树木成功越过7个冬天的严寒考验,平均保活率达75%,基地苗木保有量约30万株。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片“小森林”终于出现在雪域高原上。

  “一个目标,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郝伟团队坚守雪域高原多年,用心用情浇灌着每一抹高原绿色。

  如今,那曲市民的房前屋后,已经能看到树,听到鸟鸣,那曲的春天更添生机与活力。

  太行山里,有位种树“老坚决”

  初春,从河北涉县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向西北蜿蜒行驶约10公里,就到了“夕阳红造林服务队”队长杨喜庆带领工友植树的地方——太行山里的玉皇垴。

  杨喜庆之前种下的毛白杨已有5米多高,不少树杈上有鸟儿搭起的“家”。年过七旬的杨喜庆也将自己的家安在了山里,“荒山不绿完,老汉不下山”。

  寸土披绿,杨喜庆在窑洞顶部种上了蔬菜。刘学维摄

  一米八的个头,古铜色的面庞,全身洋溢着精气神,“植树就是我的命,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会把这项事业干到底!”杨喜庆像极了穆青笔下的造林模范“老坚决”潘从正。

  “在这里种树,先得凿石挖鱼鳞坑,用石块垒成坑穴,然后再放土栽树。别处的树苗浇五六次水就能成活,这里可能浇10次都活不了。到了冬天,坑内还得再糊一层泥土,否则风太大,会把树根冻坏了。”杨喜庆说。

  风吹日晒,风餐露宿,在山上植树本就是个苦差事,而杨喜庆植树区域的难度却不断“升级”:从低山到举步难攀的高山,从沙石山到一镐头仅磕下来板栗般大小石块的裸岩山,从雨季植树到一年四季上山植树。

  大雁南飞、鲑鱼洄游、角马迁徙……连它们都知择善地而居,为何杨喜庆却“自讨苦吃”?老杨的思绪跨越万水千山,在记忆深处定格。

  1949年10月,在涉县老区人民载歌载舞欢庆新中国成立的锣鼓声中,他降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于是当教师的父亲就给他取了“喜庆”这个名字。他坐在父亲的双膝上听着就发生在身边的革命故事长大,暗下决心要像前辈那样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

  1971年,村里成立了造林队,杨喜庆二话没说就报了名。涉县全境是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荒山就有350座,有一首民谣是过去老百姓生活的写照:“荒山秃岭和尚头,雨季洪水遍地流。旱涝风暴年年见,十年九灾百年愁。”只有多植树,发展好林业经济,才是改良环境、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唯一出路。杨喜庆那时就认识到了这个理儿。勤学加苦练,他很快成为植树技术能手,并被乡造林站聘为技术员,后来又担任站长。

  老杨属牛,他总说自己是“牛头犟筋”,恨不得有耕牛一样的力气,快干、实干绿化好荒山。肩扛上百斤的树苗爬山种树,在山上啃凉馒头、喝冷水,在退休前的38年间,老杨几乎天天如此。

  一个叫“上窑则”的地方,老杨没齿难忘,在这里“差点丢了命”。那天,他背着80斤重的油松籽上山植树,一手攀到了松动的石头上,山上砸下的石头带着他滚落山底。右腿摔伤了,左肋骨砸裂了……可两个多月后,老杨再一次倔强地站到了山上工友植树的队列中。

  在长期植树实践中,老杨总结出多项科学种植及管护技术。涉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一级主任科员赵俊喜说:“现在县里植树造林的技术人才多是老杨培养出来的。”

  38年间,老杨得过省里的“造林绿化劳动模范”,并多次被评为“绿化先进个人”。他年复一年把自己的岁月刻进树的年轮,用满头白发换来了荒山锦绣。

  刚退休,老杨就组织成立了“夕阳红造林服务队”,短短几年完成了县城西岗山、偏店白玉岭等重点造林工程任务。老杨种树不图名不求利,有限的国家补助资金,除了保障队员的基本工资外,剩下的每分钱他都力求用在植树上。他说:“我一辈子就干了种树一件事,只想着把它干好就行了。”

  山峦叠嶂,已披“绿装”。杨喜庆几十年的造林绿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据涉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精准测算,仅杨喜庆领队种植的4.5万亩侧柏一项,年产就达到种子价值540万元,生成木材价值达89.1亿元,产生的生态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驱车在山里行走,沿路的山头已被树木覆盖,这里早已告别了过去的“荒山秃岭”。“山上多种树,等于修水库”,造林绿化不仅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更是净化空气的“得力干将”。当地政府把改善环境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绿色经济开展得有声有色。“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杨喜庆和他的造林队立下了大功,再困难的活儿他能干,再硬的任务他敢接,他是涉县绿化太行山队伍中的领头雁!”赵俊喜说。

  2015年3月,老杨做了贲门癌手术。亲友们本以为他该罢手了,可没想到出院没多久的老杨,再次义无反顾地走向大山……

  “看,那是我种的5000亩核桃,去年已采果20万斤;这是刚种下的2000亩中药连翘,这些长起来,不仅绿了荒山,更富了群众!”杨喜庆站立的地方,一座座荒山已滴青流翠,镶金挂银……

