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烟台大学:百名博士“作答”产教融合答卷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烟台大学:百名博士“作答”产教融合答卷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11-29 10:52

  烟台大学发挥自身优势,深度服务地方发展——

  百名博士“作答”产教融合答卷

  逾百名博士请缨分赴企业,“把脉”产业升级,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近日,一份《关于印发〈烟台大学百名博士服务烟台工作方案〉的通知》打开了烟台大学校地合作的创新路径,烟台大学以山东省烟台市“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为依据,迅速集结人才“智库”,服务烟台发展,用创新的思维模式推动科教产融合发展。

  “将服务烟台工作列入学校重点发展规划,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今年,烟台大学决定以构建校地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总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学科和平台优势,做强服务烟台融合发展的创新引擎,赋能烟台产业迭代升级和企业倍增计划,横向纵深、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山东省烟台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烟台大学百名博士服务烟台工作方案》,该校相继选取了百名以上博士人才,从服务产业布局和决策,服务产业,服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服务科研院所、行业机构等支点出发,以教师挂职、教师兼职、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科技顾问、科技服务志愿者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实现专职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打造校地合作新模式。

  此举得到了烟台市的大力支持,市工信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烟台大学与我市倍增企业产学研合作需求情况调查的通知》,为“百名博士服务烟台”征集企业需求,市科技局也通过各种方式向企业宣传介绍帮扶项目,共同为校地、校企合作打通对接的渠道。

  “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真的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而且通过这种深入企业一线的方式,一方面能让自己的研究更加贴合产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还大大丰富了教学素材,能够将现实需求与应用前景案例嵌入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博士郑强研究的“元宇宙智慧医疗”和“AI跨模态医学图像合成”两项成果,获得山东省中嘉英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青睐与投资,学校选派其挂职企业科技副总,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技术研发。

  据烟台大学合作发展处(服务烟台办公室)处长孙旭涛介绍,烟台大学的服务方案紧紧围绕烟台市“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依托烟台大学自身的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为“百名博士服务烟台”的落地实施制定了任务清单。

  百名博士将带着各专业领域科技特长,具体对接任务清单。任务清单主要包括服务绿色石化产业、有色及贵金属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精深加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及前沿性产业中的人工智能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博士们带着实验室的创新技术走进企业车间,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补全各领域技术创新的产业链。

  此外,该校百名博士服务地方并不局限于科研技术层面,也体现在社会服务领域。“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在烟台大学设立,今年学校又与烟台市政府共建成立烟台知识产权学院,在百名博士服务烟台工作中,也将发挥烟台大学知识产权专业优势,为政府、企业提供智库服务。”孙旭涛说。

  据悉,烟台大学于1984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建校以来,学科与专业设置一直紧跟烟台城市工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方向,瞄准的就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需求,学校专业和城市发展一直处于这种密切相关的关系。以“百名博士”人才为基础形成的服务体系,形成了有序、精准对接多领域、多行业的综合服务链条。

  “深入到地方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是促进高校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初心,就是让人才走出‘象牙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深入产业发展的第一线,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中,促进校地企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烟台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建国说。

  近年来,烟台大学紧密聚焦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深入县(市、区)域的行业(企业)、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行业机构等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做强服务地方融合发展的创新引擎,赋能产业迭代升级和企业倍增计划,从中也获得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入选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与高水平学科建设。

  今年,烟台大学又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重点推出“百名博士服务烟台”项目,让优秀人才扎根烟台,深入服务科教产教融合发展,在实践中找到事业发展的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人才走廊”作用。(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亓健生 徐峰)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

  • “海巡08”轮在上海列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815项参展项目,集中展示了高校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
2023-09-22 03:50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2023-09-21 10:36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钻石会像火山岩浆一样从地球深处喷涌而出。这种美丽而奇异的现象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钻石形成于地壳深处约145公里处,以每小时18—132公里的速度喷发到地表。
2023-09-21 10:34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民运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
2023-09-21 10:30
2017年正式通车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2023-09-21 10:30
金秋时节,之江大地热情涌动。浓郁的亚运氛围中,“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9月8日起隆重举办。
2023-09-21 10:29
日前,《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揭示电荷储存聚集反应新机制的论文,这项研究或将以全新角度推动锂硫电池发展
2023-09-21 10:27
SKA中频天线的伺服控制系统需要满足高电磁屏蔽指标,才能实现高灵敏度观测。 SKA中频天线的背架是空间网架结构,采用螺栓球与拉杆螺连的方式安装。
2023-09-21 10:26
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栏目走进位于山东青岛的海信创新研发中心,探索我国激光显示领域的“软实力”和“硬科技”,感受显示领域的“未来之光”。
2023-09-20 15:00
冷湖镇,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秋夜,茫茫戈壁,人迹罕至。仰望,星空璀璨,银河迢迢,仿佛沿着这条颠簸不平的土路,就能走进银河、踏入群星。
2023-09-20 04: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