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抓好春灌用水 助力粮食丰收——长江中游地区春耕备灌一线见闻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抓好春灌用水 助力粮食丰收——长江中游地区春耕备灌一线见闻

来源:新华网2023-02-28 08:18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抓好春灌用水助力粮食丰收——长江中游地区春耕备灌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范帆

  眼下,正是春耕备灌重要时节。去年遭受大旱的江西、湖南等长江中游地区,今年春灌用水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当地如何抢抓农时,做好春灌用水工作,为夏粮丰收打牢水利基础?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位于抚河之上的江西省最大灌区赣抚平原灌区西总干渠渠首。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水库蓄水总体较好 有效保障春灌用水

  2022年入冬以来,我国降水总体偏少,长江流域的水库蓄水能否保障春灌用水需求?在前往江西等粮食大省调研之前,记者走进了水利部的大门。

  “去年受旱严重的长江中游地区,今年2月以来出现了3次较强降雨过程,累积降水量8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六成,长江中游干流及两湖水位明显抬升,江湖水位偏低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善。”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说,长江中游地区水库蓄水总体较好,今年发生大范围干旱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灌溉用水不足情况。

  在湖北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陈桂亚告诉记者,受前期降雨影响,长江中下游沿江各地旱情目前已基本得到缓解,这些降雨有利于水库蓄水和保障春灌用水。

  陈桂亚表示,截至2月24日8时,长江上游、中下游水库群蓄水量分别为262亿立方米和166亿立方米,可满足长江沿线供水,包括灌溉用水需求。不过,当前长江中游干流、鄱阳湖和洞庭湖水位仍然偏低。各地水利部门超前谋划,统筹各类水源,制定供水方案,为保障春灌用水做好了准备。

  鸟瞰江西省最大灌区赣抚平原灌区。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加强灌区建设管护 确保春灌用水需求

  大中型灌区是粮食生产的主战场,做好大中型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灌渠养护至关重要。

  记者在江西省最大灌区赣抚平原灌区看到,在该灌区“十四五”现代化改造工程——岗前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工地,上百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替代渡槽输水灌溉的倒虹吸管身段已贯通,多辆挖掘机和推土机在进行倒虹吸管身段土方及块石回填作业。

  “我们力争今年6月实现倒虹吸工程通水,提前发挥工程效益。”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副局长龚来红说,岗前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3.9万亩。

  岗前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上多辆挖掘机在进行倒虹吸管身段土方及块石回填作业。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为做好今年春灌工作,赣抚平原灌区很早便启动了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和渠道清淤疏浚。据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杨方福介绍,赣抚平原灌区灌溉面积119.3万亩,截至目前,灌区已完成水闸启闭机养护和分水涵闸维修养护758座、渠道清淤120余公里、清除淤泥杂草3万多立方米。

  在农田灌溉主要靠小型水源工程的一些地区,也不时能见到在田间维修和管护水渠人员。记者在江西省德安县吴山镇何铺村看到,相关人员在清理水渠,让渠水更好地灌溉油菜,同时为接下来的水稻用水做准备。

  作为江西省首批整体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县之一,德安县借力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行农田水利物业化管理,对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开展日常养护、冬修和应急维修,疏通了灌溉的“最后一公里”。

  “从去年冬季开始,江西省部署开展农田水利冬修任务和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全省投入资金约5.5亿元,为保障今年春灌做好充分准备。”江西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黄林春说。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灌节处二级调研员张翔表示,水利部高度重视春灌供水工作,指导各地科学制定春灌保障方案,提高灌溉水源保障能力,确保今年春灌用水需求,为夺取粮油丰收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推进水库除险加固 助力粮食增产丰收

  水库是防洪抗旱调度的“王牌”。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在春灌用水高峰期和汛期到来之前,各地都在积极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江西鄱阳县的大型水库——军民水库建成于1972年。记者来到这里时,施工人员正在建设水库大坝左岸灌溉隧洞的进水闸和右岸的溢洪道,以及溢洪道和灌溉渠交叉的部分。

  “军民水库除险加固将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完工后,将可确保下游7个乡镇13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鄱阳县水利局副局长虞毅说,近年来,鄱阳县完成了63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了全县120万亩农田生产供水安全。

  正在进行除险加固中的大型水库——军民水库。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

  据江西省水利厅建管处副处长鲁博文介绍,截至目前,江西省41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34座水库主体工程已完工,7座将在汛前完成。

  江西省有水库超过1万座,绝大部分为小型水库。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既可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水库安全,也可保障春灌用水和防汛抗旱。德安县水利局副局长戴中联告诉记者,德安县有7座小型水库经安全鉴定为三类坝,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除险加固,现均已提前完成,具备了蓄水条件。

  鲁博文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西省需除险加固的162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基本完工,具备蓄水条件,将在防洪抗旱、灌溉供水中发挥重要作用。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