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从“绿色工厂”到“红树林经济学” ,“潜力之城”湛江如何作答高质量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从“绿色工厂”到“红树林经济学” ,“潜力之城”湛江如何作答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2023-02-27 09:52

  南方财经全媒体 刘黎霞,视频,许婷婷 广州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刘黎霞 湛江报道

  这里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湛江,有着广东三分之一的海岸线,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口,还有着全国三分之一、广东近八成的红树林面积。

  广东21个地市中,有着极佳资源禀赋的湛江,是最为外界看好的粤东西北城市之一,被称为“崛起之城 潜力之城”。

  2022年,湛江GDP首次超越了珠三角城市中山,位居全省第9位,而这座城市未来将释放的能级更为瞩目:伴随着巴斯夫、廉江核电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宝钢湛江、中科炼化等龙头企业的带动,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三大世界级产业已集群成势。

  2月23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跟随“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广东“南大门”湛江,探寻其高质量发展“密码”。该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和人民网联合主办。

  把增长潜力转化为发展实力,湛江做对了什么?湛江又将如何作答?这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湛江在广东高质量发展中的必答题。

  (湛江金沙湾滨海休闲区,受访单位供图)

  40万吨级航道码头助力高质量发展

  大块头有大担当。

  今年1月,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炼化”)传来开年第一喜讯:实现工业总产值1004.41亿元,成为湛江市首家年产值超千亿元企业。这也意味着,中科炼化一家企业的年度生产增加值已占到整个湛江年度GDP增量的十分之一。

  事实上,中科炼化投产两年,其为地方累计创造利税已超过500多亿元。大块头项目为城市提升能级增添底气,中科炼化所在的湛江东海岛,则被视为湛江未来发展的增长极。

  有着超过40米深水岸线的东海岛,是中国大西南金三角经济区的进出口咽喉。2022年9月,总投资100亿欧元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的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让东海岛成为世界关注中国的焦点。

  这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海外投资项目,是首批由外资企业独立运营的综合性化工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在近年来外资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不时制造话题的大背景下,该项目投产不仅意味着给投资方和当地带来共赢收益,更具有意味深长的标志性意义。

  相比传统重工业省份,广东在石油资源上并不占优势。湛江何以赢得诸多重大化工项目的青睐,成为广东临港重化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湛江港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龙海东介绍道,东海岛的深水良港是这些大项目企业最为看重的因素。东海岛,不仅是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非洲和大洋洲最短途港,还是国内第七、华南地区唯一具备常态化开展40万吨级船舶接卸工作的港口。

  “40万吨级大船什么概念?相当于三个足球场那么大,船长361米,船宽65米,型深30.2米,满载夏季吃水23米深,是真正的超级货船。”龙海东介绍道,今年以来,湛江港已经迎来三艘40万吨铁矿船全卸通关。

  借助40万吨级深水航道和大型专业化码头优势,湛江港集团在全国首创不同国别多矿种保税混矿等增值服务模式,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2022年湛江港完成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和澳洲力拓进口量、简单加工生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3%、31.7%,VALE混矿量居全国港口第3位。

  围绕大项目的建设,湛江过去5-10年做得最多是“大手笔”是加码港口基建投资。

  2021年12月,巴斯夫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大件码头正式开工建设,这里将成为巴斯夫(广东)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在建设期间大型装置、构件、模块运输上岸的主要通道。在此之前,中科炼化等千亿级龙头产业也都自建了港口码头与炼化装置或工厂。

  如中科炼化的自建港口码头与炼化装置直线距离仅1000米,港口年吞吐能力3400万吨,该企业是国内离中东原油主要产地海上运输距离最近的炼化企业。

  “原油加工生产为成品油,并运送至加油站,从生产到使用,6天即可完成。” 中科炼化副总工程师郭胜军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整个链条看,工厂运输原油直接从中东拉到码头,卸下进厂,加工后再运输出口,“前港后厂”优势明显。

  随着重点项目的进驻,项目之间沟通交流机制形成,则为未来的“协同生产”,打造广东沿海2万亿石化产业集群提供更多可能。

  郭胜军介绍,“片区已开始实现循环经济,如湛江钢铁生产的氮气、氢气、氧气都会拉到我们这边。”

