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发现距今6000多年石制蚕茧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发现距今6000多年石制蚕茧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2-24 10:35

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发现距今6000多年石制蚕茧

考古人员在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工作。(资料图) 吉林大学供图

  中新网长春2月23日电 (郭佳曲家伟)记者23日从吉林大学获悉,过去一年,该校考古团队在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首次发现2枚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石制蚕茧。

  2019年以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对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曾发掘出的距今6000年的石雕蚕蛹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雕蚕蛹之一。

  2022年,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在师村遗址共发掘6座房址、8座瓮棺、10座墓葬、600余座灰坑等,所获遗存大致可分布于仰韶时代的早期和中期、东周、汉代等几个时期。该遗址自发掘以来石雕蚕蛹和陶制蚕蛹出土总数已达到6枚。

  “石制蚕茧的发现,与石雕蚕蛹共同揭示着早在6000多年前,在运城盆地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内,蚕在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为研究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方启说。

  此前,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在师村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石球”,但它们并不是趋近浑圆的“石球”,其底部有磨平甚至凹陷形制,这与蚕卵极其相似。

距今6000多年的石制蚕茧。(资料图) 吉林大学供图

距今6000多年的石制蚕茧。(资料图) 吉林大学供图

  结合石雕蚕蛹、石制蚕茧、“石球”蚕卵等重点发现,以及2022年度该遗址主要发掘成果,方启对师村遗址聚落性质与功能提出了大胆判断。

  方启认为,师村遗址很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般生活聚落,而是某大型生活聚落旁边专门以养蚕缫丝为主的原始手工业作坊聚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对方启的判断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他说,根据现有发掘情况看,师村遗址的生活气息并不显著,以生产作坊为主的聚落遗址或者是大型生活聚落的生产劳动功能分区,这样的判定符合现有发掘区域的所示情况。

  为了揭开师村遗址隐藏着的秘密,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已经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目前,他们已在师村遗址附近的辕村遗址上,完成了文物采集、地表踏查和相关勘探工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指出,师村遗址与辕村遗址是否存在其他较为密切的社会联系,仍有待于未来的考古发掘不断进行揭示,但是以手工业生产作坊场所来对仰韶文化早期的师村遗址进行定性,是可以成立的。(完)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节的坚守

  • 无人机香江璀璨庆“双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