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烹饪炊具变迁折射西藏百姓生活之变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烹饪炊具变迁折射西藏百姓生活之变

来源:新华社2022-11-25 17:31

  新华社拉萨11月24日电(记者张京品、格桑边觉)20岁的仁青卓嘎使用高压锅煮面,不到十分钟就把香气扑鼻的牛肉面端到家人面前。

  仁青卓嘎的父亲——今年56岁的扎西,是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人。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使用的炊具大部分是陶制品,有陶器锅、陶器蒸笼、陶器茶壶,也有木制和石头制作的炊具,如酥油茶桶、石锅等,其他材质的炊具非常少见。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藏家百姓独特的饮食习惯,也创造了具有鲜明高原特色的烹饪炊具。

  20世纪80年代起,西藏饮食、烹饪业快速发展。扎西回忆说,那时候,铝制锅具已普遍使用,高压锅开始进入群众生活。

  由于西藏海拔较高,气压低,沸点低,即使炉火再旺水温也不会再升高,所以煮饭经常会感觉夹生或不熟。高压锅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即便在5000米以上的极高海拔地区也能吃上“熟透透、香喷喷”的美食。

  如今,西藏群众的炊具种类繁多、使用便捷,人们花费在烹饪上的精力明显减少,陶器炊具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

  走进藏家厨房,土灶变成了煤气灶,木质酥油桶也变成了电动酥油桶,只需轻轻动一下手指就能完成,人们花费在烹饪上的精力明显减少。扎西说:“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房里的炊具更多更精致,做的饭菜也更美味。”

  研发适合高原地区的多功能烹饪炊具,是西藏自治区政府着力推动的重要民生工程。今年2月起,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其他单位,用时3个月研发出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多功能烹饪炊具系列产品14款,申请专利18项。

  7月14日,高原地区多功能系列烹饪炊具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相关专家教授组成鉴定委员会,对适用于高原的压力蒸煮锅、压力炒锅2个系列的7个产品进行了现场鉴定。专家组鉴定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西藏群众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

  虽然陶器炊具在群众生活中越来越少,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藏餐店使用传统陶器炊具制作的特色餐品深受游客喜爱。

  21岁的洛桑益西,2018年从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今年3月,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在墨竹工卡县城开了一家藏餐店。在他的藏餐店里,木柜上面摆放着各种陶器炊具。他还用陶器锅制作出了特有的牛肉萝卜汤。

  “陶器锅里的汤不容易散味,也不容易凉。”洛桑益西说,他店里的所有陶器都是从塔巴村购买。

  顾客在洛桑益西的餐馆里从塔巴陶器罐子里盛汤(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塔巴村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镇的一个小村落,村民世代铸陶为生。据了解,墨竹工卡县2009年投资修建了塔巴陶瓷厂,2011年成立了塔巴陶瓷专业合作社,很多制作陶器的能手在这里工作、传承技艺。

  这是塔巴陶瓷泥胎(前)和成品(后)(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帆 摄

  西藏大学文化研究学者益西旦增说,炊具不仅是饮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生活水平的见证者。高原烹饪炊具的变化,折射的是西藏百姓生活的变化。(新华社)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