  “港口对临港产业的集群效应正在显现,除了促进招商引资,也延伸了本地产业链条。”龙海东介绍,目前,湛江钢铁、中科炼化、晨鸣纸业三家企业产值合计超过1500亿元,占湛江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中石化商业储备库、中油燃料油、米克化能等20余家临港企业也已在港区内投资,总投资超过150亿元。

  龙海东认为,虽然湛江港与国内大港在集装箱等指标运量差距还较大,但借助湛江港口能力的提升和临港产业的高速发展,湛江形成“通道-物流-贸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数据显示,2022年湛江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24.8亿元,增长14.7%,增速居全省第一,其中依托湛江港集团港口发生业务的进出口值合计约406亿元,就占比65%。  

  从“绿色工厂”到“红树林经济学”

  在东海岛采访中,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厂线是媒体团对湛江重大化工项目最直观的感受。

  在中科炼化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中国石化最大的全厂一体化管控中心内,安置有近400台控制台,240多台DCS等各种控制系统操作站。作为全厂的“大脑”,这里可随时对全厂30多套生产装置进行自动控制,发布调度指令。

  “工厂现场的阀门都在这里调控,生产工艺设备安全参数都能一目了然。”中科炼化副总工程师郭胜军介绍。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同时大幅提升生产管理效率。

  郭胜军介绍,作为年产近1500万吨炼化加工原(料)油、80多万吨乙烯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科炼化员工只有同规模炼化企业的四分之一,为1700人左右。

  在宝钢湛江钢铁厂(简称“湛江钢铁”),数字化设备诠释了现代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板坯进入加热炉,在里待4个小时,升温至1200℃,通红的板坯用240公斤的高压水流冲刷,轧机反复轧压后,长度增加一倍,厚度减薄一半,随后再进入第二个轧机……直至钢材快速降温后,钢铁成卷,等待出厂。

  这个华南区域规模最大的碳钢板材制造地,产能、效率都非常“硬核”。

  “2250mm热轧厂线,平均100秒实现1卷25吨钢卷出厂,这个效率目前是世界第一。”湛江钢铁热轧厂厂长朱蔚林介绍,该厂线2018年就已是国内首条突破600万吨的单条产线,2022年实现688万吨产量,日产2万吨,以4000元每吨计算,日产值实现8000万元。

  与传统印象中黑乎乎的钢铁厂不一样,湛江钢铁厂生产线内干净整洁,厂区也绿意盎然。

  “绿色生产是湛江钢铁的另一张名片。”朱蔚林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钢铁废水的环保处理,是所有钢铁制造领域的关键环节,但2020年湛江钢铁就已成为国内首家固(危)废100%不出厂的钢铁企业,全厂建设23套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100%处理,98%厂内回用。该厂还建设了全球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总投资18.9亿元,预计2023年底建成,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

  “打造世界最高效率、最具竞争力的绿色碳钢制造基地”,在湛江钢铁的绿色工厂,这样颇为醒目的标语,也彰显了绿色低碳发展是企业的内生需求。

  “绿色”更是湛江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2023新春第一会上,湛江市委书记刘红兵在全省发言中,表示湛江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全力打造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还特别提到:要突出港城特色,深耕海洋牧场,唱响海上牧歌,建设“红树林之城”,打造绿美广东新亮点。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湛江红树林面积广阔,占全国33%,全省88%。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在全球红树林每年约1%的速度递减背景下,湛江却实现逆势增长,并开启一项最大的造林工程,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

  在“红树林之城”,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湛江有较为前沿的探索。

  最为直接的就是“卖空气”。2021年6月,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签署首笔5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这是湛江乃至全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按新种2813公顷红树林计算,则产出二氧化碳减排量为4万余吨。

  据牵头制定核算方法的湛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湛江市虽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省前列,但碳排放压力还是不小,控排企业,均有限定的排放量,一旦超量只能停产,不想停产就要去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指标,全省碳配额价格是70-80元/吨,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价格是20-30元/吨,“保护红树林、发展红树林碳汇非常重要”。

  据说,全中国10只对虾有6只来自湛江,10颗菠萝有6颗也来自湛江。

  “我们鼓励群众参与示范区建设,将红树林保护成果转化为经济收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如今,更多人想到湛江,不仅有对虾、菠萝、蓝天碧海,还有绿色产业和红树林。”湛江市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作者:刘黎霞)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浏阳:盛夏假日赏烟花

  • 内蒙古额尔古纳:油菜花海醉游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