  棋子湾畔,有支“植树娘子军”

  陶凤交怎么都没想到,这辈子会跟木麻黄结下如此难解的缘分——30年,3.38万亩海防林,588万株木麻黄,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的陶凤交和同村的妇女,肩挑手扛,在昌江棋子湾再造了个海边绿洲,被海南当地誉为“植树娘子军”。

  为什么要种树?昌江地处海南西部沿海地区,日照强、气温高,每年只有三个月雨季,蒸发量是降水量的两倍,到了临海地区降水更是奇少。昌江林业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30多年前,昌江棋子湾畔没有绿林,只有风沙,“不用来海边,当地居民晚上睡觉在床上可以抖出沙子”。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省有关部门请来许多中外专家,研究治理当地5030亩流动沙土地和1.3万余亩的半流动沙土地,均未果。1995年,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专家考察昌江,给这里荒漠治理工作留下了四个字“无法治理”。

  不认命。

  专家说种不活,陶凤交却执拗,偏说“能”,原因也简单,“不想再过吃饭的时候碗里进沙的苦日子”。

  1996年,海南省林业局成立了由省林科所科研技术人员组成的课题组,在棋子湾进行海防林治沙造林试验课题研究,陶凤交组织造林队伍配合科研小组开展造林试验。但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传统固沙用的蔓菁藤长势慢,还没固定住根系就被风沙埋了。

  “那沙漠上稀稀疏疏长有野菠萝。”凭借着多年生活经验,“陶凤交们”发现白茫茫的沙漠上,并不是什么都不长,他们直觉种野菠萝(学名“露兜”)也许是个办法。林科所的研究也发现,沙漠下的土层能证实这里曾经有过森林。

  “先种露兜后种树”。野菠萝种下去,木麻黄成活率果然明显提高。但苗一旦高过野菠萝,成活率就又降了下来。

  不服输。

  “陶凤交们”不断摸索育苗经验。

  “大苗深栽”。营养袋不装沙子,改装吸水性更强的红土,培养高1米左右的大苗壮苗,树苗种植前浸泡保水,坑的深度挖到60厘米,确保树苗下土之后能有湿润的土壤,在雨季前造林。

  1997年年底,陶凤交和她的姐妹们终于有了笑容,“我们种的木麻黄即使一个月不下雨,种100棵,也能活97棵!”

  “一开始种树是为了吃饭,女人不能出海打鱼,也不懂干别的,就来种树了”,一天七块钱的工资,陶凤交一干就是好几年。

  种树的日子,陶凤交每天早上4点钟起来煮饭,再挨家挨户的叫上姐妹们,“天不亮就出门,干到中午再找地方休息”,她说,每天吃的都是冷饭。

  每天挑着一百多斤的木麻黄树幼苗,在五六十摄氏度的沙子上往返于苗圃和沙地,陶凤交和姐妹们脚底都磨出厚厚的老茧,叠了一层又一层。为了避免脚掌发炎,结痂前,她们要把脚上的厚皮削掉。20多年间,从脚上削了多少层皮,陶凤交自己都记不清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997年,陶凤交和她的姐妹们,种下618亩林;1998年,近1000亩;1999年,接近1500亩。

  木已成林。

  2000年后,海防林进入长期补种阶段,从白茫茫到绿油油,陶凤交和她的姐妹们凭的是一股执着。

  海防林结束了棋子湾黄沙漫天的历史,当棋子湾的成片树林长起来的时候,受益的是所有昌化人。

  2006年,昌江荣获“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昌江县海防林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据统计,全县5.2万亩的海防林中,“植树娘子军”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88万余亩,占全县海防林面积的36%。

  30多年间,海防林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棋子湾从漫天白沙变成了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如今,漫步在棋子湾畔开元度假村海滩上,碧水一望无垠,奇石秀岩层叠至岸,往日让昌化人头疼的沙子,成了天然浴场最好的银滩。

  凭着一手的治流沙经验,“陶凤交们”把树从昌化江一路向北种到儋州地区珠碧江,并且被海南文昌、海口、澄迈等沿海市县林业部门邀请前去提供技术支持。

  多年来,因对绿化事业的突出贡献,陶凤交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2021年2月,为弘扬“植树娘子军”精神,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建起了昌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植树娘子军纪念馆”,用翔实的文字、图片、实物等充分展示陶凤交团队的先进事迹。

  2022年5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陶凤交作为昌江黎族自治县“植树娘子军”志愿服务队队长入选“最美志愿者”。

  如今,更让陶凤交欣慰的是,她的两个儿子已经当上护林员,儿媳妇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植树娘子军”的名单上,植树护绿事业后继有人。(记者刘发为 邵玉姿 曹文轩,周金立、王 硕参与采写)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梦想,飞越了大山

  • 大阪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成功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